【享读】你知道上海的老城厢么?(附沪语音频)

时间:2018-07-14 10:01:39 来源:上海发布作者:上海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上海的老城厢很小,就是人民路和中华路围成的土地上。老城厢的城墙只存在了300多年。

如果你想去老城厢寻旧,城隍庙的框架还在,豫园基本上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我们今天主要聊聊老城厢的小

音频由“上海新闻广播”提供

诵读:雪瑾(《直通990》首席主持人)

上海老城厢的非常丰富,最常见的是小。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城门口、马路边,到处都是小,沿街叫卖。

早上的大条、糍糕、豆腐,到三餐都卖的馄饨面条、盖浇团等;从夏天的沙角菱到天的炒栗子、冬天的烘山芋,样样都有。

上海开埠后,江浙一带很多新移民拥进来,带来很多江浙一带的地方小,更丰富了上海的小

首家老正兴

一架馄饨担,佳肴佐料、炉子柴火,一应俱全

的“老虎灶”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上海本地人正宗的特色点心是松糕,用米粉赤豆做成,直径一尺左右,厚二寸,面上撒红枣、胡桃以及红绿果丝、板丁、用蒸笼隔蒸熟,是过年送礼款客常见的点心,以前本地妇女都会制作

松糕以高桥做的最有名,高桥妇女们做的小笼也是极品。上海从前还有一种平民食品叫“麻糕”,是食铺的出品,形式与糕团店的条糕相仿,不过条糕是方的,麻糕是圆的。

沿街叫卖小的摊贩一般都有独特的叫卖声,妇女儿童们在家里听见声音就知道哪个摊贩什么走到门前了。

城墙口的简易食摊,还没进城,就可以闻到各色

30年代上海妇孺皆知的贩子的叫卖声是这样的:“笃笃笃,卖,三胡桃四壳,是侬的,还是侬的壳,香炒果,香又香来糯又糯。”

上海是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因此上海人也非常喜欢海鲜,有据可查的是,早在1852年,老城厢里的外咸瓜街已经成为沪上最大的海市场。

沿街售卖小夫妻

老字号

美食世界里,老城厢的系为本帮,松鼠笋、、三鸡、清炒仁、腌笃鲜等,都是道地的老上海,让本地人叫着名的时候都能流出

上海当地人的家常有:

扣三丝(鲜丝、火丝、冬笋丝)

三鲜(猪丸、丸、笋片、海参、肚/或皮)

炊糟(糟青切块,以胶州做底隔蒸)

笋红烧

糟钵

泼金丝芥

如意笋、金针木耳豆芽用糟卤浸渍)

笋片荸荠炒塌颗(学名塌地菘)

点心有元宝、慈菇、荸荠、清酒和小圆等。

季节新米上市,还有用塌烧咸酸

上海著名的老店很多,而且很多都是从老城厢里发展起来的。“德兴馆”、“春风松月楼素馆”、“绿波廊坊”、“南翔小笼馒”、“王裕和酒店”等,都是老城厢的百年老店、老楼。

“德兴馆”最初开设在小东门(今人民路、方浜中路交会处),“子大乌参”这道上海本帮名,最早就是德兴馆烧出来的。德兴馆的“走蹄”“清炒蟮糊”“腌笃鲜”“糟钵”等也都非常有名。

上海人统称这样的店铺为“烟店”

上海第一家有规模的楼“丽台”

“王宝和酒店”也是从老城厢出来的,最早是在小东门外的里咸瓜街,初名“宝裕酒店”,以专营绍兴陈酿酒著称,1852年因为嫌外咸瓜街海市场过于喧,搬去大马路(即现在的南京东路)的老闸街(现山西南路)。

第30期【享读】荐目录

本次微信内容来源于以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海老城厢、龙华与徐家汇寻旧》

项惠芳著

栏目介绍

今天是阅读类专栏“享读”的第30期,本栏目由上海发布和市新闻出版局合作,推荐给大家,每周六和你见面,享受好分享阅读

音频支持:上海新闻广播

编辑:景雯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