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模样像葱,可催吐祛痰杀虫!十八反里也有它,也许你见过

时间:2018-06-12 02:05:57 来源:凤凰网作者:人参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第一次注意到藜芦,是在田野间。

由于其小苗长得和野葱很像,所以误认为是一种野葱。

后来方知,正因为它和野葱长相相似,所以有葱苒、山葱、葱菼、葱藜芦、鹿葱、憨葱、葱芦、旱葱等无数个与葱有关的别名。

区别要点在于三叶藜芦四叶葱,而且藜芦叶子上面还有很多褶皱,和葱叶的平滑有所不同

第二次注意到藜芦,是因为里的十八反。这个十八反是配伍禁忌,指某些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作用,或降低和破坏效。

十八反见于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分别为:

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乌(川乌、附子、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粉)、贝母(川贝、浙贝)、蔹、及;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赤芍、芍)。

这里,藜芦所反的物,人参、沙参、细辛等也在其中。

关于其为什么不能一起用,以藜芦反人参为例:

中医治疗有汗法、吐法、补法等方法,藜芦毒强烈,内服入口即吐,是为吐法。而人参的功能是通过内服补益人体实现的。两合用,大补元气的人参不能进入口腔以下发挥作用而被涌吐出来,自然服了,会降低或破坏

不过虽说如此,十八反也并不是完全不能一起用。

较有代表的就是,早在东汉,张仲景的“甘遂半夏”就把甘遂和甘用于同一方中。“赤丸”又把半夏和乌用于同一方。

而关于藜芦与其所反的材,《圣济总录》卷十六所载的通顶散,由藜芦、人参、川芎、细辛等组成,主治治初中风,不知人事,口噤不开。

看,看,藜芦原本是反人参,细辛的,这个方中它们竟然站到了一起,同仇敌恺攻病。

所以后人对十八反的看法颇多。有人认为,只要物在熬制过程中先后顺序和熬制时间区别好了,就不会出现中毒现象。还有人认为,在用的时候,还是要观察病人的病理反应量的加减,并非完全不能用。等等

回过来,说藜芦的效。

部位为根及根茎。归肝、、胃经。

味辛、苦,寒,有毒。所以民间又有毒的称呼。因此除了用,不要随便采摘藜芦来呢。

具有催吐、祛痰,杀虫,降压作用

关于其催吐治病,《儒门事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妇女自幼得了风痫病,最严重的时候每天要犯十几次。有一年遇上了荒年,在地里挖野充饥时,将一种好像大葱的采回蒸熟饱了一顿。

到后半夜她腹中难受不安,继而口里吐出许多粘稠如胶样的痰涎,接连几天,吐出的东西大约有一二斗。同时浑身出汗洗,非常困倦,她自认为难以活命了。谁知三天后,不仅身体渐觉轻健,多年所患之病也好了。

她拿所的“葱”去问别人,别人告诉她说这叫“憨葱”,就是上的“藜芦”。

什么藜芦能治这个病,故事中讲了,这个病名为风痫病,也就是民间所谓急惊风。是由外感风邪而发生的痫病。隋唐至今,医家们普遍认为痰浊是致痫的主要病机之一。因此故事中的妇女,了擅长催吐的藜芦而病好,就完全讲得通了。

那么其它需要催吐情况,也可由藜芦担当大任吗?当然不是。

李时珍说:“哕逆用吐,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

听起来,就像各地方干部,各司其职,各管一方,而藜芦,就是管的风邪引起的呕逆。千万别长臂管辖,越界了,越界是对病人不负责的表现哦。

除了可涌吐风痰,藜芦还有一个功效是杀虫。这个功效,长山一带就擅用。因为葱的根部生蛆,所以刨了垄沟,摆一排藜芦,上面大葱再摆一排,再埋上土。大葱就可以安稳生长了。

不过藜芦帮了大葱的忙,大葱也有回报。当藜芦干了坏事儿,让人吐泻止不住的时候,这个烂摊子可由葱来收拾,让吐泻停止。所以典上说芦藜芦畏葱

中医中的“畏”,是指两味配伍在一起,其中一味作用或毒会被另一味所制约而减弱。

藜芦的降压作用,体现在藜芦对膜有局部的强烈剌激作用,可引起喷嚏、呕吐吸收后有明显降低压的作用

研究所在研究藜芦的降压作用时,采用的小鼠不是鼠,而是鼠的对研究员给麻醉静脉注射0.1克/公压立即下降,最低降压率为52—72%。降压维持时间在1—2小时以上。

在采用藜芦治病时,要注意由于藜芦的毒,就算是用,用量一般在0.3~0.9克,宜作散剂。临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低压、腹腹泻、流涎、出汗视力不清。

《本经疏》中的相关记录为:

服一匕则令人中烦,吐逆不止,凡脑中有痰次,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得一时的效果。如果这个病与这个症状无关,那藜芦沾都不要沾,否则徒然令人乱吐逆不止,亏损律液也。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