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碧螺春制作过程深度揭秘,让人大开眼界

时间:2018-05-29 08:23:44 来源:美食与时尚生活作者:茶叶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碧螺春的叶采摘有以下特点:摘得早、采得嫩和拣得净。一般碧螺春的叶在晨间5时-9时采摘,9时-15时拣剔,15时至晚间炒制,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将叶放至隔天炒制,否则过长时司的摊晾会使叶芽变红,影响口感。碧螺春的炒制与其他绿类似,只是增加了搓团显毫的过程,以形成碧螺春特有的螺状卷曲。整个炒制过程共耗时40分钟左右,期间每一个步骤都对锅温有严格的要求,对炒制法的采用也相当有讲究: “不离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采摘

碧螺春在每年春分前后开始采摘,至谷雨前后采摘结束,尤以春分至清明期间采制的明前品质最为珍贵。采摘时,通常选择芽叶初展、芽长2厘米左右的嫩芽为原料,

500克的高级碧螺春约含7万颗嫩芽,可见叶十分幼嫩,采人的采摘功夫相当了得。采摘好的芽叶需精心挑拣,一般耗时2-4小时,以保证芽叶匀整一致。挑拣也是摊晾的过程,可以促使叶内含物轻度氧化,形成特有的品质口感。

杀青

当锅内加至190℃-200℃时,投入500克左右挑拣好的叶,用双翻炒,以抖为主,耗时5分钟左右,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无红叶、无烟焦叶。

揉捻

将锅温控制在70℃-75℃,采用抖、炒、揉三种法交替进行随着叶中分的挥发,逐渐形成条索。揉捻时应以适宜的力度握叶,太松不利于条索的形成,太紧则会使叶溢出,使叶色泽发,条索碎裂,甚至产生烟焦味。这一过程耗时10分钟左右,揉捻后的叶达六七成干。

搓团显毫

这一过程是形成碧螺春螺状卷曲、绒毫满披的关键过程,历时13-15分钟,此时锅温是50℃-60℃,一边翻炒,一边用双叶揉搓成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绒毫显露,搓团显毫后的叶达八成干左右。

烘干

这一过程是炒制碧螺春的最后一个步骤,采用揉、炒的法交替进行,但是动作要轻柔一些,主要是为了固定形状、继续显毫和蒸发分。当叶达九成干时,起锅将叶摊放在桑皮上,放入锅中,以文火烘干,此时锅温是30℃-40℃,共耗时6-8分钟。烘干后的叶含量在7%左右。

文/缪蓓丽 图/刘力畅

选自《亚洲咖啡西点》这本,版权所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