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粮及霉菌毒素对畜禽肝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时间:2018-05-22 15:56:28 来源:龙昌养猪平台作者:毒素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一、陈化粮的概念

陈化粮一般指储存三年以上,储存品质明显下降,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粮食粮食是否陈化的主要检测指标为:脂肪酸值、粘度、品尝评分值和色泽气味,其中脂肪酸值、粘度、品尝评分值三项中有一项指标达到“陈化”规定的,即认定为 “陈化粮”。国家规定,陈化粮只能通过拍卖的方式向特定的饲料加工和酿造企业定向销售。

二、陈化粮的潜在危害

1、营养价值降低

粮食作为具有生物活的有机体,其含有分、脂质、质和类等大分子物质,在储藏时由于外部环境作用不可避免的发生一系列的动态变化表现粒色泽变暗、发芽率降低及生活下降等,这就是粮食的陈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脂质变化,淀粉次之,质最

脂类物质在粮食久存过程中会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氧化生成醛(如己醛)、酮(如丁酮、戊酮、辛酮)、酸和烃类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能损伤动物的肝食用陈化粮转化的饲料,会造成动物的采食量降低、料提高,出栏时间延长现象

脂类过氧化产生的有害物质还会使质结构异变,丧失质的营养,降低脂溶维生素吸收严重导致脂肪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致使脂肪变形成 “”。

2、霉菌毒素超标

霉菌毒素超标是陈化粮不能作为食用的最直接原因。陈化粮霉菌毒素污染复杂,毒素种类繁多,主要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毒素以及烟曲霉毒素等。饲喂霉菌毒素污染的粮食会使动物生产下降,主要表现在日增重、采食量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等方面(如表所示)。

霉菌毒素严重时,会对畜禽肝造成病理伤害。肝曲霉素作用的最主要靶器官,可引起肝组织肿大、脂肪变、胆管增生、肝细胞空泡形成和坏死等病变。在畜禽中,鸭比鸡对霉菌毒素敏感,在原料毒素污染严重情况下,极易导致受损,产生“肝”等疾病。霉菌毒素在肝蓄积,引起动物中毒严重影响畜禽生产能及健康

三、陈化粮使用策略

陈化粮作为饲料使用时,一般按照其脂肪酸值来调整配方(当陈化粮脂肪酸值达到100mg KOH/100g时,不能用于饲料原料)。例如,目前山东用的陈化粮大部分脂肪酸值在37-50 mg KOH/100g,可完全使用,但要搭配胆汁酸使用推荐添加量在0.15-0.2千克。

添加胆汁酸,一是保护帮助机体排出毒素,避免畜禽中毒;二是促进脂肪消化、促进脂溶维生素吸收利用,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使畜禽达到与使用正常玉米效果;三,胆汁酸还可帮助清除饲料中脂肪氧化产生的自由基,防止使用陈化粮导致的 “”。

而原料中添加蒙脱石,其主要针对曲霉毒素,对玉米赤霉烯酮及呕吐毒素等吸附效果比较差,且容易环境酸度的影响,出现解吸附现象,还会吸附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破坏饲料营养平衡等问题,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胆汁酸本身由肝分泌,能够协助有效分解机体内外毒素,保护,让畜禽远离肝胆疾病

文章是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王建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