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齐鲁名菜

时间:2018-03-20 20:24:50 来源:健康美食作者:王羲之点击:

导读:有故事的齐鲁名菜2018-03-20 20:02 来源:健康美食山东有许多名吃,除了食物喷香诱人之外,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山东有许多名,除了食物喷香诱人之外,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每一道背后的故事,今天为大家整理一下那些“有故事”的鲁!

听听桌上的故事

小小一碗临沂糁,千百年前的王羲之也喝过

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大法家王羲之经常接济他们。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为了报恩,将家中留着下的母鸡杀了做,并在里加了一些驱寒中,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鸡被煮得糊糊,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送给王羲之。

王羲之看着送来的鸡,不好意思拂了人家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登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话说到这里,“糁”这个字肯定有不少人查字典了吧,正确的读音有三个哦sá,shēn,sǎn,其实到了店里实在记不起来了,小编一贯的做法是“老板,来碗这个。。。”

济南一开始不是咸的,卖的从来不吆喝

是陕西榆林地区与山东济南汉族传统名,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因其形似螺,表面润呈金色,故名

相传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

制作时,中的擀面杖要不时地敲击案板,发出有节奏的“鼓点”声,这叫“打点”,是老一辈艺人传下来的。因为作坊在屋里,卖的从来不吆喝,他们靠打点代替吆喝声,“老的”听到清脆悦耳的打点声就知道做好了,许多老顾客就会过来买。

现在知道了吧,来到济南,如果听到有人叫卖的话,千万别去咯!敲板,划重点哦!

郑板桥除了画三绝外,潍坊朝天锅据传也是他所创

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担任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县令时,对民间疾苦十分关心。某年腊月,他微服赶集以了解民情,见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不上,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锅,为路人煮,锅内煮着鸡、猪的肚与肠、丸子等各色品和豆腐干等。烂,顾客围锅而,由掌锅师傅舀上,加点香,并备有薄面,随意自用,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小编老家就在潍坊,听老一辈人就很敬重郑板桥,难道这朝天锅也是敬重的原因之一?不得而知。。。

这道中国已经了3000多年,外国人没口福咯

以前就有听闻,老美一些州市的类泛滥成灾,不少网友也留言老美暴殄天物,为何不做成?!!说的也是,只怪少个大厨啊!接下来的故事,就跟有关了。

”是鲁的经典名、济南传统名,早在3000多年以前,河鲤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据《东京华录》记载,在北宋时期,鲤焙面已经流行。它是以鲤——尤以河鲤为上品原料,经过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的两面解成瓦垄纹,入锅炸透。然后加适量、香、姜末、料酒、食调料,兑入,勾入流芡,用旺火烘汁,至汁全部融合,放进炸,泼上芡汁即成。其色泽枣红,软嫩鲜香,甜中透酸,酸中微咸。

1900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为逃避八国联军之难,曾在开封停留。开封府衙召名厨备膳,贡奉“”,光绪和慈禧太后食后,连声称赞。

荣成媳妇,洞房后深更半夜说悄悄话时用来填肚子的…

媳妇是荣成汉族传统名点,主要原料为面、做得要厚,要香,要甜,了长劲。

原是女方出嫁放在箱底带到婆家送给新郎的“体己干粮”,俗称“媳妇”。媳妇还充分体现出娘家对女儿、女婿的一片祝福。此女儿出嫁时,由女方娘家负责烙制的,好又耐存放。这种专门是为忙碌了一天的小两口进入洞房后,深更半夜说悄悄话时用来填肚子充饥而准备的……

后来人们的生活提高了,这种就烙得多了起来,又作为礼品分发给参加婚礼的客人品尝。

“天下第一鸡”德州扒鸡的产生得感谢这位小伙计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在德州城西门外大街,有一个叫贾建才的烧鸡制作艺人,他经营着一个有一间烧鸡铺。因这条街通往运河码,小买卖还不错。有一天,贾掌柜有急事外出。他就嘱咐小二压好火。哪知道贾掌柜前走,小伙计不一会就在锅灶前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煮过了火。正在束无策时,贾掌柜回来了就试着把鸡捞出来拿到店面上去卖。没想却是鸡香诱人,竟吸引了很多过路行人纷纷购买

客人买了一尝,啧啧称赞:不只是烂味香,就连骨一嚼也是又酥又香,真可谓穿香透骨了。事后贾掌柜潜心研究,改进技艺。这就出现了扒鸡的原始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焖,用如今的说法就是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有序,扒鸡所以名叫“扒”起因于此。

贾家鸡有名了,老主顾建议给鸡起个名字吧。贾掌柜自己也想不出名堂来。过了些日子,忽然想起了临街有个马老秀才,觉得他准能起个好名。于是用荷叶起两只刚出锅的气腾腾的鸡,步走到马家溜口街马秀才家,提出请秀才品鸡起名。马秀才尝了尝鸡,问了问做法,边品边吟,顺口吟出:“中一抖骨分,异香扑鼻竟袭人;惹得老夫伸五指,入口齿馨长留津。”成吟罢,脱口而出:“好一个五香脱骨扒鸡呀!”贾建才于第二年,即1693年把扒鸡提到元宵灯会上去卖,销路大开,名声大振。从此,德州城出现了烧鸡、扒鸡同产同销的局面,延续了若干年。

现在想想还有些馋呢,是时候来根鸡压压惊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