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有哪些?五谷杂粮养生要学会聪明的“吃”

时间:2018-03-07 10:24:37 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指的是点击:

导读:五谷杂粮有哪些?五谷杂粮养生要学会聪明的“吃”2018-03-07 10:04 来源:寻医问药网每一种谷物的营养都各有特点,不同品种的粮食,
扫描关注公众号

每一种谷物营养都各有特点不同品种的粮食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自古至今,中国人以米为主食。而惯了精米细面的现代人,在一阵养生风气中,将目光投向了五谷杂粮,甚至在超市中亦卖起了五谷米及十谷米。

何谓五谷杂粮呢?自古便有多种诠释。《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其中五谷指的是粳米、小豆、麦、大豆、黍。而明末张景岳所著《类经》中所指的五谷是“米、麻(可能是指胡麻)、大豆、麦、黍”。民间所说的五谷杂粮,一般是指“稻、黍、稷、麦、菽”。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麦指的是大麦、小麦、荞麦、燕麦等麦类;菽指的就是一般豆类,例如大豆、绿豆红豆等;杂粮指的是除了稻、小麦以外的杂食,例如核桃、薏仁、南瓜子等。

大家都知道,五谷杂粮较一般经过加工的细粮要营养得多,但实际上每一种谷物营养都各有特点不同品种的粮食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而就中医来说,五谷杂粮亦有其各自不同的特,以下就来介绍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谷粮。

稻米:为五谷之首,是人类的最主要的粮食,亦是人身体能量的来源,《本食鉴》记载:“米甘温、宜煮食、益生津、补中养气、填髓充饥、健脾养胃、调和五,不可一日或缺。”稻米能补脾、养胃、滋养、强壮,煮成具有补脾、和胃、清的功能,对病后肠胃功能较弱者,尤其是口渴、烦之人适合食用

糯米:质柔、甘温、具补中益气之功。《本纲目》中提到,糯米,一治自汗不止。方法是: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3,米饮下。二治胎动不安,用糯米1两,芪、川芎各51000ml,煎服。三治虚劳不足营养不良、体力衰微,方法是将糯米放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每日服用。(换算1=3.75克,1两=37.5克)

玉蜀黍:即玉米,味甘平,能调中开胃、利尿除浊,常用于尿路结石或肾炎肿或高压病的辅助治疗用法是以新鲜玉蜀黍根和叶45-90克(干者18-36克),煎,1日分2-3次温服。

粟米:即小米,味甘、咸,凉,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小儿脾虚泄泻、消化不良,用粟米、淮山共研细末,煮糊加适量喂之。产后体虚,用粟米、大枣煮,加红食用

小麦:甘凉,具有养心安神、厚肠益脾之功。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一帖著名的甘麦大枣。可治疗情绪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元气受损,导致神志不安、悲伤欲、呵欠不断,以小麦治疗可具良好效果方法是用小麦1两半,甘3,大枣10枚,煎分3次服。

大麦:甘咸凉,有和胃宽肠之功。食管癌等所致吞咽困难,可用大麦面成稀糊状后饮用,因其滑腻、易下咽,能助胃气、恢复体力。平日可饮用烘炒过的大麦放在中泡制成大麦,不但香气诱人,在进食食物后饮用大麦,还可以去、解腻,达到健脾胃、助消化作用

荞麦:味甘凉,能降气宽肠、消积开胃,用于肠胃积滞、泄泻、外用治烫伤等。李时珍在壮年之时,患肚腹微微作,食即泻,泻亦不多,一昼夜好多次,消疲乏2个月,用消食化气俱无效,有个僧人让他用荞麦面作,连食三四次即愈。

大豆:味甘平,有健脾宽中、的效用,可辅助治疗疳积(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腹胀疾患)泻痢、腹胀弱、妊娠中毒、疮肿毒、外伤出等症。用炒豆60克,配麦芽30克,共研为细末,以大枣煎配服,一日服2次,可改善虚、面色萎嘴唇指甲症状

绿豆:味甘寒,有清解毒,消暑利尿,消痈肿,止渴下气,益肠胃,除烦作用。用解物,如:乌、巴豆、农中毒食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取绿豆120克,甘30克,加,大量灌服,为临常用的中毒解毒剂。

核桃:又作胡桃。甘温,润益肾利肠、治肾虚。作为食疗佳品,无论是配用,还是单独生煮、作蘸、入,都有补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通便等良好功效

薏仁:又作薏米,味甘淡微寒,据《本纲目》记载,薏仁有健脾、益胃、去风湿等功效,还可使内器官健壮、皮肤嫩美。皮肤粗糙、长青春痘或色泽较者,每天一些薏仁,约3个月后可见改善。薏仁还有增进人体分的新陈代谢,可排除体内多余的分,中年妇女不妨多食以替代米,可以避免身材臃肿。

南瓜子:甘平,古籍记载有杀虫之功,其中含较高量的的锌,具有预防前列腺肥大与改善排尿速度的功能。但需注意的是,因南瓜子含有脂肪,若服食大量粉剂,每有食欲减退、腹泻作用,但会自行消失,而过量食用南瓜子亦会造成腹胀。

朱丹溪《丹溪心法》曰:“未病之前就注意治理,才真正懂得养生道理。”《周礼天官疾医》中亦论述道:“以五味、五谷、五养其病”。毫无疑问,五谷杂粮的确是现代人养生所不可缺乏的一环,正所谓治病不如防病,平日能够均衡摄取各种谷类、以粗粮代替细粮,才是真正的养生保健之道。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