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习惯不要做了,很伤胃,想要胃好记住"一茶二水四穴"

时间:2018-02-24 15:46:51 来源:芊雅旭健康沙龙作者:陈皮点击:

导读:4个习惯不要做了,很伤胃,想要胃好记住"一茶二水四穴"2018-02-24 15:34 来源:芊雅旭健康沙龙现代人的胃,可以说是千疮百孔的,
扫描关注公众号

现代人的胃,可以说是千疮百孔的,生活中的饮食行为都可以对胃造成伤害,许多人还一无所知。

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胃胀胃酸症状,也多半是听之任之,很少去主动关心胃的健康,结果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这些全都来源于我们对日常生活习惯的忽视,这些坏习惯在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的胃,是时候戒掉了!

习惯一,没准点

“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人的习惯,然而就是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侵蚀胃的健康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坏习惯二,饮食健康

餐汉堡、巧克力碳酸饮料等,都很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膜糜烂。

一些领加班时不但餐,更用烟提神,但是烟中的尼古丁会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胃肠活动,引起胃管收缩,使胃膜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从而加重对胃壁的刺激和破坏作用

习惯三,偏冷食

有些人偏冷食,尤其在夏天边喝冷饮东西,这样对胃岂能无害呢?

多食冷食品会降低胃的温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一般冷食致病微生物含量也往往较多,因此多食冷食轻易导致胃病。坏习惯四,过度吸烟

吸烟不但会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对胃的损伤也不可小视。

吸烟过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炎,这是因为烟中的尼古丁会伤害膜。

此外,吸烟还是引起溃疡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一个人吸烟量越大,其溃疡愈合的时间就越长。想要胃好,记住“一”“二”“四穴”!一:养胃

疗在调理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根据“通则不”的原理以理气、活、和胃、止,达到治根的目的。

俗语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疗,即是调理脾胃便捷方式之一。疗温和持久,古老的中医,很早就有“为万病之”之说。

将丁香,陈皮,桑叶,菊苣,佛,茯苓等六种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制成养胃的佛茯苓,每日泡两杯饮用即可。

《本纲目》中对陈皮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记载:“橘皮能泻能,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其味苦辛温,入、脾二经。”中医认为,陈皮有理气健脾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比如陈皮泡消除肠道积气的功效。陈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

菊苣又名苦苣,微苦、咸,凉。主治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用于湿疸,胃食少,肿尿少。菊苣本身所含的多种营养成分,使得它具有改善人体内分泌紊乱,调节肠胃功能、清肠通便、降火、纤体护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重保健功效

将以上几种食同源的成分搭配在一起,不仅可以消炎养胃,还可以暖胃护胃,一举两得。二:温牛奶一、牛奶

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

牛奶相对于其他食物,确实对胃的刺激相对要少。

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但一天不宜超过两杯。二、温

35℃~40℃的温,是胃肠道感觉舒服温度

晨起喝杯温,能帮肠胃道“减负”。而且,温帮助缓解便秘,降低脑栓、心肌塞的发病率,还能帮助吸收早餐中的营养

因此,清晨后,一定记得喝1~2杯(200~400毫升)的温

四穴:足三里、中脘穴、章门穴、膻中穴一、按中脘穴—温胃理气

中脘穴位腹部正中线上,剑联合与肚脐中央之间中点处,所谓剑联合,就是自部正中向下循按,指下由硬变软处,即骨下端尽处。

胃位于横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

中脘正处在胃的贲门和幽门之间。在胃的中部,当然以治疗胃部的问题为主。二、按足三里—促进消化

足三里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背。

按摩本穴可治各种肠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胃胀。三、按膻中穴—调气养胃

膻中穴的位置位于两中间,骨上。

膻中穴是气会,对于人体内气的运动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另外膻中穴位于胃的上方,上焦与中焦交界之处,是上焦呼吸之气与中焦脾胃之气会聚和通行的关键通道。

所以通过刺激膻中穴,我们可以调理上焦与中焦的气机,使得肠胃气机得到疏理。四、按章门穴—解除胃

章门穴正在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缘处,为足厥阴肝经穴,脾之募穴,八会穴之会。

,两大拇指指腹点按在穴位处,适当用力会有酸胀感,坚持2分钟。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