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15 17:23:52 来源:语文湿地作者:爸爸点击:
关注我们
淳朴的乡俗
街上悬挂的春联,火红的灯笼,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那挤不动的人流,我知道年来了。
我们家乡的年一般是进了腊月就开始了。爸爸早早劈好了一小垛木材,妈妈则打扫好了经年积聚的灰尘,洗刷并添补一些破损的餐具。最主要的是爸爸会买上一块肉挂在屋里的木钩上,每次做菜的时候切上一小块,吃起来感觉唇齿留香,那心里真真的感觉到过年真好。
我们的年过了腊月二十五才真正的忙起来。
二十六剁馅子
一大早妈妈就要把准备好的萝卜洗净、切片。然后放到热水里焯一遍。焯的时候火候不能太过,过了就发粘,失去了萝卜的味道;但也不能太嫩,嫩了吃起来没有口感。
爸爸妈妈总是配合的恰到好处,总是爸爸烧锅,妈妈在锅台前忙乎,焯好萝卜后,就用大笊篱捞起放在冷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用白纱布将萝卜裹起来在案板上使劲的挤压,直到把多余的水分挤掉。再把挤掉水分的萝卜放在案板上剁了,直到剁碎就可以放肉丝进去再继续剁,直到萝卜和肉完全融合才算完成。爸爸经常拿来小秤,然后按比例放肉进去,我至今也不知道比例是多少,但他们好像还要根据往年的口感酌情增减。
由于当时我们家七口人,就饺子馅就要剁上一盆。这工作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才收工,然后把陷装进面盆里并在上面撒上爸爸自制的花椒五香粉,蒙上一层纱布,盖上盖儿就好了。等到包饺子的时候,就用锅铲铲上一下,放进大碗里,调上泡好剁碎的粉丝、香菜、香油等,包出来的饺子那可是人间的美味啊。
二十七蒸馒头
这可是个力气加技术活。妈妈在头天晚上就要把面活好,等待发酵。一大清早,妈妈就醒来了,面大概也发了,这就要盘面。所谓盘面就是爸爸妈妈把面从面盆里搬出来,放在案板上揉上一遍,再放进面盆里,妈妈说还要让面醒一醒,这样蒸出来的馒头菜好吃。如此循环反复,要盘好几次,醒好几次,直到扒开面来,看到面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孔,才说明面发透了。
这时家人齐上阵,爸爸妈妈是主力,我和奶奶姐姐做帮手,他们揉好的面,我们要切面,团面,擀皮,放陷,然后包成各种形状:比如馒头先要揉成条,然后再案上使劲的顿顿,再用两手搓,直到成行,然后排好队等待入笼。
而包包子稍微简单,只要拇指和食指顺着一个方向拧就变成了一圈花边,按照这种方法还可以包肉包、菜包、豆沙包,还有糖三角和玉米团子,但无论什么都要在案子上成行成列。奶奶常说:一年到两头,再忙也不能在这时候乱了阵脚。
等馒头上了笼屉,灶膛里就要摆上大把的木材,要大火烧起来,而爸爸劈的木材这时候就排上了大用场了。火红的柴火映着火红的脸膛,火烧起来,水不一会就开了,整个厨房里都雾气蒸腾,也许这就是忙年吧。
不一会第一笼馒头出锅了,从笼里拾出端到了院子里爸爸早已摆好的案子上,既可以散去热气也可以来恭敬上苍。感谢它这一年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十八过油
所谓过油就是把各种食材放在油锅里炸一遍。一般都是土豆丝、小杂鱼等,在面糊里浸泡一遍,放在油锅里,油香四溢,看着它们颜色由面白变成灿黄,咬上一口脆生生的,特别好吃。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炸焦叶。焦叶有甜咸两种,分别是在和面时放上糖或者盐,然后在案板上擀成薄片,撒上芝麻,再切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或者是四边形等等,放在油锅里,薄薄的面片遇上滚烫的豆油,迅速鼓起,待颜色变得焦黄,再捞起晾在大匾子里。嘴馋的忍不住拿起一片,填入嘴里,嘎巴一声嚼上一口,啊!甜甜的、香香的、脆脆的,回味无穷。如果收成好,爸爸还会买上少许的带鱼回来过油,如果预备有新客到访,爸爸还会做上千子放上,只是那个工序更加繁琐,但味道却更加鲜美。
过完油后,晚饭肯定要烧成汤喝的,这样既不浪费油锅,又可以尝尝过油的菜的味道如何。汤里放上萝卜丸子,香喷喷的,随着蒸汽,四溢而出。而每每这时,总有一些讨饭之人上门,爸爸也不吝啬。记得那年,正当我们全家端起碗来吃晚饭的时候,一个乞讨的老者敲开了我们家的大门,他递给我一个大瓷缸,乞求一碗饭吃。我接过碗走到厨房,爸爸给他盛了一碗汤,又加了几块肉和几个萝卜丸子,坐在一旁的妈妈笑着问:“这人和你是亲戚?”爸爸白了她一眼说:“来的都是客,讨饭的也是人啊,我们过年也让他们沾沾年味。”说着他把碗递给了老者。老者接过碗,蹲在我家门边,埋着头,大口的吃着,那狼吞虎咽的场景,我至今都记得。他起身离开时,忍不住几次回头望。也许是那碗热汤填饱了他的胃,也许是爸爸的话语温暖了他的心。
二十九煮煮肉
年二十九,爸爸就会查看一下家里的菜品,是不是还缺什么,或者做菜的材料少了什么,鱼呀肉呀要估摸着够不够,缺的东西要上街买回来补上。
这些检查完毕就要把前几天杀好的鸡鱼肉拿出来,看看有没有变质(因为那时没有冰箱,基本上都是挂在外面风干或放在屋里的常温下。)然后把煤球炉子升起火来,炖肉。
等水烧开了,爸爸把各式香料放进去,肉香夹杂着各式材料的香味,弥漫着整个院落,我时不时的来到肉锅前转悠,爸爸明白我的心思,等到拆骨头的时候就会赏上一个骨头啃啃,肉是不肯给的,要留着招待客人。
身后的猫和狗,不时的跟在我身后哼哼唧唧,眼睛滴溜溜的转着,但始终不离开我手里的骨头。一看我扔了,小狗立马跳起,用嘴接住,衔到一个草垛边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只剩猫咪四处乱找喵喵的叫着。
三十迎除夕
今天是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了,也是最忙的一天。一早爸爸就给我们分了工,我去请人写对联,贴春联;妈妈带领姐姐,奶奶包饺子;爸爸做团圆饭;妹妹负责看弟弟。
一早我就去村里的大老爷家排队写春联。
据说那个大老爷可是我们村里最有学问的人,早年时候就在教委任职,不知道什么原因干了两三年就回家了。现在村里的红白喜忧事都是由他主持还兼文字工作。他说话的时候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还时不时的用眼神和台下的观众互动,比起电视台的主持人也毫不逊色。
我到他家的时候已经有几家在排队了,等到轮到我们家时,我把红纸折叠好,并叠出痕迹,工整的铺在案子上。只见大老爷一手拿笔蘸墨,一手按着对联集,沉吟一下,就挥笔泼墨写起来。只是一会功夫,那红红的春联飘着墨香就热气腾腾的完成了,我忙致谢回家。
贴春联要先活好面糊,再按照上下联贴好,春联的高度要适中,除了贴门上的春联外,奶奶的床上要贴“身体健康”,爸爸的小手扶上要贴“出入平安”,门口的小树上要贴“出门见喜”,猪圈上要贴“六畜兴旺”……
当我忙完这一切,妈妈她们的饺子也包好了,而且都排好了队,摆放在锅盖上、小簸箕上,而且饺子里还包了糖的,谁吃到了意味着新一年甜甜蜜蜜;包了麸子的,谁吃到意味着新一年有福气;包了带钱的,谁吃到意味着新一年有钱花。
爸爸烹制的团圆饭也要收尾了,菜端上了桌,酒杯摆好了,而妈妈则把各个房门口都放上拦门棍,有棍拦着家里的金银珠宝就跑不掉了,这个棍要年后才能拿开。奶奶则把香点燃,先在堂屋里磕头,敬各位列祖列宗,保佑我们家无灾无难,事事平安,再去灶老爷那里敬香磕头,然后再去大门口敬香磕头,总之嘱托各路神仙都能保佑我们平安如意。
终于忙好了这一切,我们全家入座,奶奶坐上席,然后是父母姐姐和我,妹妹,弟弟。爸爸给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酒杯,并依次倒酒,小孩子就少倒些,然后他郑重的说:“今天是除夕,喝了这杯酒,你们小孩子就长大了一岁,而我们就老去了一年,恭祝我们全家欢欢喜喜,平平安安。”然后我们全家互送祝福,祝奶奶健康长寿,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奶奶这时就把准备好的红包分发给我们,爸爸说:“就这样接过红包了,没有什么表示吗?”是的,一年一次,要磕头的,我们四个齐刷刷跪在地上,“奶奶给您拜年啦。”奶奶微笑着扶起我们,抓来了大把的花生瓜子分给我们,我们吃着说着笑着看着春晚,邻居家的孩子也过来串门,放烟花,鞭炮。不知不觉零点钟声敲响了,我知道新的一年到来了。
初一拜大年
清晨朦胧中,就看见爸爸妈妈来到堂屋,走到奶奶跟前说:“娘,给你拜年了。”然后跪下磕头,奶奶说:“好了,自家人就不必这样。”虽然嘴上这样说,我知道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因为一年一次的拜年,不仅仅是跪拜,更多的是一种尊敬和孝顺。
拜年是到长辈的家里给长辈本人磕头并说些祝福的话,拜年是我们这约定俗成的风俗,每年的大年初一,早晨是全村的男人们给长辈拜年,早饭后是全村的女人们给长辈拜年。
奶奶早早起来梳洗,敬香,有时候还没有完成这些,拜年的人就来了。
“大奶奶,大奶奶”先来的前面邻居家的来福哥,奶奶忙应声出来,“孩子,快进屋暖和暖和”,“不用,一点不冷,大奶奶在这给您拜年了。”说着跪在堂屋,磕个头离去。
又来的是后面范家,他们家四个儿子,儿子家每家又生了两个孙子,人丁兴旺,每年拜年的时候都一起来,一跪就是一大片,场面特别壮观。奶奶踱着小脚才走出堂屋,想扶起他们,但他们已经站起身,向奶奶说些祝福的话,向门外走去。
再来的村后的刘家,村东头的王家,河边上的孙家。。。。。。常常是父子几个,也或者是兄弟一群,还有的一个人独来独往,甚至在路上遇到同去拜年的长辈,也在路上磕头送祝福了。没有姓氏之分,没有长幼之别,更不论家境、身份、职业,只是因为辈分就磕上头,拜大年,点上烟,吃上糖,握着手,互问身体情况,说着新年的祝福。
也许曾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矛盾不再往来的两家人,因为有了这走门串户的大拜年,有了这手握着手的温暖,有了这诚心实意的磕头,化解了矛盾,消融了隔膜,暖化了寒冰,拉近了距离,增进了邻里关系,促进了村庄的和谐,淳朴的乡情,是我们不舍的源泉。
妈妈把早饭做好了,热腾腾的饺子盛进了碗里,这第一碗饺子是留给灶王爷的,拜请他保佑平安,第二碗饺子是敬给老天爷的,第三碗则是给列祖列宗的,都要回家过年了。除此之外,还要在猪圈里、狗窝里、鸡窝里各扔上一只饺子,它们也跟着忙碌了一年,都要吃饺子。
爸爸一早出门拜年,膝盖上两个泥圈圈,口袋里被人塞满了瓜子,耳朵上夹着烟也回家了。我们一起边吃饺子边听爸爸讲见闻:谁家又盖了三间大瓦房、谁家又生了个大胖儿子、谁家的儿子年后要结婚了,真是各家的日子都红红火火啊!
这时妈妈“啊”了一声,我们都询问原因,原来妈妈每年都吃到糖饺子,今年吃到了钱饺子,今年有钱花了。“哈哈,糖饺子被我吃到了”,爸爸笑着说。我们着急了,还有一个福饺子不知道花落谁家,这时堂屋传来喜讯,福饺子被奶奶吃到了。
饺子还没有吃完,新一轮的拜年又开始了。奶奶迎接了这一波也准备出发了,而妈妈也走出了家门,她们各自有自己的朋友圈,而我们小孩子也有我们的玩法,或几个一伙,或三五成群,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总之这一天可以尽情的玩,没有人会骂你的。
晚上都回家来谈见闻谈感受,奶奶意味深长的说:“年跑远喽。”是的,过去的永不复返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希望,大踏步向前吧。
风俗依旧,初一拜大年,初二走亲戚,初三不拿针,初四不用眼,初五不动响,初六不动镰,初七放火神。直到初七把火神送走,一切才有条不紊的各就各位,忙碌起来,劳作起来。
婚后离家多年,很少再去经历这样的过年场景,但淳朴的乡俗依旧。多希望乡俗一直保持下去,传承下去,让快乐祥和永远留存在那片故土上。
作者简介:
赵米英:来自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的一名语文老师,更是一名湿地新苗,愿在湿地的沃土中努力生长。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
月子经典小米粥怎么做 产后恢复小米粥菜谱宝宝辅食自制冰棒 水果酸奶冰快手美味早餐 总有一款是宝宝最爱蒜蓉烤茄子怎么做 在家制作宝宝大人都能吃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