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脑梗来袭“静悄悄”

时间:2018-02-09 09:43:10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脑梗死点击:

导读:有一种脑梗来袭“静悄悄”2018-02-09 09:29 来源:北京日报原标题:有一种脑梗来袭“静悄悄”董恺宋海庆经常有就诊患者带着自己的头
扫描关注公众号

原标题:有一种脑来袭“静悄悄”

董恺宋海庆

经常有就诊患者带着自己的颅CT或者核磁共振报告单,不解地问大夫:明明什么症状也没有,为什么会查出腔隙死?

实际上,这是对这种病的一个认识误区。有的患者自觉没有异常,可能是没在意一些症状,比如晕、健忘等等

腔隙死就是一种“静悄悄”的病,它不“高调”,危害也相对较小。但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导致痴呆、类帕金森综合征、尿便失禁等后果

腔隙死“小而深”

腔隙死简称为腔。“腔隙”实际上是病理学名词,简单理解就是“小”。所以,腔隙死可以理解为小的脑死。

1965年,英国遗传学家费希尔教授将“小而深的脑死”定义为腔隙死。这种腔隙死多发生在脑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等部位死病灶的直径一般为2毫米至15毫米,其发病率约占缺脑卒中的20%。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它括四种类型的脑缺:短暂脑缺发作;可逆神经功能障碍;进展卒中;完全卒中。除第一类没有脑死存在外,其他三类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死存在。

一般人都明“脑死”,但腔隙什么样子?简单来说,就是在脑组织中有一些空洞。腔隙死发生于脑深穿通动脉或其他微小动脉,这些动脉出现缺死或软化灶,经愈合后会形成不规则的腔隙。

压引发动脉硬化是诱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腔隙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年龄段为60岁至70岁。其中,发病率高于,约为的2至6倍。脑死是基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老化导致疾病,所以60岁以上人群相对多见;而往往较具有更多脑管病危险因素,比如吸烟比例明显高于等,所以心脑管病都有多于特点

从发病特点看,在天发病的患者居多,多数无明显诱因。症状一般于12个小时至3天达到高峰,主要症状、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等。但患者没有意识障碍,能正常沟通,同时,出现精神症状的很少见。

目前,腔隙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医学界普遍认为该病是建立在高压病引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尿病、高脂、动脉硬化、高度、吸烟等都被认为是腔危险因素,尽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预防发作或复发的关键。此外,风湿或非风湿病的心源栓子,以及来自颈动脉样硬化斑块、夹层动脉瘤的瘤源栓子等,都是引起腔隙死的常见原因

发作一次加重一次

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一些过去不太容易发现的亚临病变(指没有症状但是被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的病变)越来越多地被发现

但影像学上显示有病灶,临上不一定有症状。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有很多“静区”,也就是非功能区。腔发生在这些部位,不会立即表现出相应的症状,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发作,才有可能出现所谓的“累积效应”。也就是说,发病一次便加重一次,特别是老年人,最终才会影响患者的器官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腔容易复发。虽然少量的死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但是如果腔反复发作,小的腔隙病灶累积达到一定的数量和程度,临上称之为“腔隙状态”时,就可能导致比较严重后果。比如,痴呆、假延髓麻痹、类帕金森综合征、尿便失禁等。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的影像学检查上有类似的报告,先不要惊慌,尽到神经内科就诊。医生帮助患者寻找发生腔危险因素,进行正规的治疗,从而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

腔隙死的临表现多样,有超过20种的临综合征,其临特点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无、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它的起病形式多样,急或亚急起病多见于活动中起病,患者容易察觉,可以立刻就诊,进行颅影像学检查后可发现腔隙死的病灶。还有的腔隙死以记忆力减退等起病,患者和家属都很难察觉到变化,误把症状归结为睡眠不佳、压力过大、情绪不好等诸多原因,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了不能恢复的神经功能缺失。

无明显症状

不必化瘀

还有很多中老年患者因为晕就诊,CT检查发现有腔隙死病灶后就认为自己得了中风,再三要求医生开各种各样的活,或者要求每天打点滴,希望借此疏通管,让病灶消失。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已经形成的死灶是不会消失的。

一般来说,腔隙死的预后大多是良好的,致残率很低,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对于一些有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短期输注一些活化淤的物来缓解症状,如果没有明显症状是不需要过度干预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位脂高的患者平时没有晕、恶心等症状,遵医嘱坚持控制危险因素即可,不必再长期脑得生、尼麦角林等所谓“活化瘀”的物。

另外,近年来出现了腔隙死诊断泛化的问题。由于CT分辨率有限,颅CT上的好多所谓的“腔病灶”实际上并不是腔,而是管周围间隙、脑质点状的脱髓鞘灶、脑质疏松等,被误认为是腔病灶。

对于腔预防,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为主、定时定量。同时,还要控制压、脂,以降低卒中风险。加强对颈动脉样硬化的重视,尤其是那些已经有动脉样硬化但还未出现临症状人群

所以,我们建议50岁以上人群进行体检时,除了心,还要多关注大脑,可做颅CT。条件允许的还可以做部核磁共振,以及颈部管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干预。对于已经因腔隙后遗症影响了日常生活的患者,除了遵医嘱外,要保持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以达到不错的预后效果

(作者: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