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4 16:45:02 来源:作者:点击:
兰州人常常说,在兰州,没有拉面,只有牛肉面。拉面不特别,诞生也很早,明代宋诩的《宋氏养父部》中记载的“扯面”,就是拉面:“用少盐入水和面,一斤为率。既匀,沃香油少许,夏月以油单纸微覆一时,冬月则覆一宿,余分切如巨擘。渐以两手扯长,缠络直指、将指、大名指之间,为细条。先作沸汤,随扯随煮,视其熟而先浮者先取之。”
各地用类似做法做出的面食,都可以叫拉面。清末薛宝展著的《素食说略》中,提到陕西、山西流行的“桢面条”,当然是拉面,山东福山的抻面,当然是拉面,流行甚广的龙须面,以及总可以在火锅店里看到的甩面表演,也都是拉面。拉面一词,并没有地域特点,甚至也不具有文化性,以致于如今最广为人知的拉面,居然是最早使用切面,后来完全不使用手工面条的日本拉面。
所以若有人在兰州的面馆里拿着小票喊:“师傅,来两碗兰州拉面”,兰州本地人会坚持纠正他:“在兰州没有拉面,只有清汤牛肉面”,这种坚持是对地域文化的坚持,部分来源于地域属性,部分来自于饮食文化。
先说地域。兰州深居内陆,处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位置,这个标签经常被西安人拿走贴在西安上,所以我一直很好奇西安人看高中地理课本时,会不会觉得其中有很多错误,地理中心应该在西安,陕西是中部省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根本没陕西……
这个地理位置决定了兰州成为大陆桥上沟通东西的交通枢纽地位。兰州不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但还是有无数过往客商绕个道,过座浮桥,到兰州城里盘桓几日,因为这里是文化、信息、物资交汇处,关中的小麦、甘南的羊、吐蕃人带来的牦牛、西域的马……高鼻深目的胡姬有,小巧玲珑的伶人也有,令人快活。
这个地理位置的另一层含义,是兰州处于农牧业过渡地带。农牧界线从大兴安岭东麓起步,蜿蜒曲折,绕过辽河上中游,经阴山山脉,过鄂尔多斯高原东缘,迈祁连山脉,结束于青藏高原东缘。兰州正好在这条线上,有牧业和农业相混合的饮食文化。以东以南的面食文化,迎面撞上了以西以北的肉食文化,就诞生了牛肉面。
这两种条件缺一不可,若非处于农牧业过渡地带,不会有牛肉面,若是没有枢纽地位,恐怕不会有人为了一碗面的诞生,进行经久不息的商业化努力,这样一碗面,也不会有如今的名气。坐落在牧业文化区内的农业文化区,也并非没有,河西走廊就是例子,河西走廊上有驴肉黄面,羊肉香头子,等等,也都很好吃,知名度比起兰州牛肉面来,就差得多了。
商业化努力,体现为在区域内找寻合适的食材,进行合理搭配。先说小麦,兰州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无霜期短,伏旱严重,并不适宜农作。当地的农民优选品种,钻研治土技术,终于培育出了“和尚头”。这种小麦品种抗旱、耐瘠薄、耐盐碱,而且面筋高、口感好。兰州并不缺少小麦来源,往西有河西走廊,往东是关中平原,但“和尚头”就在皋兰北山,从永登到兰州,运输距离短,在运输不便的古代,“和尚头”是最佳选择。
有道是“甘南的牦牛永登的面,皋兰的蓬灰甘谷的线”。牛肉选择很多,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和甘南牧区,都有好牛肉,甘南的牦牛是运输距离和产品质量双优的选择,但现实中,出于成本的考虑,牛肉面里的牛肉大多来自周边养殖的黄牛。自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兰州就是回族聚居区,本身就有对牛羊肉的巨大需求,也形塑了周边的养殖业格局。兰州周边就是牧场,养羊,但最终诞生的是牛肉面,而不是羊肉面,和羊肉膻味重,大量烹煮时不好去除,以及在自然养殖条件下,无法全年供应有关。
面,牛肉,都有了,再加上甘谷的线辣椒,干山旱岭上的蓬蓬草制成的蓬灰,流过红色砂岩、砾岩地层,溶解了大量可溶盐类的高矿化水,就奠定了牛肉面的基本风味。但汤的味道,还留待外来饮食文化流入,与本地饮食文化相互融合,才能成熟。
嘉庆年间,国子监有一个太学生叫陈维精,醉心于饮馔之道,尤其喜欢药膳。他的代表作,是一碗加了二十三种中药的牛肉萝卜姜汤面。有一个叫马六七的东乡人同学,向他学艺,回到兰州,开了面馆,卖起了牛肉面。这当然是传说。
一晃一百年过去了,一九一五年,一个叫马耀山的回族厨师挑着担子,卖热锅子面。耀山是他的大名,他有个更有名的别名叫“马保子”。热锅子面是街头小吃,做法很简单,有客人要吃面,就把担子放下,将揉好的面剂子取出,拉成面,扔进汤锅里滚过,等面浮起来,就捞进碗里,加汤加菜,递过去,客人几口扒完,碗还烫手,不愧一个“热”字。这当然也是传说。
挑了四年担子,马保子攒够了开店的钱,继续卖面。大约是得益于自己的街头经验,或者是着力于改善出面的流程,牛肉面的制作工艺在马保子这一代算是成型了,一代一代拉面师傅,各个城市的兰州牛肉面馆里,用的都是同样的工艺。这套工艺有多快?有人跑去马兰拉面做过试验,拉面师傅一分钟可以拉面6—7份,从面丢入锅中,到捞面、加汤、加配料、加佐料,不会超过两分钟,算是很快了。
马保子的面什么样,唐鲁孙先生吃过,写在《清醥肥羜忆兰州》里。面剂子“一团一团有鸭蛋大小”,师傅可以把这一团团面剂子,拉成六种形状,“最细的叫‘一窝丝’,又叫‘多搭一扣’,是老头儿小孩儿的专用品,薄而扁的叫‘韭菜扁儿’,比把儿条再粗一点儿的叫‘帘子棍儿’,还有‘大宽’、‘中宽’。”把面拉好,甩进锅里,再由出面的师傅用一双长筷子捞出,进行调制。一锅可以同时煮十几碗面,而食客从不会在自己的碗里发现两种面条。据说这份手艺就得学三年。
汤也好,因为料好,马保子店里的牛肉汤,是单用上品牛腿肉熬出来的,肥瘦分开,全部切成骨牌大小,用小火炖一夜,绝不中途加水,也不加芹菜、豆芽、味精之类,“所以清醥肥羜,自称馨逸,汤沈若金,一清到底。”因为这汤难得,一晚熬成一锅,已很费事,所以卖到上午十一点,汤卖完,店就关了,只能明日请早。汤好,牛肉当然也好,如今很难得见到了。
看唐鲁孙先生的文章,倒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他没有用“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句。陪他同去的人和马保子很熟悉,若是聊起牛肉面的制作,没道理不提。说明这种总结性的话,怕是很后来的某人,用在牛肉面宣传文案中的,和马保子没有什么关系。二是时间问题。唐鲁孙先生是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随财政部特派税务署长谢祺去兰州考察财税的。文中写到,“这家小店世代相传,已有百年以上历史。”若马保子在一九一五年上街卖过热锅子面,这就不可能是百年老店,若这是百年老店,马保子就不可能上街卖过热锅子面,可见传说听听就过了,不能全信的。
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
月子经典小米粥怎么做 产后恢复小米粥菜谱宝宝辅食自制冰棒 水果酸奶冰快手美味早餐 总有一款是宝宝最爱蒜蓉烤茄子怎么做 在家制作宝宝大人都能吃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