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1 11:51:14 来源:丝路新消息作者:火腿点击:
打开各种外卖软件,八大菜系摆在面前让人无从下手;点开知乎,一说起外国人被中餐折服的案例,总有上千个回答;国产美食纪录片,拍了一部又一部,但每每播出都让人欲罢不能,垂涎三尺。
没错,我说的就是陈晓卿和他的团队带来的最新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下简称《风味》),上周日才开播,周一播放量就突破了1.6亿,豆瓣评分也冲到了9.4分,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还要高。观众们松了一口气,舌尖团队的金字招牌,没砸。
Once upon a bite也和a bite of China(《舌尖》英文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风味》开播前一两个月我就翘首以盼。
解说李立宏(《舌尖》第一、第二季解说)一开口我就觉得饿了,看完终于知道为什么节目组选择周播,就怕你们一口气吃太多会胖啊!
今天我们就对照着这部最新的“现象级”美食纪录片,来聊一聊秋冬如何正确“贴秋膘”。
河川的鲜味
第一集的主题是《山海之间》,节目组走访了大江大海,高山平原,呈现了不少诱人的美食。但要说最打动我的,还是逆着风浪捕旗鱼的小哥卢旻易。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他就站在船头,逆着六级风浪,用手上的重达二十多公斤的三叉镖杆,在旗鱼浮水的短短一瞬用力一掷,成败在此一瞬。
镖鱼法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最小,但却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极大。毕竟旗鱼是海洋里的“百米飞人”,前吻都已经进化成了狭长的尖刺,能快速劈开水流。
镖鱼背后的故事十分不易,由于当时黑潮外撤200公里,旗鱼数量锐减,节目组与渔民连着出海9天都无一斩获。
最后导演张平实在没办法,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虔诚拜访了当地最有名的山海庙,结果,隔天就镖到了旗鱼。这种堪比好莱坞大片的情节居然只在这部纪录片里出现了几秒钟。
对待这份来之不易的美味,最好的方式就是生吃。剩下的旗鱼皮也不用浪费,加上料酒酱油九层塔,就是别具风味的三杯旗鱼皮。
9月过后,各大海域湖域都陆续解除禁渔期,靠水而生的渔户给大家的餐桌上送去了不少美食。上次写大闸蟹的时候就有提到“九雌十雄”,现在也是吃大闸蟹最好的季节,《风味》也没有错过这道雄霸餐桌,让老饕们一年等一回的硬菜。
秃黄油拌饭绝对是最近的主力,浓郁的蟹油蟹膏和香喷喷的米饭搅拌在一起,形成了黄金搭配。
小伙伴看完就表示近期一定要去吃一顿秃黄油拌饭,结果被告知最近成隆行的秃黄油拌饭已经售罄,要等到11月中下旬才会有,她还莫名难过了一阵。
还有梭子蟹、青蟹,甚至是鲍鱼、秋刀鱼、牡蛎、扇贝都是秋冬滋补的好物,属于河海的鲜味。
不过第一集也不是没有缺点,我就觉得时间线有些混乱,一下子可能记不住当季美食都是什么。这里也给大家总结一下第一集出现的海鲜河鲜,以及这个时节最适合吃的一些鲜货~
大闸蟹(阳澄湖、太湖、荷兰艾瑟尔湖)
梭子蟹、鲍鱼、海参、牡蛎(大连)
河蟹(盘锦)
山林的野味
在我看来,《风味》与《舌尖》系列有一个明显的区别点,那就是在突出人情上显得克制了许多。虽然同样有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但这一次他们放弃了过分煽情,把精力都聚焦在美食本身。
第一集里有两对夫妻,一南一北,都在山林间采摘野味。
新疆巴楚蘑菇产量很不稳定,蘑菇深藏在胡杨林里,需要一寸一寸去掘。
四川的冷笋隐匿在深山之中,夫妻俩需要带着两周的口粮,行住深山,挖掘山里的宝藏。
若换作平时,节目组可能会大肆渲染寻找食材的不易,但《风味》只是淡淡带过,更强调当地干湿的气候对这两种食材形成的帮助(巴楚蘑菇到底是什么菌类,甚至还没有定论)。
这种冷静克制让人更关注食材本身,当一道道由特色食材呈现的菜肴端上桌时,我们脑子里只会浮现“这到底有多好吃?”而不是“这太不容易了,一定很好吃”,在这一点上,陈晓卿吸取了《舌尖2》的经验教训,变得收敛了起来。
《风味》也呈现了不少当时想在《舌尖3》呈现的设定:走遍世界探访美食。
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土豆,在中法两国的对比之下也显得颇有意思。
临洮人用捶打的方式将土豆做成搅团,配上酸水浇汁,酸爽无比。而法国人则将土豆与芝士混合,那一口香软的土豆瀑布,好似神仙搭配。
秋冬是很适合吃根茎植物的时节。大学四年都在东北度过的小伙伴深井一想起秋冬就忆起了路边的烤红薯,软糯喷香,之前她还一直想报个题,教大家怎么烤红薯,要是大家感兴趣我就让她赶紧行动起来哈哈。
土豆(西北)
冷笋(四川)
松茸、鸡枞(云南)
时间的风味
除了说明食物到底有多好吃,《风味》也还原了食物为什么好吃。这次剧组运用了超微观镜头记录下食物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捕捉美味形成的过程。
哈萨克族将新鲜的马肋排储藏在马肠衣里,用低温将其水分蒸发风干,形成独特的马肉马肠。超微观镜头记录下了马肉在低温下结成霜花的姿态。
冷却、风干,就这样储藏一个多月后,当凛冽的寒风吹来,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围坐火炉前,吃着饱含蛋白质和营养的马肉更过瘾的事情呢?
和马肉马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广东人爱吃的腊味了。在广州的秋天最常听到的话就是“秋风起,食腊味”,它代表着广东人要趁着干爽的秋季晒制腊肠,以便冬天食用。
《舌尖1》里就有香港人制作腊肠的画面,之前工作室流行带饭时,深井还带过一份腊肠煲仔饭,隔壁的编辑都馋哭了。
提起储藏,火腿也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之前写火腿的时候只提到了国外的火腿,不少读者就提醒我,其实中国人在腌制火腿上也非常有一套。
像金华火腿、云南火腿、西藏火腿,以及《风味》里呈现的安徽徽州火腿,其实只需要一点盐和时间,再加上良好的风干条件,不少人家都有腌制火腿的本领。
而它又是餐桌上的王者,可以配上鲜笋清蒸,可以和鸡肉一起炖汤,可以为干丝调味,当然还可以片成极薄的一片生吃,我一边看,一边流下了口水,今年无论如何也得搞点火腿吃。
相比中国人越冬才腌制火腿,在西班牙,火腿已经成为了流水线生产的食品。温度、湿度,甚至开窗的角度都需要严格控制。
这样的精细与国人的粗放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西班牙,火腿不仅仅是菜里的调味剂,它更是可以生吃的主食,甚至诞生了火腿切片师这一手工匠人(想这样被投喂火腿)。
腊肠(广东、香港)
腊肉(广东、四川、湖南、江西)
当然,《风味》也并非十全十美,也有网友觉得剪辑有些碎,第一集其实看不太出对主题的诠释,稍显凌乱;也有人觉得穿插国外美食有些刻意,目前觉得还是可有可无。
但不可否认,比起自砸招牌的《舌尖》3、4,这部拍了4年,只有8集,走遍全球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的《风味人间》在观感要好上许多。
不少美食纪录片都会在最后慢慢点出食物与人的关系,《风味》也不例外。哪怕它对人文的镜头描绘近乎克制,但国人对于美食的天然敬畏依旧在不少镜头中悄然显现。
精细得如BBC的地球纪录片里的环境里,有人们辛勤劳作的背影。
正如陈晓卿所说:“诱人的美食背后,总有故事不断发生,透过美食你能看到历史、社群、情感。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快,而忘了曾经打碎的东西,不能因为趋同,而忘记曾经的多元。”
这才是一部美食纪录片该有的样子,有人间,也有风味。
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
月子经典小米粥怎么做 产后恢复小米粥菜谱宝宝辅食自制冰棒 水果酸奶冰快手美味早餐 总有一款是宝宝最爱蒜蓉烤茄子怎么做 在家制作宝宝大人都能吃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