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黄沙,不忘美食

时间:2018-09-14 14:21:47 来源:二毛的手工菜作者:大千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张大千是四川人,所以口味重,偏和醇香。他常常以美食家自居,而淡化自己画坛巨匠的身份。

张大千对许多知名的地方,尤其是地方私房,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范畴涵盖色香味形。作为一名真正的美食家,张大千对食料的要求非常苛刻,即便在餐馆用餐也是如此。张大千从来过夜的,一些死了他也从来,一定要活的。他把食材的鲜和活看得非常重,现在的食材一进冰箱味道就变了,所以新鲜的东西尽量直接拿进厨房烹饪,不要放冰箱里。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有些食材不需要新鲜,比如腊。我们老家的腊,只要是当年做的就算新鲜的。

做为美食家,张大千不仅善谈,而且善做,自己亲自上灶。他的家里一到时间,往往高朋满座。最多的时候要摆三大圆桌。张大千自己家里人就很多,还有学生、朋友,再加上很多慕名而来的拜访者,每餐的规模可想而知。

在张家的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莫过于粉蒸牛。粉蒸牛原本是四川小,叫小笼蒸牛。这道香浓味鲜,而且麻可口,里面要放大量豆瓣、椒,有些人还要放干椒面,以增加香。但是张大千不满意普通的干椒面,他用的椒面一定要自家自炕、自舂再加香

张大千还专门到牛市口买著名的椒锅盔,用锅盔来夹着粉蒸牛。这种东西一大口咬下去,酥软的锅盔加上润滑鲜香的牛,很多人都会

我做粉蒸的时候,把先粳米、糯米和少许椒在锅里用细火炒香,然后现磨成颗粒比较粗的米粉,这种粉子蒸出来的更香更有口感。是用现买的前胛,再加上、料酒、少许豆瓣酱用猛火蒸出来。

张大千还喜欢用干烧的烹制方法,这也是川中烹制不或微的常见做法。干烧这种烹法是一种用中火加,使汁全部渗入原料内部,或粘附在原料上的烹制方法,所以味重,烹制时要求用中火自然收汁,忌讳用芡粉。川迄今有一道名叫大千干烧,就是由张大千先生亲自创制的。

张大千云游海内外,所以百味杂融。他喜欢不仅仅是川,还有粤、鲁、苏州等等。民国30年(1942年)3月他携带家小来到敦煌,一呆就是两年零七个月,期间描绘壁画270幅。正因为有了这段经历,他的绘画技法突飞猛进,为其后来“墨染山河笔惊天”的泼墨画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不了解的是,张大千在敦煌石窟中还发明了许多运用当地食材烹饪的。他在敦煌有一个食单,写着这样几道煮大块羊、蜜汁火、榆、嫩苜蓿炒鸡片、鲜蘑菇炖羊杂、鲍炖鸡、沙丁、鸡丝枣泥山子。在敦煌这种贫瘠的的地方他能创下这些美食,让人难以想象。这些中的一些食材比如鲍、沙丁是他带过去的罐。而另外一些新鲜的食材比如蘑菇、苜蓿和榆、山则取自当地。大家知道,敦煌位于沙漠之中,在沙漠里面他竟然能找到鲜蘑菇,这不能说不是奇迹。

关于找蘑菇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张大千住处附近有一片杨树,张大千发现,每年7月这些杨树下都会长出蘑菇,每天可摘一盘。张大千在临离开敦煌的时候特意画了一张野蘑菇生长地点的秘密地图,送给了后来认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鸿。在地图上张大千详细的标明了野蘑菇的采摘路线和采摘时间,还标明了哪一处的野蘑菇长得最好、口味最佳。这让常鸿非常感动,说这张图无疑是雪里送炭,是张大千留给敦煌工作人员的一个宝。

张大千还能够把羊杂和鲜蘑菇一起炖,这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我曾自创过一个羊杂火锅,在火锅里加入平菇和羊杂,再加入当地的泡姜、泡萝卜,一边煨一边,还可以下粉条和土豆。

苜蓿在敦煌当地是早春之蔬,如同南方的荠,也如四川的豌豆苗,而且它的鲜香也不亚于豌豆苗。这让张大千睹物思乡,于是仿照四川的豌豆苗炒鸡丝,创造了一款苜蓿炒鸡片,这道是非常有创意、有品位的。在北方,苜蓿作为野,常用来喂猪,但嫩的时候人也。当地有句俗语:“关中妇女有三丈夫、棉、苜蓿”可见当地对于苜蓿的偏。苜蓿可以拌,也可以炒,可独立,也可和搭配

其实不光北方人苜蓿,上海有一道名叫生煸,这里的就是苜蓿,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附:

张大千粉蒸牛做法

去筋洗净,切成五厘米长方形薄片,辅料除豆瓣外还加红豆、生椒(舂碎)、姜汁、绍酒、、生豆腐,再加胡椒(舂碎)、豆豉一起搅入牛片拌均,然后下粉子。粉子调均后,上面放剁细的豆瓣,装笼。上笼后用大火蒸,嫩膘肥的牛15分钟就可以熟,数筋多一点的牛可能要半小时才能熟。蒸熟后把笼翻过来扣在碗里,上面再放一点香,上桌。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