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与胃通过经络构成相互表里关系

时间:2018-08-14 19:26:18 来源:为全民健康导航作者:脾气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为核心,以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与腑是一个整体,可以相互影响。如心与小肠、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与三焦相为表里。而在实际诊治过程中这也是重要的依据!

下面我们将部分加以说明:

1. 心与小肠:

心气可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但如果心火过盛,也可移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尿症状;反过来,小肠有,也可引起心火亢盛。比如或温补的食物过多,像椒、桂圆等,会造成小肠实,同时也会引发心火上亢,造成心烦失眠等。

2. 肝与胆: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 脾与胃: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

4. 肾与膀胱:

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就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所以很多出现小便问题的病人是需要补肾的。

(一)脾与胃相表里的关系

脾与胃通过经络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上,它们相互为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喜湿恶,脾喜恶湿;两者一阴一阳,一一腑,一升一降,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完成消化吸收、运输精微等任务。

在病理上,它们互相影响,往往脾胃同病,如清气不升,必然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上逆,也必然阻碍清气上升,而见纳呆、呃逆、腹胀、消化不良等,治疗亦多是脾胃同治。

(二)常见脾胃原因

1.禀赋不足脾胃 人之生禀受于父母之精气,父母多病体衰,精气亏虚,皆可导致子女精气禀赋不足。故出生后多表现为形体懦弱,腑失健,抵抗力低下,尤以脾胃系统的功能低下最为突出。如若加之调理不当,易致纳呆食少,转化运输无能,或传导失常,久之则可因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形体与腑失养,使虚上加虚。

亦可因脾胃虚弱,抗病能力低下,对多种致病因素易感,而呈现体弱多病者。先天失养,禀赋不足,是导致脾胃虚弱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时常听到“某某本来脾胃就虚弱,日常生活中又不注意,所以现在又得了胃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禀赋不足是易引起胃炎的。

脾主运化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脾胃为营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所以,人后天的身体状况健康与否,与脾有重要关系,下面详细介绍下怎样调养我们的脾:

脾正常的表象

一、脾气足,肌丰活

“脾主肌。”脾气足,肌丰润、鲜活,面部生动而富有活力。这是因为脾气足,人体肌中的气通畅,故肌皮肤、丰润而富有弹。“气色”二字,讲的是内有气外才有色。脾气虚者,面部肌呆板,全身肌乏力,甚者萎缩。

二、脾气足,脸不臃肿

面部里透红的,是正常的,可谓“富贵之美”,这是相当一部分所持的审美标准。除此之外的,多数为肿。“脾主运化湿,输布体内分。脾虚失职,则导致肿。”肾虚引起的肿在脾虚引起的肿在脸部及全身。

脾气足,可使人面部去肿而轮廓清晰,肤色里透红,全身的赘逐渐消失。这就是“应该把人补,而不应该把人泻饿”的道理

三、脾气足,精神

脾气足者气贯通肌精神脾气虚者精神抑郁,许多精神病患者或心理有疾的人都与脾虚有关。

四、脾气足,嘴唇红润

许多现代靠涂抹口红,遮盖暗淡粗糙的嘴唇,却不懂得只要调好了脾,就可以使嘴唇自然红润。

“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气足能知五谷。”脾气足者呼出的气无异味,五谷杂粮可品出其中的香味。脾气弱者唇而粗糙,若寒凝脾中则唇紫或,呼出的气息异味浓重,饮食无味。

五、脾气足,皮下无瘀斑

“脾统,使液在脉管内运行顺畅不致外溢。”脾气虚,无力统时,溢出脉管外,称为“不循经”,即衄。有人会皮下出形成瘀斑(紫癜)、鼻孔出、甚至出现“汗”(流出的汗为红色),有的会经不止。

脾虚原因

引起脾虚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思。过多冰冷食物果,暴饮暴食,都能伤脾;思虑过多,也可能伤脾。高考前不少孩子泻肚,就是由于用脑过度脾虚所致。

健脾和胃要领

脾和胃相表里。脾相当于指挥长,胃相当于加工间,二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是,脾、胃的习不同。脾喜恶湿,胃喜润恶脾气上升,人中气足;胃气下降,才能顺利消化吸收

脾胃失衡的辨别

脾和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其症状如下:

1、脾气虚时唇偏,重则无色;胃火上行,唇干,重则有裂纹。

2.脾气虚得太久,上龈萎缩;胃气虚弱久,下龈萎缩。

3.脾气虚弱便溏稀,重则泻肚;胃火上行,大便干硬。

4.脾气虚时四肢不温;胃火旺时人躁且

5.胃阳不足,胃脘凉而胀呕吐清涎。

针对人体脾、胃过寒的北方冬天气候,营造一个南方的夏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针对胃过的南方夏天气候,营造一个北方的冬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中医认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从食物吸收营养。同时,由于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此时,通过健脾益气,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效果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