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见,徐记烧饼

时间:2018-08-09 23:20:01 来源:具象北京作者:烧饼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昨天早上的一场暴雨过后,徐记烧铺的开墙打洞整顿工程开始了。附近百姓默默围在旁边,四周的空气里弥漫着忧伤和惆怅,即使是偶然路过的人也会感觉到此时此地的沉气场。

衣服的这位大叔一扶着遮挡徐记的布,让朋友为自己拍了一张照片。然后,他攥住自己的拳,向上无声而猛力地一挥。不知道是在表达遗憾,还是想和徐记说一声“加”。

衣服的老爷子走路说话声音也有点颤巍巍的,他看到消息的时候晚,特意从丰台一路赶过来,却没能赶上徐记营业的最后一天。徐记的掌柜安慰道:没事儿,会再开的。临了掌柜给老爷子拿了个印有徐记名字的烧袋子,那是老主顾们最熟悉的东西,曾经里面装满了喷香可口的烧火烧,如今里已是空空如也。

徐记烧铺的最后一天

原文作者:京范儿 (有调整编辑)

配图拍摄者:马毅

2018年8月5号中午11点,拐进安平巷,没走多远,就会闻见一股焦香的烤烧的味道,循着香味过去,会看见长长的队伍,少说也得有四五十号人。原来遮雨棚下的小桌子已经撤了,大家在一长溜的小凳子上边等边聊。据说从今天早上5点多钟,这长队就已经排上了。

自从关张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徐记门口每天都是这样的大长队。以前是点的时候人多,现如今就没有人少的时候,而且好些人一要就是上百个烧,装满好几个大袋子拎走,所以等的时间特别长。

虽说北京货相当多,可是能在这数年不遇的桑拿天,露天排队等好几个小时,就为了买几个烧,这种精神也是相当值得钦佩。为什么大家这么执着呢?实在是因为如今北京这样正宗、干净、便宜、良心的小摊很难找到了,好的烧北京人来说,几乎已经成了乡愁了。

说到这儿,咱得讲讲北京和烧的渊源。据传,烧是汉代班超出使西域时传入我国的,《续汉》有记载说:“灵帝好胡。”胡就是最早的烧了。烧何时传人北京,并成为京城老少爷们最食儿之一的,已经很难考证了,但从侯宝林先生的相声《改行》中仍可见一斑。相声描述了清末皇帝驾崩,艺人被迫改行的故事。侯先生在此的一句唱词:“吊炉烧扁又圆”,说明至少在清末民初,烧已是咱北京人不可或缺的食儿。《天桥杂咏》曾这样描述京城烧:“干酥烧味咸甘,形有圆方储满蓝。薄脆生香堪细嚼,清新食品说宣南。”清晰描写了京城烧形状、味道与口感。

京味烧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一是价格低廉,二是味道好。而好味道又来源于用料精细,制作考究。据说制作京味烧必须用半发面,因为只有用半发面烙出的烧才能即松软,而又不失嚼

老年间,北京城的烧可谓是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仅烙制工艺就有烙、烤,或烤烙相结合等等,而烤制烧的炉子又有吊炉、焖炉之分。不过这些老工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的电烤箱、电铛。烧还有个“亲戚”叫火烧,区分两种食儿的标准,是看的表面是否有芝麻。有芝麻的叫烧,没芝麻的叫火烧。

而安平巷的这家“徐记”烧据说继承的正是北京老年间的艺。1993年,下岗的徐春玲女士响应国家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号召,跟父亲学了做烧艺,在家门口开了烧铺,没想到生意越做越火,有时一天能卖出上万个烧

老客都知道,徐记的芝麻火候掌握的总是恰到好处,内里层次均匀,麻酱量适中,皮面酥脆、芝麻酥香,一口下去唇齿间就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幸福感。刚出炉的烧更是带着一股质朴的小麦香和芝麻烤熟后的脂香,皮干焦,满满当当的芝麻盖足了顶儿,用一掰,二三十余层的横纹剖面清晰得见,相互之间不粘。趁着乎劲儿,竖直地咬下一口,皮壳酥脆掉渣,内里却绵软带劲,带着胡的咸口味,香息满鼻。

除了烧,“徐记”的火烧也被很多人称为是京城最好的,壳脆芯儿软,料丰富,刚出锅时透着一股子焦香, 下去沙口还不腻人。螺丝转儿这种如今已不多见的小,徐记做的同样堪称一绝,外酥里喧,咸香可口。

这些“干货”时,再配上一碗被大爷大妈们称为“两样儿”的豆面丸子,有豆面丸子,还有豆腐泡,淋上芝麻酱,点上几滴,一顿完美正宗的京味儿食就算是齐活了。

然而,开了25年的这样一家老店如今要消失了。这一消息在网络发酵客蜂拥而至,有的是在这里了十几年的老主顾,有的是听闻要关张慕名来尝鲜的新顾客。“在这儿能到老北京的味道,在别处已经很难找到了。”老街坊们无不为徐记的歇业惋惜,一片唏嘘。“三分味道,四分回忆,两分不舍,外加一分茫然。”大家大天顶着大太阳排队,为的就是这口念想和人情味儿,都是真

很多朋友关心的是,“徐记”这次歇业之后还会重张吗?据说街道也在帮助徐家寻找新店址,但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烧铺是胡同文化的一部分,离开了胡同就不是那种感觉了。”徐春玲说。这是实话,就如同前不久前重张的西四子铺,搬进超市的美食街之后,不管是不是那个味道,都觉得差了点意思。但如今胡同里已经很难再开店了,重新选址开店,租金肯定比现在要贵很多,伙计的工资、烧的定价等,都是54岁的徐春玲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重张并不容易

“如今,找一家干净、便宜,顺口的北京早点铺子都很难了,有时候走三四站地都遇不上一家。”一位排队的老主顾一声叹息。不管怎样,大家依然盼望“徐记”重张的那一天。

- END -

徐记是真关了,虽说是暂时的。你说市容治理有问题吗?没问题,可治理完了,他们去哪儿呢?

有人在网上开,说“建议徐记搬到回龙观吧,那儿现在倒真住了不少老北京!”这话倒真有咱北京一贯的色幽默,听着可乐,细琢磨又透着一股无奈。

路过塔寺,绕道安平巷,到徐记烧铺门口买上几个香气扑鼻的烧,这曾经是多少胡同北京人的生活乐趣,多少人对北京的味蕾记忆?如今不只是徐记,一个又一个的老店,在城市的发展中被迫改变,说得好听点儿,是搬家,说的不好听点儿,就是失散,往后咱在北京,就真不着这口,或者要跨着好几环去“朝圣”才成了?

想着给徐记出出主意,看能搬去哪儿,才能让大家接着有这份口福?说到这个就不由想起大前门的北京坊。正阳门下,这是孕育了老北京市井文化的地方,以北京之名,受着来自世界各地人的关注,可里面最火最的,却是美国的星巴克,日本的无印良品,你在里翻来覆去,找不见几个真称得上老北京的东西。

多元化和国际化当然是好的,可咱老北京元素不也是其中的一元?这些年咱倒都能理解有打飞滴来前门喝星巴克开业第一杯咖啡的人,自己却不知道去哪儿才能再喝上这一碗地道的丸子了。

希望徐记的新址问题能够尽得到解决,也希望这一类北京人心中的老牌商铺,能够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前门这样的地方重新开张。北京这么大,二环里容得下星巴克,容得下MUJI,容得下各种各样的网红甜品店、奶店,我还就不信了,这里还能容不下一间烧铺吗?

转自正阳局砖读空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