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将至,暑难消,吃三瓜,喝三茶,做好一件事,秋冬少生病!

时间:2018-08-07 23:06:59 来源:营养师雪姐姐作者:立秋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下周,8月7日,21:30:34,农历2018年六月(小)廿六,就是节气了。

,是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时节的正式开始。

凉飕飕,晚死牛

对于的早晚,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

:所谓,是指太阳处在赤纬+16°19'的那一刻,如果,这一刻出现在上午,则称为“早”,如果出现在下午,则是“晚”。

第二种

:所谓的早晚,是按阴历的月份来说的。即在阴历六月为早,阴历七月为晚。

按照以上两种说法,第一种,则说明今年是晚,而第二种说法,则说明今年是早

不论如何,今年,还处于三伏当中,之后还有一“伏”,酷的“老虎”尚在,暑气难消,仍然要注意防暑降温

哪些习俗呢?

习俗1:

民间流行,在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

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

补的办法就是“膘”,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所谓以贴膘。

习俗2:称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然后称重。

如果,前的重,就表明伏重,那么,天雨就少;

如果,后的重,那么,天雨就多,有可能形成涝。

习俗3:啃

,又称咬,汉族岁时风俗,即瓜。

天津,在西瓜或香瓜,称咬寓意炎炎夏日,酷难熬,时逢,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这天西瓜以咬,据说可以不生痱子

在浙江等地,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习俗4:忙会

忙会,是习俗之一,是为了迎接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习俗5:

浙江杭州,有日,食桃的习俗

每到日,人人都要桃,每人一个,桃子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

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将至,暑难消,三瓜,清消暑

瓜类有清、利湿、消暑作用前后,适当些瓜很好。

1、丝瓜——清香通便、祛风化痰

丝瓜寒、味甘,入肝、胃经,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解毒的功效

丝瓜,不管是炖着、煲喝、还是蒜蓉、清蒸都可以,即使烹饪以后,丝瓜的清香味也很足,而且还有利尿凉、解毒通便的作用

2、瓠瓜——清开胃

,气温仍较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将类和瓠瓜一起做保证的摄入,也增加了质的摄入。

瓠瓜,平,有利消肿、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的功效

北方人,习惯用瓠瓜来做饺子馅,瓠瓜中特有的鲜香,与混合后很是美味

3、冬瓜——补充分、促进食欲

后,暑难消,冬瓜,可以清消暑、增进食欲

冬瓜带皮,一起煲,是许多人在暑正盛时用的食谱

而且,冬瓜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所以,时节,冬瓜,也是不错的选择

后,天,喝三,防“

之后,空气湿度,有所减少,皮肤、鼻、咽容易感觉,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咳少痰、皮肤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些现象就是典型的中“”。

对付,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可以加点,一起冲泡饮,效果更佳!

1、喝蒲公英马齿苋——清解暑祛湿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绿0.2g,全部碾碎,做成,每日一冲泡饮,即可。

蒲公英,擅长祛湿,可泻火、利尿、除湿,改善湿所致恶心、舌苔等症。

马齿苋,归肝、心、脾、大肠经,具有清解毒、利祛湿作用

赤小豆,健脾利湿、消肿解毒。薏苡仁,利肠胃,消肿,健脾益胃。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

淡竹叶以渗湿泄见长。槐米可凉,清肝泻火。绿发酵,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

2、喝玉竹根——滋阴,生津止渴

取玉竹根2-4g,,冲泡饮即可。

玉竹,是食两用的植物,《本纲目》将其列为上品。。

玉竹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

并且,玉竹中所含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所以,初时节,用玉竹根泡,是滋阴不错的选择

3、喝蒲菊桔——润止咳

取蒲公英根、菊苣、桔、玉竹,按2:2:1:1的比例,做成,每日取2-5g,冲泡饮即可。

天气邪宜伤,所以,此时,要注意部的保护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有广谱杀菌的效果,可以帮助部对抗炎症,助力身体排出毒素!

,具有宣、祛痰、利咽、排脓等功能,对于健康十分有益!

玉竹可治咽干舌,并可生津止渴。菊苣根,可清解毒,利尿消肿,增强免疫力

此四者搭配,可润、利咽、生津、止渴,是初不错的选择

将至,做好一件事,冬少生病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加之要“膘”,于是,很多人,一到,便开始“进补”。

此时,一定要注意

别盲目“膘”!

后,进补是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现在人们的饮食状况,大多属于营养代谢过剩,所以,此时,如果身体没有不适,建议不要盲目“膘”,以便于控制体重

2、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虚之分,对症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3、忌多多益善

认为“多,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要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4、忌凡补必

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常常不堪重负…

结束语:

俗话说,“有一种,叫回笼;有一种虎,叫老虎。”

所以,后,还是要注意防暑哦~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