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为什么不欢迎女性?

时间:2018-07-11 17:40:55 来源:红厨作者:厨师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一家知名高档牛排餐厅,阿明常常把约会地点定在这里。因为这里,不仅牛排鲜嫩美味,而且还可以看到美女厨师在面前进行精彩板烧。而阿明每次邀约同伴,告知他们这里都是女厨师时,同伴都会诧异:“真的吗?”仿佛长见识了一样。

中餐厨房鲜见有

一提起厨师,人们潜意识里往往会想起是。明明自己能够接受家庭主妇在家,能够接受自己的妈妈或奶奶,但在外面一听到“女厨师”三个字,却会感到诧异。这,让人感到毫无逻辑却又真实存在。

在厨师界,有多罕见?据《2015年厨师职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厨师里,仅有3.6%是。而在中餐里,比例还要降低一大半。甚至随便问及男厨师们,“你身边有女厨同事吗?”得到的,几乎都是否定回答。

厨师可能是化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这一方面,也许与厨师特殊的工作质有关——劳动强度大、节奏、体力消耗巨大,同时带有一定的危险。尤其是强调“重度烹饪”的中餐,灼伤、烧伤的可能更大。

另一方面,后厨的工作环境充满“霸权”,也要求员工有“男子气概”,很多女厨师为了融入后厨,不得不通过健身、剪短发、接荤段子方式改造自己”,即便如此,女厨师的转行率也远高于同龄

什么中餐厨师很少有

在知乎网就有一个这样的门话题。话题下,不少厨友出来作答,归纳原因大概有四点:

1、历史遗留问题

烹饪在历史上容易被视为活动,因此专业厨师会刻意将自己的职业家庭厨务区分开来,以体现自己的专业准和社会地位。

2、 职业本身不受欢迎

烹饪是个体力活,尤其是中餐,厨具普遍比较重,刀工技巧和烹饪法都具有一定危险,中餐厨房烟较重,对厨师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3、社会赋予的特别责任

厨房工作要求长时间和不定时工作, 而当今社会环境依然要求家庭付出更多,这让厨师们很难找到工作家庭之间的平衡。

4、长期固有的环境氛围对不待见

由于厨房长期以厨师为主,工作环境适合厨师在工作中可能产生各种不便,甚至遭受骚扰或别歧视等问题

纵观所有原因,不难发现,中餐厨房之所以鲜见,都是基于“适合细腻、柔和、轻松工作”这一点。

但除了厨师一职本身不受欢迎的因素外,一旦有选择当厨师,其它的原因,都成为她们从厨路上影响或大或小的门槛。

女厨师状告餐饮企业

2015年8月,女厨师高晓(化名)因被别歧视而状告广东惠食佳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直到2016年9月,二审后,才获得法院支持她要求面赔礼道歉的请求,成为了中国首例由法院判决支持赔礼道歉的就业别歧视案件。

高晓在获得厨师资格证的前提下,屡次被用人单位以别为由拒绝录用,深感失望与受挫的她,被医院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而高晓在经过一年多的抗争后,才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道歉。

这无疑是“厨师别歧视问题”的一大进步,至少让用人单位不能以别作为招聘标准

但或许这种歧视,只是从明面上转为了潜规则。因为这种对“就是不应该在烟里干活,就是翻不动锅,就是做不来体力活……”等的刻板印象,仍然在影响对厨师一职的选择

△开庭当天,高晓拿着一张简陋的,在法院门前写下“我要做厨师”“他1.8米高,跟不足1.6米的我比赛翻锅,输了”

在《舌尖3》上一炮而红的90后面点师傅蒋露露,就是一位女厨师。她倒没有见过同行之间对别的歧视,但在烹饪学校,她却见多了那些阻止女儿学习烹饪的家长

“当厨师很累辛苦的!你一个女孩子家哪有这么多力气折腾!”“你肯定做不来的,选点轻松的不好么?到时你会后悔的!”……

△蒋露露

板烧女厨师张筱诺,也默认中餐后厨里为主的情况:“我觉得也许是因为圈子不同,在中餐厨房里也许真的是居多。因为他们觉得女生力气小、体力也不行,干活速度也不,而且夏天常常汗流浃背的,比较辛苦。”

“最重要是,如果掌勺的话,要围着灶台,而且在用餐高峰期,要长时间、长频率地颠锅,怕是承受不住这么大的负荷,确实也有别之差吧。所以酒店掌勺一般都不会太想用女孩子。”

“在后厨,大大咧咧格的女生还好,比较受欢迎,无论分配什么活都可以干,但是难免有些女生有时会有点矫情,耍点小脾气。大概这也是男厨师喜欢和女孩子合作的原因吧。”

△张筱诺

在知乎上获得高赞的女厨友 Hu Mia 在回答上说:“关于厨师别,在我看来就是个观念问题。现在的局势是男厨师占大多数,女孩子家家混里面,在很多人看来不太合适。我记得我刚跟我爸说我要去做厨师的时候,他反应很强烈啊!列了很多反对的理由,其中一条就是,‘人家夏天都光个膀子晃来晃去,你在里面像什么样子!’”

△Hu Mia 在知乎上的回答

虽然说,这是出于对女孩的一种保护,但以别作理由,这种观念难道不是一种偏见?

在成为面点师傅之前,蒋露露的主攻方向其实是。中厨意味着什么?就是在人们印象中无法胜任的体力活,尤其是上灶需要的颠锅。

炒沙子,是厨师每天要练习的颠锅基本功。蒋露露还记得,在学校时,有个1.8米高的大个子男生,要求和不足1.6米的自己比赛翻锅炒沙子,结果是,这个男生输了!

“只要是厨师,都是需要体力的,但力气活,并不一定就做不到。选择了当厨师,就意味着体力要够,所以当厨师的女孩,力气都不会小。”即使现在不做不上灶,但蒋露露作为面点师傅,常常也要一人扛起几十的面粉。

△蒋露露

厨友 Hu Mia 还在知乎分享了自己的体力增值情况:“我入行三年,体重加了二十,都是肌啊~刚开始的时候推保温推不动,拉货拉几个西瓜也搬不下来,很多体力活都要可耻地卖萌求助,后来还是有心在练体力的,所有体力活都主动去做,三年下来至少人家男孩子能搬动的,我憋红脸使使劲也还是能搞定的。”

所以,女生做不来体力活?别再把这种可的话挂嘴边了。不管男女,只要选择了从厨之路,都需要接受高强度的工作量和大消耗的体力;而不管面对任何工作兴趣,都需要你尽全力付出你的努力和情,才会收获回报。

所以,是柔还是刚,都可以是。这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本

△Hu Mia 在知乎上的回答

△Hu Mia 在知乎上的回答“在这个环境里,被语言调戏是常态”

但除了这种“要被保护”的阻碍,在偏见下产生的,还有那些理直气壮的“伤害”,这才最让女厨师难以忍受。

曾在博古斯学厨的女厨师蒋寻,即使身处法国高等烹饪学校,也对这种伤害感受最深。

“我不敢妄言中国,但即便在法国这个高等教育普及并发生过女权革命的国家厨房里真正完成高等教育的 chef(厨师)也仍是寥寥无几,大多数学徒从十几岁就进厨房了,缺少和异相处的机会,遇到不算难看的女同事,段子和偶尔的调戏捉弄那种初中男生的把戏,在几十岁的 chef 身上也能见到。心大一点儿的女孩儿就算了,倘若心眼儿小,自带贞节牌坊进厨房,真不是开,欧洲厨房里最少一半的男 chef 放到美国去,恐怕都要因为骚扰蹲几年大牢。”

她说:“真正将女厨师赶出厨房的,是教育缺失导致的僵化的男权社会意识形态。”而这恰恰是别歧视之所以大行其道的、最根深蒂固的理由。

△法国厨师也会调戏女生

除此之外,的自我看低,也在无形中强化了这种“男权社会意识形态”。

“最糟糕的是,连在厨房里共同工作之间,都经常上演精彩剧。这些女生,通常都非常不服输,自认不比异同僚差,往往从进厨房的那一刻开始,就鼓着一口气要证明自己,她们努力让自己与异同事相似,将自己改造的非常化,标榜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锅沉、不嫌刀重,更不会,身上带着强烈的竞争。我非常害怕和这样的女同事共事,她们作为,在一整个弱势群体遇到不公正待遇时,通常不仅不会意识到她需要帮助自己的同争取平权,恐怕还会互相攀比倾轧,落井下石,急于脱离自己弱势的属。”蒋寻补充

△在法国的后厨,有些女厨也不会帮着女厨为什么后厨不能接纳

中国那么多厨师,只有3.6%是,难道真的只有3.6%的女生想当厨师吗?还是在厨师这一行里,一直营造着让难以生存与发展环境

什么要默默地接受这些偏见?为什么不能在有对烹饪表现兴趣的时候,不会再有人说:“就好了,不要当成职业女生做不来的!”

什么不能在进入都是的后厨时,不再需要暗暗祈祷: “希望这是个好厨房,可以尊重尊重我。”其实很多女厨师,都希望在自己做出一道佳肴后,被得知是时,不用再面对那些愚蠢可的嘴脸:“哇!居然是个女厨师!”……

△其实很多女厨师,都渴望不用再面对一些有色眼镜

实际上,那些可的以别为由来限制人的情景,本就不应该存在与发生。只希望未来,每个人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因为别,而是因为努力与付出;所有追路上的绊石,都不会再有因素

如同西餐名厨刘萍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厨师是一份需要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没有捷径,只有反复尝试,才能达到理想要求。而考核一个人能否成为厨师的标准,从来都不是别,只在于他们的能力态度。”

同时她也告诉记者,在她看来,之所以会有适合后厨的观念,是因为过去厨房设备确实比较少、环境较差,很多工作都需要比较好的体力。“但到今天,随着各种设备的引进,厨房中对体力的要求也在下降,尤其是在西餐和点心部。而女生在很多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更细心,摆盘更精致等。”

△杭州柏悦酒店行政副厨师长 刘萍萍

因此,别再说,厨房环境有多恶劣有多辛苦,多不适合了。随着科技与餐饮行业的发展厨房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加入。

独有的特质,或许更能给餐饮带来更多的丰富与可能

中餐后厨真的不适合女生吗?

对于这种状况

女厨师们怎么看?

男厨师们,

你们又怎么看呢?

——————

记者:张美娴,本文为红厨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