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吃面没怕过谁?在陕西吃面最难的是什么?陕西面有多少种?

时间:2018-07-11 13:01:17 来源:驼城小老百姓作者:陕西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陕西

最难的就是选择

因为

陕西到底有多少种面?

谁也说不清

那么陕西面样为什么那么多?

哪种面又最好呢?

不要急,也不要馋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

但是

下面总有你喜欢的面

面,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再随意不过的事,在陕西却近乎一种仪式。陕西乡党回家后一定要咥上一碗面,过生日一定要咥上一碗面,招待外地朋友一定要咥上一碗面。陕西人实在又豪爽的格,与面条是天生一对。面条虽然简单,但是管饱,进肚里最实在。筋道的面条,火子,不是爽利人,不出个中滋味。

陕西是面食者天堂,可我们常说的陕西面,其实更多的是关中地区的面。在这里,你总能发现适合自己的那一碗面。想泼面。想酸?浆面。想干拌?西府削筋面。想带?杨凌蘸面。嫌面条太长?麻食。嫌面条太普通?麟游条面。没够想带回家?挂面了解一下呗。就算世界上最挑剔的人来了,老陕也有无数种方式住他的嘴。

作为面星人,陕西人是如何做到如此样百出的呢?其实,每一样陕西面都是中国人生活哲学的结晶。

1.面从何处来

现在陕西人离不开的小麦,其实是真正的“国际友人”。小麦原生于西亚新月沃地,大约4000年前经西域传入中国

小麦传入中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被中国人广泛接受。原因之一,便是惯于粒食的老祖宗们,觉得麦粒嚼起来实在是太费腮帮子了。所以黍(米)、粟(小米)这些国货长期霸占餐桌。

▲ 以擀面杖为尺,刀划成面。这种做法称为犁面,是陕西最传统的制面方式之一。

小麦在秦汉时期开始开疆拓土。彼时的陕西,是中国的中心,那么多人可是天大的事。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有灾郡种宿麦”,以满足口粮的需求。同时,石磨又送上神助攻。磨成粉的小麦,不仅口感远胜小米米,还可以加之后做成各种形状。人们开始乐于这种外国货。

,是面条的曾用名。汉朝宫廷里就已有专门制作的“官”。除了还有验证颜值的作用。魏文帝曹丕曾经怀疑,何晏的面如玉,是在脸上涂了脂粉。于是,文帝传何晏入宫,赏赐一碗。看着何晏得满大汗,面色由转红再转,他才相信何晏是真的肤

制作方法很粗放,直接用揪一揪、扯一扯即可。时至今日,同样的场景依旧在陕西人的厨房里上演。看过电视剧《鹿原》的人,都会对那一碗泼面印象深刻。

子,泼

捏住宽面片的两端,腕轻轻抖动,臂缓缓张开,面片随着身体的律动舒展开来,麻利地将之投入翻滚的面锅里,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捞到碗里,一勺火红的秦椒面,被一激,一缕青烟伴着“滋啦”声腾起,这是最具陕西气息的人间烟火。

▲ 周至饦饦面。图/视觉中国

在陕西周至,有一种面堪称面条界活化石——饦饦面。这种面的特别之处在于面剂要经浸泡,再揪成类似饺子皮的形状。这与1500年前的《齐民要术》里,“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盆中浸”的馎饦制法相差无几。周至以外,揪面片也是最家常的面食之一。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金波见到突然出现的挚友少平,用来款待他的,就是“端回大半脸盆面片,里面还泡五六个荷”。面就是这样渗透在陕西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2

安土重迁,造就了陕西面的多样

▲ 麦收季节的关中平原。图/视觉中国

安土重迁,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农业社会,地就是命。人必须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踏实耕种,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离开。这种思维,是在“面朝土背朝天”的种地生活熏陶下形成的。生活在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区,陕西人的脉里一直流淌着这种文化。

如果说汉唐时的关中还带着点首都人民的傲娇浮,那么明清两朝几百年的稳定生活则令关中人更显保守。至今,陕西八大怪里还有“姑娘不对外”的说法。是啊,在关中人眼中,哪里还有比这八百里秦川更亲切的地方呢?

▲ 航拍麦收时的秦川大地。图/视觉中国

对这片土地的,也促成了陕西人对面的执着。民国元老于右任是陕西三原人,在南京担任监察院长的他,平日里少不了应酬。有一次,于右任应约赴宴,主人家自然免不了叮嘱厨师,要投其所好、精心准备。厨师当然不敢怠,为他特意上了一碗面条。结果于右任了之后直问有没有粗一点的?厨师只好给他下了一碗比筷子还粗的面条。于右任这下得十分高兴,却引得厨师直骂他是乡巴佬。生豁达的于右任,在面这件事上,也会钻牛角尖。

电视剧《鹿原》中的面场景。就是这又宽又长,筋道可口的面条,才最对陕西人的胃口

陕西人对家乡土地、家乡味的,造就了独特的关中文化。陕西人脾气执拗,每个小地方都坚持自己的嗜好,最后的结果就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种特点,反映在食俗上,就是面的多样口味

臊子面,最让陕西人欲罢不能的面之一,也最能体现陕西面的多种多样。臊子原本指的是切碎的,但是在陕西,丁炒的浇统称为臊子。受到最多人追捧的臊子面,当属西府臊子面。面在关中西府人眼里丝毫马虎不得,面要薄、筋、光,要煎、稀、汪,起来得酸、、香。九九归一,恪守这九字诀,才能到一碗纯粹的西府臊子面。

▲ 一口香,精致版臊子面,色红亮,配五彩斑斓。关中大汉怕是要三十碗才能饱。图/视觉中国

在关中西府,臊子面是个大家族。除了最为外地人所知的岐山臊子面,凤翔、扶风等地的臊子面都不甘示弱。扶风臊子面不带,凤翔臊子面倒是和岐山类似,可是在凤翔,东乡和西乡还有不同,东乡揽臊子(炒制臊子)要用,西乡则不用。臊子面最讲究的还是一口香,海碗宽,面却只有一口,面条饱蘸汁,香浓馥郁,一口入魂。不过这面忌讳贪多,必须量力而行,如人面,饥饱自知。

▲ biangbiang面,世界上名字最复杂的面。

名副其实的臊子面之外,biangbiang面也能算作臊子面。这种名字极其复杂的面,以裤带面为基础,加上臊子、炒、西红柿卤,以子收尾点睛。比起单纯的泼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的口味要博得多,也更能被陕西以外的人接受。

▲ biang字的写法有专门的口诀

相比之下,三原疙瘩面简直能称为“站在世界中心呼唤”了。一份疙瘩面上桌,大碗里三个盘如姑娘发髻般的面条疙瘩,搭配分装三个小碗里的子、臊子和酸,一面三,风情万种。

▲ 三原疙瘩面。椒臊子干拌、酸面、酸臊子面,一面三,满足面人的所有想象。图/视觉中国

3

面,是对季节的尊重

▲ 陕西凉皮。去暑的良方。

中国人最崇尚自然讲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唐朝,关中地区人口爆炸,为了嗷嗷待哺的几百万张嘴,朝廷开始大力推进小麦和粟的轮种。季种冬小麦,夏季收获,之后播种粟,末收获。这种充分利用农时的两年三熟制,协助小麦向关中主食霸主的宝座又进了一步。

这种对于季节的极致掌握,也体现在面的习惯上。夏季冬小麦收获,新麦散发着让人难以拒绝的香气,这是面的最佳时间夏天高温让人萎靡,这时,一碗凉面,既能填饱肚子,又能解暑

▲ 现在在陕西颇受欢迎的菠面,与唐朝人喜的槐叶冷淘异曲同工。

据《唐六典·光禄寺》记载,大唐宫廷内,“冬月则加造及黍臛,夏月加冷淘、粉”。冷淘是凉面的雏形,当时最受人欢迎的是槐叶冷淘,也就是用槐叶汁和面制成的面条。杜甫更是专门写称赞槐叶冷淘“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电视剧《那年开月正圆》里街售卖的凉皮

陕西人的夏天少不了凉皮

清凉酸凉皮,既解暑,又开胃。前人对面的了解,在凉皮上展现地淋漓尽致。和好的面团在里洗,洗掉的淀粉即是凉皮的原料,而身后的面团,便是面筋了。淀粉糊摊平蒸熟,面筋或蒸或煮,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味。原本爽滑筋道的面条,被一分为二,没有任何割裂感,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丰富的层次。

▲ 汉中浆面。

如果想让更加偏的陕南人加入面条党,浆面应该是最好的“诱饵”。浆面在西北各省都很常见,酸清爽的口感,最适合夏天制作面,肯定少不了浆,这浆实际上是(芥、芹、雪里蕻皆可)加面和酵母发酵而成的酸中国人最擅长利用发酵制作美食时间催化带来的乳酸,能够很好地引发食欲。在食材匮乏的古代,尤其是在酷的盛夏,这种酸味是不可多得的调剂。

4

陕西人,早已打通面的任督二脉

中国人对古法、传统的尊崇,近乎于偏执,认为经验是成败的关键。面这种日常活动自然也充满了生活经验。面好,和面麻烦,如何延长面条保质期,省去这种麻烦,陕西人早有心得。

在陕西,人们深知是让面粉七十二变的不二法门。每一个熟练的陕西主妇,都深谙制面之道,多了加面,面多了加尴尬,绝不会出现在她们的厨房里。在她们的经验里,控制分,就是延长面条保质期的秘诀

▲ 合阳踅面。预先制成的面条,只需经汆烫,再调味即可食用,堪称最早的方便面

去除面条分的最佳方法便是借助火的力量。调好的面糊在鏊子里烙成煎状,再切制成面,这样做出的面条,即使在夏天,也可以保持数日不坏。陕西的礼泉烙面与合阳踅面所用的面条,都是如此制成。干制的面条,只需要加浇烫,再调上佐料即可,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这不就是最早的方便面嘛。

▲ 切制踅面。相传,踅面为淮阴侯韩信统兵打仗时的军粮,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

比起烙面与踅面的偏安一隅,挂面早就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挂面并不由陕西人垄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陕西的气候,为挂面提供了最好的栖息地。制作工挂面,最重要的是对于天气面条的感知,如果没有几十年经验,绝难做到游刃有余。挂面既容易储藏,又便于携带,这对于当年出门在外的面食党们,是巨大的福音了。

▲ 图为挂面制作中划面的步骤。图/视觉中国

古人不会懂得面筋、氧化这些充满科学意味的名词。他们只是在一次次的操作和失败中,找到了最佳方法经验与传承,是中国人生活哲学的核心,所谓秘诀,归根结底是一辈一辈的口耳相传。陕西面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绝佳例证。对陕西人来说,最好的那碗面永远是妈妈做的,因为那是姥姥教给妈妈的。

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说自己最的那碗面

说吧说吧,在留言区里使劲说~看看谁说得最诱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