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系列之十:五代十国之钱氏家训

时间:2017-10-24 18:03:57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源远流长、赓续千年,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名人辈出、饮誉世界的名门望族。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源远流长、赓续千年,枝繁叶茂、长盛不衰,名人辈出、饮誉世界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在华夏版图的东南,缔造了一个美丽富庶、安宁祥和的“人间天堂”,催生和浇灌了灿烂辉煌的江南文明,进入近、现代以来,更是以一场场壮观的人才“井喷”,孕育了诸如“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等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外交家,蔚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科学的主风景。这个伟大的家族,便是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吴越氏家族。

在吴越氏家族的名人谱上,一长串名字在闪光:鏐、弘俶、起、易、乐之、惟演、惟济、昆、昭度、藻、福、士开、春、选、德洪、谷、谦益、沣、塘、棨、维城、曾、坫、鲁斯、杜、松、文选、穆、大昕、玄同、崇澍、大昭、承志、家治、逊、基博、基厚、钟韩、学榘、学森、伟长、三强、正英、昌照、运录、骥、临照、均夫、之光、壮飞、境塘、君匋、鸣高、俊瑞、致榕、永佑、令希、逸泰、保功、文忠、其琛、其敖、思亮、煦、复、纯、永健……据统计,这个家族当代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100多人,分布于50多个国家。但凡中国叫得响的姓名人,莫不出自于这个家族。

吴越氏家族,自吴越国的开创者——武肃王镠算起,至今已历1100余年,传36代,族人遍布海内外,总人口260余万,目前仅国内有迹可循的氏宗脉就有100多支,每10000个中国人中,就有22个氏后裔。氏家族的始祖据考证可上推至轩辕帝,其姓氏的由来,则源于彭祖。彭祖的第28个儿子彭孚,在西周都城(今陕西西安)任府(掌管财的官署)上士(官名),遂以官职为姓,成为最早姓的人。氏家族的分枝散叶,首度兴旺,出现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从镠开创吴越国始,至弘俶纳土归宋结束,氏三代五王,执掌吴越国政权长达86年之久。史料记载,镠有妻室6房,33个儿子镠的这些儿子多半被父亲派往江浙各州,氏家族于是很在各地繁衍开来。

吴越国的开创者镠(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唐宣宗大中六年生于杭州临安一个农民家庭。据传他出生时相貌丑陋、声怪异,其父以为不祥,欲将其投井淹死,幸亏阿婆阻拦,才得以留下一条小命,遂小名“婆留”。家家境贫寒,鏐16岁就去贩卖私,21岁加入董昌的部队,被提拔为偏将,后因镇压唐末巢起义军刘汉宏部有功,升任杭州刺史兼防御使,不久又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董昌叛唐称帝,镠发兵讨伐。乾宁三年(公元896年),镠灭董昌,得越州。唐朝廷任命镠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治杭州,唐僖宗钦赐镠一道可免本人九死、子孙三死的“金券”。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封其为越王,两年后,又改封吴王。后朱温篡唐建梁,镠首先派人到汴京祝贺,表示愿意称臣。朱温十分高兴,马上封他做吴越王(公元907年)。后唐灭梁以后,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获准继续做他的吴越国王,兼天下兵马都元帅。

镠是“人间天堂”的缔造者,是富庶江南的奠基人。彼时吴越国的领土,只有“一郡十三州”,辖领今天的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东南沿海一带。鉴于吴越国地狭兵少、实力不足镠一直(并且告诫子孙)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保境安民为主要国策。他一面向中原王朝称臣,一面则建设自己的小朝廷;一面以十万军队保卫边境,一面在境内大力发展经济。由此,吴越国便有效地避免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使吴越国获得了一个相对太平、相对安宁的长足发展时空。在吴越国共86年的存续时期内,氏三代五王以其卓越的治理,使吴越国迅即成为遍地烽烟的五代十国时期国力最强,也是唯一未受战乱影响的安乐之邦,吴越国成为天下粮仓,富甲天下。吴越国的都城杭州,一跃成为“东南第一州”。氏家族也由此跃上了两浙望族的顶峰。

镠造福于吴越子民的又一个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兴修利,推行以治理之江为首的“五整治”工程。他率领民众修筑之江海塘,治理太湖,疏通运河,疏浚西湖,整理鉴湖。历史上的之江,曾是一条多殇之江,江堤屡被潮冲塌,经年泛滥,民不聊生。镠主政后,立刻率领民众构筑新的捍海长塘。“王射潮”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镠与海潮展开的斗争。之江海塘以前屡修屡毁,民间传为有潮神作怪。适逢农历八月十八(据传为潮神生日),王带万名弓箭埋伏在江边,潮神甫一露面,王立刻下令“放箭”,霎时万箭齐发,潮神落荒而逃,潮退去。从那以后,之江两岸再无潮患。吴越百姓为纪念王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塘”,之江从此改名为“塘江”。

西湖自中唐居易浚湖以后,唐末世乱,至吴越建都时,已荒废90余年。曾有方士劝镠把西湖填平,在上面建造王府,说若将西湖填平,可有千年王运,否则国祚只能维持不到百年,镠认为填湖江不利于百姓的生活,予以严词拒绝。他还专门组建“撩湖兵”,专司疏浚西湖事宜,新挖池3处,引西湖入池,增加城市的淡供应。杭州的迅速崛起,与镠对西湖的钟有着直接的关系。“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近一百年之后,当北宋著名词人柳永面对杭州的美丽、富庶和繁华,写出这首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望海潮》时,他的心中,一定也在深深缅怀这位王的丰功伟绩。他更没有想到,自己词中的一句“有三桂子,十里荷”,竟会刺激起金主完颜亮对富饶江南的觊觎之心。

镠是个智慧超拔的君主,他的卓绝智慧,不仅为吴越子民创造了一个安乐富庶的江南,也给氏家族的千年不衰和人才辈出,提供了生存策略指南和的培养机制的保证镠的智慧,集中体现在“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氏家训”中。这三训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他数以万计的后人,成为江南第一世家氏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氏子孙世代不违祖训,自强不息,由此趋吉避凶,兴旺发达。

王的政治智慧,集中体现在“保境安民、善事中华、纳土归宋”的军略上。在“武肃王遗训”中,镠这样嘱咐子孙:“第一,心存忠孝,恤兵民。第二,中国之君,纵易异姓,宜善事之,勿废臣礼。第三,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民。”他深知,对于国势弱小的吴越而言,居安思危,审时度势,避免兵燹,保全自己,谋求发展,乃为上策。在“氏家训”中,他谆谆告诫家人:“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镠的训诫,代代相传,深入人心,氏子孙自觉遵奉,身体力行。公元978年(宋太平兴国三年),在大宋朝廷已建立18年之后、赵匡胤欲挥师南下之时,鏐之孙弘俶为了保全吴越子民,在灵隐寺高僧延寿的劝谕下,将三千里锦绣江山和十一万带甲将士,悉数献纳给中央政权,干戈化为了玉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一个强盛的割据王国与中央政权的和平统一。为了表彰这位以中国统一大业为重、以民众生命财产为重的氏国君,宋朝皇帝把氏排在了《百家姓》的第二位。弘俶纳土归宋,江南经济未遭破坏,也为160多年后北宋覆灭赵家天子南迁杭州,打下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王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君民观深刻地影响氏三代五王的施政方针。在“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氏家训”中,反复晓谕子孙:要“保境安民”、“恤兵民”、“免动干戈,即所以民”、“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一丝一粒,皆民人汗积辛勤,才得岁岁丰盈。汝等莫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民如子”、“宽以恤民”……他不仅勉力善事中朝,保境安民,使吴越子民免遭战祸之苦,更注重民生,修养生息,发展农业,奖励蚕桑,繁荣商业,兴修利,捍筑海塘,开拓海运,开展贸易。王“以民为本”的基本国策,深得吴越百姓的认同。有这样一件小事,亦可见出王心系百姓:历史上的元宵节本来只有三天,即正月十四试灯、十五灯、十六落灯,王纳土归宋后,向宋太祖进买了节后的十七、十八两天给吴越子民狂欢,从此杭州的元宵节变成了五天。吴越君民戮力同心,境内无废土,民不知有兵革,人民安居乐业,铸就了一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美景,吴越富庶由此甲于天下。至今我们仍可以从雷峰塔、六和塔、灵隐寺、保俶塔、王祠、王堤和塘这些杭州风景名胜中,看出吴越子民对王深深的感激和怀念。

镠的超拔智慧,还体现在对家族建设和后代培育的远见卓识上。“氏家训”是镠治家智慧的集大成,它为吴越氏家族的鼎盛发达和人才辈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内驱力。“氏家训”言简意赅,共635字,分“简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对氏子孙立身处世、婚恋嫁娶、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它是解读氏家族千年蓬勃、杰才潮涌的文化密码。“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兄弟相同,上下和睦。”“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娶媳求淑妇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忠厚传家,乃能长久。”“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私见尽要划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等等,这些家训代代相传,从而造就了氏家族的传奇。

氏家训》是一篇无价的宝典,是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氏家训》不只是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成长训言。

一、个人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二、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三、社会篇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四、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民如子,去蠹如仇。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辉煌的氏家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学森已是美国最顶尖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与火箭技术专家。他的导师冯·卡门说,学森的研究成果为美国航空工业和火箭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原动力”。美国军方同样盛赞学森的工作,认为他对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美军航空母舰和太平洋小岛短跑道上军用飞机和重型轰炸机配备的火箭助推器,是学森的科研杰作之一。

在麦卡锡主义控制美国的年代,学森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因为被怀疑是共产党,他的参与国家机密研究的资格在1950年被取消了。在他打定主意回国的时候,美国移民和归化局的回答是:禁止离境。随后他被指控隐瞒自己的共产党身份,横遭逮捕,甚至被判驱逐出境。

他在美国的最后几年形同软禁。在秘密发给国内联系人的信中,他说自己“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学森

1955年学森回到祖国。几个月后,他向中央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66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震惊世界。

仅用10年时间学森开创的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68年,学森编制了“我国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十年规划”。两年后,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在美国召开,大会授予学森“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

美方多次邀请学森访美,都被他拒绝。“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决不再踏上美国国土。”

1991年中共中央授予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008年,美籍华裔科学永健与日、美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永健是学榘的儿子学榘是学森的堂弟,他是出色的空气动力学家,曾经担任美国波音公司总工程师。

永健的哥哥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兄弟俩都在十几年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家大约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家便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穆,中科院院士伟长、钟韩(堂弟)、临照、令希、逸泰以及江阴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易(穆长女)、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俊瑞。

他们都是五代时期吴越国国王鏐的后代。学森是王第三十三世孙。

学榘

鏐祖孙三代、5位国君,以其卓越治理,使吴越国富甲江南。

镠的33个儿子多半被父亲派往江浙各州,氏家族很繁衍开来。据民国年间编撰的《氏家乘》记载,国内有迹可循的氏宗脉有100多支。

王开始,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日本学者池泽滋子曾对鏐家族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成就做过深入研究。乾隆进士大昕被陈寅恪推为“清代史家第一人”。

更令人惊奇的,是近代家的人才“井喷”——

穆,近代中国最重要思想家之一,他捍卫的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精粹;

玄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猛将,反对文言文,力倡话文,鼓吹民主和科学

,他的《管锥编》和《围城》在他活着的时候已成为不朽之经典;

学森,两弹一星总设计师,极大地提升中国的国防力量……

同样令人惊奇的,是氏家族的杰出父子档:基博、父子,玄同、三强父子,穆、逊父子,学榘、永健父子……

氏家训》中有这样一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或许正是氏家族为这个国家供应了众多巨匠的核心驱动力。

2008年6月,“吴越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的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

王和他的杰出后代

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历时56年。按照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说法,叫做“群盗割据”时期。当时最苦最乱的,是五代更迭的中原地区,而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福建一带的闽国则是一番太平景象。

吴越国的国君叫鏐,生于唐末的宣宗六年(公元852年)。鏐,意指美好的金。据说他初生时相貌丑陋,声很怪,他爸爸宽认为不祥,想把这孩子丢到屋后的井里,幸亏阿婆不许,留下一条小生命,所以小名“婆留”,这口“婆留井”,至今还在临安。

中华民族的祖先原先都没有姓。公认的共同祖先是一世祖少典氏(也叫神农氏),二世祖是帝;到了第十世,有个人叫篯铿,在商朝、周朝都做官,还是有名的大寿星,被奉为彭姓的祖先“彭祖”,他的第11个儿子彭孚,在西周都城(今陕西西安)任府(掌管财的官署)上士(官名),以官职为姓氏,成了最早姓的人——这是3100年前的事。

氏发源在陕西,宋元以降,家族逐渐迁移到广东、四川、安徽、湖南等省。

从少典氏到鏐的爸爸宽,历经80代,这80代人被氏家族奉为远祖,其中传说多、史料少;从鏐开始,历史上多有记载,如《全唐》、《吴越》等。

鏐祖孙三代、5位国君

鏐小时候,家里,所以他中途辍学,16岁就去贩私(当时贩私10以上即为死罪)。他练过武,别人挑一百,他能挑两百。21岁加入乡团董昌的部队,被提拔为偏将,后任杭州刺史兼防御使,最高做到镇东、镇海节度使,得到过唐僖宗钦赐的“金券”——相当于“免死金牌”,据说可免本人九死、子孙三死,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杭州师范大学吴越氏家族研究所负责人李最欣说:“跟同时代许多昏庸君主相比,鏐的资质显然高一筹。”他经历了唐朝的覆灭,亲历了群盗如毛、军阀割据、百姓遭殃的乱局,所以当他成为吴越国国君时,实行了一套“保境安民”的政策

十万军队保卫边境,境内则发展经济——他的皇后与妃子都在家乡带植桑养蚕种。他在位第4年开始兴修利,塘江海塘工程缓解了杭嘉湖平原民众每年饱受的洪灾之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在上海氏联谊会的长桌上,有一方小小的屏风,上面雕刻着鏐祖孙三代、5位国君的像。这5位,以86年的太平治理,使吴越国成为遍地烽烟、“最暗的”五代时期国力最强地区之一——苏东坡所谓“民至老死,不知干戈”;杭州府的富庶繁荣程度也超过苏州府和会稽府,跃居江南第一。研究氏家族史22年的镇国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一石(大约60公)米才50文,国库里有10年存粮,且有3年不向老百姓征税;杭州的人口也由隋代的1.5万余户,增至五代时的10万余户。

“所以有人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鏐是奠基人。”镇国说。

近代杭州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凡有地方最高长官到任,必去清波门外柳浪闻莺公园内的王祠走一走,他们要瞻仰的,是善政的遗泽。而王祠乃至临安王陵园内,也留下无数前来寻根问祖的后人身影。

人才辈出

史料载,镠有妻室6房,33个儿子。他的儿子们,多半被父亲派往江浙各州做官,这样,氏家族很繁衍开来。据清末民初修撰的《长乐氏宗谱》载,氏宗脉在江浙一带有59支;而据镇国的祖父文选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编撰的《氏家乘》记载,在国内有迹可循的氏宗脉有100多支。

1982年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全国汉族姓氏约3600多个,其中姓约占0.22%,估算为264万人,排在第89位;近年最新数据已退至96位。镇国解释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生得越少。”

鏐虽出身寒微,以武起家,但晚年好学,在家族中树立榜样,因此王室学风极盛。他对后代的教育非常看重,经常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吴越国“纳土归宋”后,子孙中出了许多文学家、藏家、医家。

日本学者池泽滋子曾对鏐家族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成就及其对北宋和后世文坛的影响做过深入研究,其中提到俨、显、起等人。

镇国说,历朝历代,家出举人进士无数,状元也有不少。宋代昆,官至秘监;明代福,殿试和礼部廷对都名列第一,后任翰林院编修;士开是万历年间殿试第一名,后任礼部尚兼东阁大学士;明末清初,文学大家谦益也是万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清朝乾隆年间,出了进士大昕,他于音韵训诂多有创见,长于校勘考订,著有《廿二史考异》。史家陈寅恪说,大昕的治学“精思博识”,“为清代史家第一人”。到了康熙朝,名世为一甲进士,后任翰林院侍讲。此外,清代著名藏曾、学者塘、仪吉,画家沣、陈群,法家坫,画家杜,篆刻家松,鲁斯等等,都是王后裔。

氏家族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个家族世代重视教育。在“氏家训”中,镠这样劝谕后人:“子莫如教子,教子读是第一义。”“子孙虽愚,须读。”“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兴学育才则国盛”。好学上进由此成为整个家族千百年来的行为圭皋,相传至今。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也有可读,“氏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在家训的规范下,各地家纷纷“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广置义田、义庄、祭田,拿出其中的部分收入,作为公共教育经费,周济家族中的那些贫穷子弟入学。这种早期教育基金模式保证氏子孙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在当代,帮助少年丧父的侄儿伟长完成学业,就是一个例证。这是氏家族自身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氏家族一条独特的成功之道。

氏家训”成就了吴越氏家族的千年辉煌,它不仅是氏家族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成长训言。自镠开始的吴越氏家族的伟大成功,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