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趣丨古人都有哪些奇特的“茶叶储存方法”?

时间:2019-04-28 13:31:56 来源:永和九年小微作者:茶叶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古人都哪些奇特的“储存方法”?

在一千多年前,从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到陆羽撰写《经》对下了“南方之嘉木”的定义,人们的生活总是息息相关

不过既然要喝、用,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如何保存。我们知道,保存叶要忌高温、忌异味、忌潮湿、忌氧气。

对于现代人而言,即使我们在拥有高科技条件下,保存有些比较容易变质,都要小心翼翼,友们一旦保存不当,放在家里叶就变质了,好端端浪费一罐叶,十分心

古人更不像我们,拥有冰箱、剂等保鲜工具。那么在古代恶劣且缺乏工具条件下,他们都是怎么保存叶的呢,看完后,你一定会对古人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

1.唐朝人用瓷瓶、丝绢存

唐代韩琬的《御史台记》写道:“贮于陶器,以防暑湿。”说明唐代储用的是瓷瓶,也称为“罂”,其形“为鼓腹平底,瓶颈为长方形、平口”。

一般用来装散或者末

贵族则喜欢用上好的丝绢来贮,通常缝一个囊,内附夹层,以便更有利于贮存;或者将层层裹,用时再取。

2.宋朝人存

宋代赵希鹄在《调燮类编》中谈到:“藏之法,十一瓶,每年烧稻灰入大桶,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每用,拨灰开瓶,取些少,仍覆上灰,再无蒸灰。”

他们先将叶放入瓶子里,以十为量;然后每年烧大量稻成灰,填入桶内;将瓶放在桶中,四周被灰覆盖填埋;喝的时候,拨灰开瓶,取少许;取完后,再保持原状。

这里稻灰起到了去湿防潮的作用,想必这样的叶,保鲜效果一定不错。

3.明朝人存用陶罂

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把的保鲜和贮藏归纳成三句话:“喜温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就是说要避免阳光直射和忌异味。

同时,明代还发明了将叶和竹叶相伴存放的贮方法,也称陶罂贮法,可同时存数十之多的叶。先将干竹叶编成圆形的竹片,分层置在陶罂底部;之后竹片上放满叶,再放数层竹叶片,后取宣折叠成六、七层,用火烘干后扎于罂口;最后上方再压一块方形厚木板,以充分隔离潮气。

在同一罂中贮藏不同品种的叶,则称为“品司”,这种储藏步骤虽然繁琐,但是可同时存数十叶,其质量也是相当有保障的。

看来古人对叶的保存,早已超出了我们有限的想象。

虽然古代科技条件对比现代可能稍显落后,但光是古人存方法,就可以看出来古人对于,繁琐却细致入微。

现在的人虽然不要用那么繁琐的步骤储存叶,但是也不能太过随意,至少做到四点:忌异味、忌潮湿、忌氧气、忌高温

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喜欢能免受时光的摧残,得到最佳的享用口感!​​​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