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馆|不会用糖的厨子是伪川菜厨子

时间:2018-07-04 15:01:09 来源:成都晚报作者:汤圆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平 叔

三合泥是由成都人董树山研创的,后来主要由老字号古月胡甜食店和雪园甜食店经营。那些年,在春熙路口和九眼桥都是可以品尝到正宗三合泥的滋味的。

最应该记得的,是在原来的中心市场,在接近文化宫拐角的巷子里,有一家专卖三合泥的小店。门口一口大炒锅,磨成粉的大米、糯米豆,在锅里用炒,炒时加入或红,以及炒好的生碎粒等配料。炒熟以后,一般一直用小火煨着,时不时翻炒一下,保持不煳锅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去的时候,三合泥还是腾腾的,随时可以盛一碗给你。原西御街口有家店招为“口 品”的甜食店,很多人都应该记得。店里有一口直径一米的大锅,烩出冰红苕。冰红苕根根浸红,色泽亮,入口香甜,被食客唤作“红土洋参”,至今仍叫人思之难忘。以前牛市口有家“红圆”,其圆又大又甜又爽滑,人称其为“天”。“红圆”一碗4个,两碗便可当一顿早餐

说起成都名气最大的甜食,就应该是赖圆了。赖圆的老板叫赖元鑫,他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圆,他制作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时不粘筷、不粘、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赖元鑫一直沿街叫卖,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在总府街口买了间铺面,从此店经营,正式取名为赖圆。赖元鑫做的圆是赖圆,郭圆就是郭永发捏的圆。郭永发是中江县蟠龙寺人,早年随兄到成都,在喇嘛寺附近同乡开的圆作坊里帮工,不久便开始自己在北门大桥一带沿街叫卖。最后挣了,就在北大街开了间郭圆。两个圆都在成都出名了,一时间就有“南赖北郭”的说法

历史古老的应该是果子,据说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果子是糯米搓成圆球下锅炸,外面裹了一层焦红,穿成一串,果子里面是空心的,起来有发酵过的微酸和淡淡的酒味,这是极品的味道。三大炮是由糯米、红芝麻制作的一种小,每份(盘)只有三坨,而且是现在锅盆中抓出一大坨糍粑,分为三小坨后,就用出奶的力摔向案板中央,由于案板一边放有钢碟,因击打案板而震动时发出金属响声,只听见“砰砰砰”三声,三坨糍粑如弹丸般射向对面斜靠的竹簸上,就被分为“炮”“火炮”“枪炮”,故名“三大炮”。炮弹滚入下面装满芝麻粉、豆粉的竹簸中,就披上了一层豆粉末。将三坨糍粑捡入盘中,再浇上浓浓的红汁,就可以了。

还有诸如冰粉、凉糕、红锅盔、混锅盔、蒸蒸糕、叶儿粑、醪糟粉子……都是甜口味的,举不胜举。成都就是一座美食甜城,因为古川就是甜甜的。在甜食与麻的搏击中,并非全都能分出胜负,其中不乏难解难分的,最后竟相互融合在一起了。像甜面、钟饺、丝、宫保鸡丁、回锅等等,就是融合的经典。其实,在川的形成过程中,就是融合的过程,这个融合不仅是甜与,也含了各个系的精华。川是表象,甜才是精华,是历史,是过筋过脉的拿捏。今天的川不可缺,但不可滥用,用只是段,调味才是目的。可以说,不会用的厨子,永远是一个伪川厨子。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