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医如何认识血脂高的?想知道吗?

时间:2018-06-29 10:16:06 来源:灵素阁作者:津液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曾有个哲学家说过,“存在既有理”,当然这不是全文,虽然有点断章取义,但对于脂这个话题确是可以的。脂其实人体内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并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参与者。但是“高”脂却并不是有理的,它的存在是一种人体代谢失常的病理状态。

在传统中医中其实并无脂这一概念。碍于当时的科学平,古人并不能知道和区分液中的各种成分。但是前人的聪明才智确是不可否认的,虽然无法直接观察,但却对此有大概的推测,并于2000多年前的《帝内经》提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这一近似脂的概念。

上文这类物质是说由饮食物经脾胃肠道消化吸收后,化生津液,经过复杂的变化,成为粘稠的膏状物,在上可补脑髓,下行而流于股骨腔,并随津液的流行而敷布,有注骨空、补脑髓、润泽肌肤作用,是人体生化阳气的基本物质之一。

张景岳《类经》曾说:“津液之和合为膏,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认为膏可以化,也就是说初步认识脂的存在,膏脂与津液一源于谷,其正常的生理须藉脾的运化、的敷布、肝的疏泄、肾的主宰开合。

既然提出了“膏”这个概念,那么有关其病理变化自然也会有记载。“膏者多气,多气者者耐寒”。前人认为膏之为病,多是因为了太多腻及口味较重的食物,缺乏运动,甚至于先天因素关系,津液不能正常的用于身体代谢所需,而沉积在不该在之处,变成一种病理产物,致形体肥表现出肥人多痰的病理变化

《景岳全》云:“痰即人之津液,无非谷云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腑病,津液败,而气即成痰浊。”意思大致是痰浊啊、膏啊这类病理产物其实是因为正常的津液梳布障碍而变成的。浊脂生痰生瘀为害,虽病涉多个器,但病变之主在肾,肾为,主津液,津液之贮存、分布及津、液、精、间的转化起主导的作用地位。人到中年,肾元亏虚,精气渐衰,肾不化津,则清从浊化,致脂质内聚,困遏脾运,积存于体内而引发高脂症。

鉴于上述,高脂症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张景岳曾说:“正者本也,邪者标也,多虚者急在正气,培之不早,临期无济,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顺着病机,推断出治法也就轻松许多。按本虚标实施治,以滋养肝肾之虚来治本,同时化痰祛瘀以治标。临上的肝肾不足以阴虚郁为多,而阳气虚衰者少,所以常用的多为滋养阴津。至于在疏通其脉道时,谨慎使用温肾助阳之,以免助火灼津,滋肾有益于养肝,肝有生发条达之,疏土运脾之职。脾实不运者,治不在补而在运。除其病理产物有益于津液气的输化运行,使谷精微归于正化。

(本文由“灵素阁”新媒体独家发布,作者霄哥;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