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湿”一身轻,春季祛湿养生刻不容缓

时间:2018-03-28 01:24:44 来源:遇见爱恋的心作者:体内点击:

导读:无“湿”一身轻,春季祛湿养生刻不容缓2018-03-28 01:15 来源:遇见爱恋的心春天天气湿润,阴雨连绵,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容易受到湿
扫描关注公众号

春天天气湿润,阴雨连绵,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容易受到湿邪的困扰而出现困乏、无精打采等症状。所以春季养生的重要一点是如何祛湿

祛“内湿”,防“外湿”

“初春易出现“回南天”,冷空气伴随着阴雨“杀到”,之后温度又会回升。这种冷暖寒湿的变化可以说把春天天气无常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岭南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偏于湿。一方面是内湿,而另一方面则是外湿。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制,或在冬季时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让体内湿气内侵脾阳以至失运。而外湿是由于春季雨较多和回南天等外界的湿气过多,容易让湿邪入侵。内外因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气容易入侵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阴冷的刺激和寒气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运转起来。

专家建议,春天的饮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可以将切成薄片的党参浸泡代饮,有益气补、生津止渴、和胃健脾功效

轻重湿症,祛湿有侧重

在春季这个多雨偏湿的季节,本身体质偏弱偏湿的人更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应加强祛湿工作。此外,中医认为“肥者多湿”,肥者往往也是湿症的高发人群,但祛湿也要对症。

一般来说,身体有“湿”会引起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症状;同时精神上可能会出现萎靡、嗜睡、易怒、烦躁等状态;而身体、四肢会感觉较为沉重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的表现。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建议到正规医院医生诊治调理

若只出现轻度不适的人群,属于轻度湿症,并不建议调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运动进行调节饮食方面需多清淡食物,尽量避免腻、煎炸、辛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时不要得过饱而伤脾胃。在阳光较好的日子,可以多到户外走走,有助于驱散体内的湿气提高身体抵抗力,维护自身的正气。专家提醒,春天天气多变,外出最好带够衣服注意把防寒保暖放在第一位。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

1、时 :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正常的话一两张就够了,如果三五张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大便的颜色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如果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4、看早上起来的时候,恶不恶心

很多人说自己一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5、早晨起来感觉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

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3大祛湿

1、薏米红小豆

薏米,在里称“薏苡仁”,《神农本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就是说经常赤小豆还有减肥作用,还有明显的利消肿、健脾胃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2、健脾祛湿(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3、清祛湿(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滚转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祛湿,清毒。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