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深受京城平头百姓欢迎的“穷人乐”

时间:2018-11-02 11:01:49 来源:皇城根儿胡同串子作者:杂碎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穷人乐”是指来北京那些深受中下层百姓欢迎的廉价小,譬如卤煮火烧、羊霜肠等等。今天就在这里说说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都有了。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煮,八成熟的时放入生面火烧、炸豆腐片、豆腐,待到肠、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看起来不复杂,做起来可费了事儿了,再加上这东东又不贵,所以大多数人都在外,没听说过几个自己做的。俺判断卤煮店好坏有四标准

一,气味

猪小肠毕竟处于消化道的偏下位置,所以一定要洗得干净处理生猪肚要翻过来掉过去的用生反复撮洗,小肠在猪肚下端,又曲里拐弯的,这难度就更大了,洗不干净的话,煮出来的异味儿是加多少蒜汁、椒都压不下去的。

二,底锅

别看是专供穷人的食品,可是这煮肠子的锅比涮羊讲究。底锅都是用大块的猪骨加上椒、大料、豆腐皮、熬煮的,煮的久,所以又浑又浓。滚沸的上漂着厚厚的一层。用这种方法制作锅不仅能驱除肠子里的异味,而且对于难得尝荤腥的劳苦大众来说太实惠了。

三,火候

小肠要煮至烂软,不能跟橡皮筋似的嚼不断、吞不下;火烧要煮到吸足卤,切开以后没有碴儿,但也不能表层与内层完全分离脱落,变成一锅烂;炸豆腐要外硬里软,充满空洞。

四,分量

过去劳苦大众很少能到荤腥,只能把这“穷人乐”当享受,所以就一定要分量够,而且最好也相对最贵的小肠所占比例越高越好。师傅们经年累月地干同一件事情,早就熟能生巧了,别看不象肯德基、麦当劳似的有定量的控制,可一份底儿该加多少肠、多少底下都跟有杆秤似的。

京城的所有卤煮店里,最负盛名的毫无疑问就是百年老店“小肠陈”,如今已经传至第五代了。俺以前老在夜市小街、大商场食街卤煮,自打过小肠陈后,就再也不让那些粗制滥造的东东污染俺的胃了。

羊杂碎

羊杂碎是由羊的心、肝、、胃、肠等原料混合烩制的。制作羊杂碎还讲究“三料”、“三”、“三味”。

“杂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杂碎之主料(又叫三红)是心、肝、,下锅的时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是肠(生的)、肚(生味的)、(架碗充数的),下锅时要切成细丝和长条。一碗羊杂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杂碎三”有如下说法。青城百姓,居家过日子,买上一副羊的五,下锅煮好,连起来,这叫“原杂碎”,味道体现在鲜美清淡上。怕杂碎有五异味的人家是先将洗好羊杂碎锅里氽一下,把扔掉,再将杂碎蒸熟切好,重新入锅添调料煮一下,盛到碗里,这叫“清杂碎”。由于是蒸熟的,味没入,食者味道全从对杂碎的细嚼咽中得。街巷铺点、站、路口小摊上多是新的杂碎时时不断地往一个大锅里续,一锅用文火常熬不换,甚至是这锅经营者叫卖几年就熬上几年,稠如,色酽如酱,过往食客买上一碗,这叫“老杂碎”。杂碎酥烂绵软,醇美味存于,故经营者最不舍多给食客加

“杂碎三味”说起来简单,凡青城专卖羊杂碎的桌上都有这佐餐三味,即一盘春意葱茏的香末儿,一盘红灿灼眼的椒面和一盘洁晶莹的食。这是羊杂碎万万不能少的的三味调料。食者下来,或清香爽口的,或喜辛麻,或好咸中得味。总之,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自行调兑碗中的

北京的羊杂铺多由回民经营。起先回民在杀羊后并羊下。但发现这些被遗弃的下料常被附近饥民煮食,随后一些颇有脑的回铺掌桂加以开发,就成物美价廉的羊杂碎。

爆肚

爆肚在清乾隆年见就有记载了,多由回民经营,是“穷人乐”里的上品。

所谓肚实际上是胃。因为牛羊都是反刍动物,胃很多(有四个胃),也很发达(经常反刍),所以口感也好许多。

京城最有名的“爆肚冯”曾号称爆肚分为13个部位,我是没过,只知道一般羊肚分为:散丹、肚仁、肚领、蘑菇、和蘑菇尖,牛肚分为:百叶、肚仁和肚领。

一般我们的所谓百叶就是羊肚,准确地叫法应该是散丹。因为只有牛的才叫百叶。牛百叶还分两种,饲料长大的牛百叶发粮食庄稼长大的牛百叶发,至于味道应该是后者为好,原理自然跟柴鸡一样了。

牛肚比羊肚要厚实些,所以如果你想脆点的就应该要散丹,想有点嚼的就点百叶。

爆肚的最高境界是肚领,这比较金贵,很嫩,比肚仁还嫩。据说要好几个肚才出那么一盘。羊的肚领要把外面的皮剥了,牛的可以直接爆。这个肚领爆的火候也很讲究,因为太嫩了,所以火候稍微一大就老了,不能了。另外,蘑菇尖也是金贵意。蘑菇本来就只是羊肚的一部分,这蘑菇尖更是精华,一只羊只有那一小块,更是要很多只羊才能凑齐那一盘。而肚仁也很不错,起来就很嫩很滑。据说一盘肚仁也要三只羊胃才可以做出来。

在旧社会,一般老百姓爆肚大多是百叶、散丹之类,只有穷人乍富或者不那么有的有人才会要肚仁、蘑菇来

爆肚应该的就是个脆劲儿,嚼在嘴里咯吱咯吱的。而且肚爆出来应该有股清香,闻着跟豆腐似的肯定不新鲜。一般爆肚铺还烙大兼卖低价酒。那些拉洋的跑杠8房的体力劳动者忙活一天,在桌上就着葱来一碗爆肚,一边喝干一边骂大街,也是种享受。

爆肚不仅受下层人民欢迎,而且许多政要人物、大学讲师、京剧名伶也好这一口。关键在于爆肚原料是牛羊的胃,比肠子“干净”。北洋军阀段祺瑞,以及梅兰芳、马连良等京剧明家都是“爆肚冯”的常客。

羊霜肠

霜肠在北京已经绝迹了。1987年我在东四西大街回民铺上到最后一碗,从那时起到现在,17年中再也看不见霜肠的踪影了。今年春节,我曾抽空逛了地坛、东岳庙、云观三个庙会,也是失望而归。

羊霜肠是在羊肠子里灌,圆滚滚的用小火放在锅里煮,陪煮的有羊脆骨、羊筋(制作方法和卤煮火烧差不多,但羊霜肠是回民经营,你说卤煮火烧是要挨骂的)。

肠子熬煮时间长了,里面的羊就凝成豆腐。掌柜子从锅里挑出肠子,用刀切下一段,在案板上切成片放在碗底,再放一些碎羊,浇上,撒上子、芝麻、香、葱话。齐活!

羊霜肠要和一块。羊肠子比猪肠子多,价却差不多,所以更受老百姓欢迎。色的羊都凝在肠子和碗边上,像挂了一层霜,因而叫“霜肠”。我少年时家住西城北长街,学校在东城,每天都要经过五四大街和东四西大街。那会儿这些地方还没有拆迁,路上有一家回民小馆,一年四季卖霜肠。刚开始1毛5一碗,到87年市政搬迁时,已经涨到5毛一碗了。现在那里成了一家店。

这些年北京提倡恢复古都原貌,挖掘民俗,许多消失多年的小都逐渐“复出”,偏偏没有霜肠,是个遗憾。

豆汁

豆汁这东西,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自称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迁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来,豆汁却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

过去北京经营豆汁最有名的四大家是琉璃场豆汁张、东安市场豆汁徐和豆汁何,天桥舒记豆汁。这四家里,舒记豆汁最纯正,张家的豆汁是一绝。其他两家也各有特色。

喝斗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则那酸味太“冲”鼻子,要像喝一样一点一点的泯。豆汁里要放咸,就着焦圈儿一块

由于豆汁有祛火养嗓子的功效,所以许多京剧名角和相声演员也喜欢喝。梅兰芳、裘盛容等更是喝豆汁上瘾。抗战时梅大师蓄发明志隐居上海,他的弟子言慧珠用四个大灌子盛满豆汁从北京风尘去拜访他。梅兰芳当即请他到国际店美餐一顿以表谢意。

酪又被戏称“土法冰激凌”,是旧社会穷人孩子能买的起上的零嘴。冬天凿出永定河上的大块浮冰,用裹放入地窖。夏天时取出,用特制的冰刨刨下一碗冰渣,兑上清、山楂汁,再撒上果脯制成。

当时冰激凌已经在国内出现,但只有少数富人的公子千金才能享用。这种“土法冰激凌”比较受穷人家孩子喜欢。往往是孩子哀求,大人挣不过,买一碗雪酪,全家7、8个孩子分着

(转自新浪博客:食全北京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