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厦门到底在哪里?

时间:2018-07-10 14:12:27 来源:一个人的旅行地老天荒作者:厦门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厦门,位于福建的南部沿海,原先的厦门就是个海中的孤岛,人们要去厦门,必须乘船前往厦门岛。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修建了高集海堤,才使得厦门岛与大陆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半岛。现在这条海堤拆除了,厦门岛通过多座跨海大桥与大陆上相连。厦门市行政区划中的大陆部分,俗称岛外,指的是同安(后分为同安、翔安),集美,杏林,海沧等。

可是对于老厦门人,只有厦门岛内和鼓浪屿才算是厦门。

厦门的灵魂在于一碗面

厦门人说,沙面走出了厦门岛,味道就顿失其地道,也变得不那么道地了。就算同属闽南,小相近的泉州、漳州等地,都没这碗面。

在厦门,大街上随便走几步,就有一家沙面店,口碑最好的都是些铺面不大的小店,经常到了下午卖完就关门,想不上。

如果要追溯沙的起源,你会发现它其实是舶来品,来自于印尼马来西亚一带,是下南洋的华侨带回厦门的。在厦门,沙与面一相逢,便发生了最优质的化学反应

面的做法看似很简单,一般店家都是开放式的厨台,客人一进来方便自行选择配料。店家把碱面放入笊篱下锅烫熟,捞到碗里;随客人的意愿加入海鲜、猪、鸭等内或是豆腐条等辅料,刀剪碎,放入沙中烫熟入碗;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面的最佳品鉴流程是:先喝,再料。等到掉一些料,再把面撩上来,饱腹而满足。

越是简单品越考验厨艺。对一碗沙面来说,没有好的底,就是对所有食材的暴殄。沙,也是一家面馆能否从“芸芸众馆”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熬制这碗金中带着红亮的浓,需要选用生、米、椒、沙姜等等。沙的极致,体现在生酱香和沙的无间融合,中带香香中显鲜。

喜欢面,喜欢的这是这种鲜香浓郁的,还有料足味好的口感。所以,沙面的格就像是百年来厦门的城市格,开放、容。

厦门人才能建造出厦门风的建筑

厦门很新,设市也不过八十余年。

厦门也很老,那些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也曾经历了数百年的时代跌宕,风云变幻。

约在鸦片战争后,不少从南洋回来的闽南人在厦门建商铺经商,他们把异国他乡的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上,骑楼这种“商住合一”的居所应运而生。他们最早在中山路、大生里一带建骑楼。

这种建筑标新立异,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变成与顾客的共享空间,既可以遮风挡雨,让顾客倍感舒适,又拥有精致考究的店面,显示出店主与众不同的品位。而最为特别的是,由于建筑融入了西方元素,让人们眼前一亮,成为时尚,逐渐传播开来,成为闽南极有特色的建筑。

如今在中山路一带,依然保存着许多骑楼街道,喧嚣的市井人气和浓重的商业氛围在这里交融。走在骑楼之下,可以看到小铺门口多数摆着小小的功夫桌,穿着背心的阿公在街边饮,旁边的阿婆静静晒着太阳。有客人进门也不会立刻跳起来,虎视眈眈地跟着后面努力促成生意,反而都气定神闲地继续喝

电影《疯狂的赛》,取景地之一就是厦门的这些骑楼老街

时不时还会遇见沿街卸货的小面,街区虽老,但路大多比较宽敞,工人们也不着急,边聊天边搬运货物。这里有一种南洋的慵和惬意,不着急,一心一意踏实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厦门这个城市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不管什么外来的美食与事物,总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孕育独具自己特色的文化。除了骑楼,那独具一格的“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式建筑,更是具有南洋风格容中西,浸染着闽南华人的家国精神

厦门港中最有灵气的地方

厦门,有一个词很常见,叫"古早味",闽南话念作"guo za(四声) mi(三声)"。“古早”这个词常用在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古早味的食物,古早味的店铺,古早味的房子等等。所谓古早,其实就是指古旧有历史感的东西,也是指儿时的事物。一般说古早味的东西都是被人怀念的。沙坡尾就是这样一条古早味浓厚的老街。

从一个海港渔村到今天的大都市,短短的几十年间,厦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如今这一切的根,就是这个名为沙坡尾的地方。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这里是老厦门港的避风坞,是渔船的退潮后停靠点。退潮后,沿岸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渔船,构成一条通往海洋之路。

对于许多以海为生的厦门人,只有这里才是真正的厦门港。许多海外乡亲就只认沙坡尾,当年他们就是从这里出发,漂洋过海到外面闯荡的。在众多渔民心目中,沙坡尾避风坞已成为一段萦魂牵、不能割断也难以割断的历史。

曾经,在这片古老的避风坞里,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上居民,这些以船为犁、以为天,被喻为上吉普赛人的渔民,就是传说中的“疍民”。他们常年在外漂泊风里来雨里去,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壳一样脆弱 ,疍民由此而来。

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朝宗宫被周围民宅日渐挤占。本可停泊约80艘百吨位渔船和百余艘小型渔船的避风坞,目前已被关闭。大船无法进入,一些小渔船还到此停靠,渔民们在岸上贩卖海鲜,形成了现在的市。

渔船边静静守候的鹭,岸边古旧的石墩,路边晾晒着衣物,互相依靠着在上漂泊的渔船,高低错落简陋拥挤的民居,饱经风雨的环,飘浮的木排上匆匆走过的步,悠闲地趴在船看人来人往的小

现在的沙坡尾,既保留着古早味,又有更多的新事物涌进来。在原有的城市肌理上,文化秀场、创意空间纷至沓来。一幢幢现代高楼鳞次栉比地在四周耸立,新建的厦门第一高楼双子塔就在附近,一座为希尔顿酒店一座为SOHO办公楼。渔港淳朴的气息和景象与现代钢筋泥两相对望,互不打扰。

我们为什么喜欢厦门?想来想去,应该是厦门的古早味,正是这种传统的、温润的、内敛的城市味道,在融合了南洋文化之后,造就了一个各个方面都中庸,但综合素质极高的厦门。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