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8 14:14:41 来源:作者:点击:
群里的家长看到这个话题,仿佛炸开了窝,纷纷开始吐槽:
“我们家孩子一周能忘带作业2、3次,恨不得把作业本贴他脸上,他才不会忘记!”
这些问题,是不是你也遇到过,也让你很纠结呢?熊孩子们总是没记性,一遍遍叮嘱、一遍遍提醒,依旧丢三落四!
1、支持送作业:
不送作业的话孩子就有可能被罚站、被批评,影响一天心情,不能正常上课学习,这不就恶性循环了吗?不如把作业赶紧送去,等放学回家后再好好地批评教育。
2、支持不送作业的:
要是总是忘带作业,就不应该送,让他吃几次亏,被老师骂几次,他就记住了,以后自己就会记得提前准备好自己上学所需要的东西。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送,帮孩子先解决眼前困难,回头再教育?还是狠心不送,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可能有很多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把作业送过去,但放学后,会对孩子进行训斥和说教,甚至会因为这件事,对他进行惩罚:晚上不允许玩游戏、禁止吃零食一周……
这种做法,就是明显的“惩罚教育”。在斯金纳等行为主义理论的心理学中,惩罚(Punishment)是指对个体的行为,施予痛苦或者剥夺利益,以使其不再从事该行为的办法。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这样的口头禅:“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那么我就怎么怎么样。
……
这些话估计很多父母都非常熟悉,并经常运用在教育孩子的点滴细节中。
这些惩罚式的教育简单、粗暴,看似很管用,往往一次两次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通过伤害孩子感情或者身体为代价的做法,容易引起孩子更极端的情绪:反抗、憎恨、疏离甚至报复。
他们可能表面上遵照我们的要求做了,但内心是抵制的,不仅抵制我们的命令,更会抵制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他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心里可能会这么想:
哼!他们这么对我,我也不会让他们好受,明天我就装病或者不好好吃饭。
……
一次次的惩罚教育,可能就会让孩子产生这些逆反的心理,甚至给孩子造成了情绪的阴影和学习的障碍,并且阻隔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没有人喜欢自己被催促、安排和控制,我们大人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如果孩子没带作业,给孩子送过去,就是担心孩子会受到批评,这是家长保护孩子的本能。
但是一次两次的送作业,不仅孩子意识不到要学会自己带作业的这种“成长”,你能保证你永远都不因为此事发火吗?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妨“让后果来教育孩子”,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时,才能懂得道理。
当我们往一个杯子里倒了太多的水,水会溢出来,这教会我们,下一次不要倒太多水。
如果我们碰触烧热的炉子,结果烫伤了手,这教会我们,加热的炉子一定要注意。
当我们因为不专心开车,结果造成了交通事故,这教会我们要小心驾驶。
……
无论别人多么频繁地给我们指出这些危险,都不如我们亲自“体验”来得印象深刻。孩子没有学会自律的唯一原因是因果关系没有达到足够有效的配对,而这通常是父母的干扰引起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11岁的宁宁每天起床后总是磨磨蹭蹭,经常错过校车。妈妈怕孩子迟到挨批评,就开车送她上学。但越是这样,宁宁就越磨蹭,到后来几乎每天都需要妈妈送她上学。
直到一天,妈妈终于明白自己可能就是宁宁上学磨蹭这个坏习惯的帮凶。于是一天早上,她决定不再帮助她赶校车或者送她去学校。
当宁宁意识到自己又要迟到的时候,慌慌张张地求助妈妈,妈妈却让她冷静下来,告诉她今天车送去检修了,没办法送她,只能让她自己想解决办法,并让她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赶上校车。
几分钟后,宁宁实事求是地说:“今天肯定是迟到了,只能让妈妈去老师办公室开一张迟到证明。”当天,妈妈陪宁宁坐着公交车来到了学校,拿到了迟到证明。
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错过校车。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在犯了错,或者行为失常的时候,我们家长总觉得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来帮孩子记住教训。比如帮孩子解围、惩罚他们、对他们进行无休止的说教。
相比之下,将孩子暴露在自然后果之中,则要求我们退后一步,让生活成为孩子的老师。只要这些“后果”在安全范围内(没有生命危险、道德危害),都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的,然后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对其提供鼓励和指导。
因为, “惩罚教育”和“后果教育”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而学会自保。而后者则会让孩子学会自律,进而成长。
不送!不带作业的后果自然会让他长记性。最无效的做法是,送了还要回家责骂他,这样他除了多一份对你的抵抗外,并不会过多反思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啃鞋子,吃纸巾,你家宝宝这样过吗?上百位妈妈的回答太胆战心惊
史上最全最好吃的福州东二环泰禾广场美食大集合!拿走不谢!史上最全最好吃的福州东二环泰禾广场美食大集合!拿走不谢!
外酥里软、葱香味浓、好吃忘不掉的葱油饼上桌了,快来品尝吧!你知道香肠的两边是怎么拧起来的么吃了这么多年馒头,你知道让它松软可口的秘密吗?卸货小公举 分享下我孕期 产后碰到的这些事 总结几点经验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