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的8个家庭教育常识

时间:2017-10-12 20:28:44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择校,就一定能保证孩子上大学吗?上课外辅导班,就一定会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吗?上早教班、学前班,就一定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不,统统都不是的。
扫描关注公众号
择校,就一定能保证孩子大学吗?

上课外辅导班,就一定会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吗?

早教班、学前班,就一定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吗?

不,统统都不是的。大数据告诉你,择校、上课外辅导班,不仅不能保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反而可能消解孩子学习兴趣;提前上学前班,不仅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反而可能给孩子提前带来挫败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秘密,尤其是颠覆了以往家长们习以为常的那些常识。值得各位家长关注。

1、家庭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

各位家长,你最关注孩子什么

除了学习成绩,是不是还是学习成绩?有多少家长关注过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谁?关注过孩子最近的情绪变化?关注过孩子兴趣好?事实上,后面这些发展因素,才是决定孩子未来人生质量的关键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因素,对兴趣好、格养成等发展因素的关注度较低。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格养成(28.09%)、兴趣好(19.47%)、情绪情感(11.93%)。

由此可见,家长更关心“成才”而忽视子女“成人”,于是不太关注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格养成、兴趣好、情绪情感发展因素,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认识不足。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孩子的课业学习成为大多数家庭重点,超八成小学生放学后有额外作业,近五成家庭学习作为亲子沟通主要话题,四成学生回家后没有户外活动时间,近半学生回家后主要的娱乐活动为“看电视电脑机”。子女成绩的好坏成为父母互相评价的标尺,甚至引发夫妻矛盾。

2、学前班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早点上学,至少能够让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调查显示80%的小学生都上过学前班

但是大数据却告诉我们,早点上学,提前抢跑,并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没上过学前班”比“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而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多10%。这就告诉我们,学前班不仅没能帮助小学得任何学业优势,反而因为让孩子过早学习引发挫败感,降低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兴趣,从而产生了学业上的倦怠和松懈。

3、择校并不能带给家长期待的效果

家长择校是为了让孩子享有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孩子的学业平。

调查数据却表明,“择校生”和“就近入学”的学业情况相差甚微,成绩优秀的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在良好、中等和较差等其他学业平中,二者的数据也较为接近。

4、课外班不能提升孩子成绩

由于害怕孩子学校学不够,很多家长都会在周末、课外给孩子补课“加餐”。调查发现,近九成小学生在上各种“班”,每天有课外班作业的小学生高达81.50%。

这样的效果怎么样呢?

调查发现,无论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孩子,对周末补课的作用,都一致认为“不知道”、“说不清楚”,这恰好证明了,美国家庭作业问题专家的研究成果,更多的家庭作业时间不一定带来更好学习成绩

学前班教育、择校行为、课外班学习及课外作业,是三项比较低的家庭教育投入,不仅不能换来小学学习上的优势,反而存在让孩子身心俱疲、减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逆反等不良心态的负面效应,给后面的学习阶段带来难以预估的消极影响

5、“考得好就给奖励”不管用

物质刺激能否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调查显示,与孩子成绩优秀呈正相关的不是买礼物、给零这些物质奖励,而是父母双亲教育理念的一致、互相理解支持的亲子沟通模式以及家人间良好的的情绪理解与反馈。

常以物质段作为激励和表达方式,往往容易对子女造成误导,使他们将父母简单化为物质的满足,从而掩盖、转移或者干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相反,鼓励和支持才是孩子内心持久的动力。

6、“隐形爸爸”是一种家庭缺陷

尽管父亲家庭教育中缺位早已不是新闻,但本次调查所显示的“仅一成家庭父亲承担主要教育职责”的现状,仍然让人惊。尤其对男孩而言,父教缺失会使男孩别认同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呵护、过度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甚至导致各种暴力行为

生活中,当孩子分内的事向大人求助时,男孩父母容易选择“有求必应”,说明父母对于男孩更易迁就,缺乏原则,在学习中也易为他代劳。

7、男孩父母,更应该去了解男孩的内心

调查发现,很多男孩父母认为“孩子不愿对我说心里话”、“找不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或者说“没有时间沟通”和“有沟通困难”。其实这和男孩的身心特点有关,他们不善于向父母袒露心迹,较少主动跟父母沟通,面对要求或压力时,要么反抗,要么沉默忍耐,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与父母交流

遗憾的是,男孩父母孩子的了解多为学习等外在情况,而对于男孩的愿望、心事等内心世界缺乏了解。比如,他们比较了解的是“孩子喜欢老师”、“孩子喜欢的课和喜欢的课”,而对“孩子近期最大的愿望”、“孩子不愿提的缺点或糗事儿”、“孩子崇拜的人”知之甚少,这说明我们没有深入考虑男孩特点和需求,自然影响亲子沟通质量教育方式的有效

8、男孩成绩不好,和父母有一定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情况均比女孩差。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行教学方式以言语教学为主,正顺应女孩学习特点,而男孩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更倾向于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从而潜质发挥受到限制,在学业表现中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男孩的学业成绩受到父母教育方式影响,学业成绩较好的男孩父母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则父母的负面教养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当孩子脾气时,积极的教养方式括冷静处理、耐心询问,耐心倾听孩子心中的委屈、不满,或者给予其独自平复情绪的空间;消极的教养方式则是使用否定、批评的言辞训斥孩子,甚至忍不住动粗,不给子女解释机会,使其感到心里委屈,让孩子充满失败的体验。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教授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民主的氛围、融洽的关系比物质环境、物质刺激更有意义。本次调查显示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证明这一理论在家庭教育中也有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