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美食】福清华侨想念的味道——春卷

时间:2018-02-28 22:44:52 来源:福清美食家作者:春卷点击:

导读:【侨乡美食】福清华侨想念的味道——春卷2018-02-28 22:13 来源:福清美食家春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十四节气轮
扫描关注公众号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十四节气轮回流转,昼夜不息,立春后象征春天的开始。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也趋于上升和增多。农谚说得好:“立春雨到,早起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这时人们也走出门户踏青寻春,体会那最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更是在外的游子无法忘记的味道。福清人的春天,少不了“春卷”。

东晋时,春卷最初是将面粉制成的薄摊在盘中,加上生、果品等食物,称“春盘”或“盘”;而后还有用五种辛味的生拼合而成的“春盘”,称“五辛盘”或“辛盘”。据《三山志》《八闽通志》等古籍记载,宋代时,也有“春盘”,又称“蔬”“春”(至今福清方言仍沿袭此称呼),“闽俗立春以为节物”,蔡襄在《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的中有“春盘食思三九”,罗源林迥的中有“青韭供盘面圆”等句,都可以提供佐证。

到了元代,“春”成为“春卷”,人们用羊、猪等“装入内,卷成一条,两以面糊粘住浮煎,令红焦色”。这样的做法,与现在有所相似。其法也有讲究,必须一口气从到尾,俗称“有有尾”。

明、清时期,小巧玲珑的春卷登上大雅之堂。在清代宫廷“满汉全席”的128道谱中,春卷是9道主要点心之一。清代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联句中有生动的描写:“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

清明时节也必不可少的会买上点春卷皮,在自家炒点馅料,加上时令新上市的蛏和新鲜的笋干,上个三两盘。福清人的春卷不仅在逢年过节的时才能到,福清人的早餐店里也必不可少的一样小。关于“春卷”的传说有一则的新奇的民间故事,小编不妨抄录如下,供大家后消遣。

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个叫陈皓的生,十分有抱负,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读,而且有时候读得太专心,甚至会忘了。为此,他的妻子阿玉很是心,老这样下去,丈夫身体会累垮的!阿玉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做出了一种既能当、又能当,既省时间起来也方便的食物。阿玉把米磨成粉、制成皮,,加上作料作为馅,然后用一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陈皓从心里感激贤惠的妻子对自己的体贴关怀,读的劲更足了。不久,陈皓进京赶考,携带的干粮就是妻子特地给他制作的这种食品。三场试毕,陈皓得中名状元。红榜一出,他高兴地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送给考官先生品尝。先生一,赞不绝口,便问陈皓是从哪家名师铺里买的。陈皓着告诉他,是自己的妻子做的。先生顿时兴大发,写作文,一时纷纷传闻,并称这干粮为“春卷”。从此,“春卷”名声大振,后来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

春节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愿。

来源:知福清

商圈事业部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