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形成原来也与镁离子有关

时间:2018-09-12 07:16:03 来源:镁途作者:结石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尿镁在含肾结石形成中作用目前还存在分歧,大多数研究支持镁在抑制肾结石形成中有积极作用研究认为镁离子是和磷酸的结晶抑制因子,能够直接抑制结晶的成核、生长和聚集。镁能减少肠内酸的吸收,增加和磷酸的可溶,且减少和磷酸结晶的成核作用与结晶增长,进而减少尿中酸的排泄,降低尿石形成的的风险。低镁尿发生率约3%。

镁是人体内除、钾、外体内居第4位的阳离子。人体镁的平均总量为1000mmol(22.66g)。50%~60%的镁存在于骨骼中,细胞外液中仅占1%,清中镁Mg2+的浓度为0.75~0.95mmol/L(1.7~2.2mg/dl,或1.5~1.9mEq/L)。

镁主要经肠道吸收由肾排出,因此任何原因导致吸收不良和排出增加都可致尿镁离子量的改变。24h尿镁排泄量<50mg/24小时可诊断为低镁尿。

浆镁以3种形式存在。①游离镁:约占55%以上;②络合镁:为镁与重碳酸根、磷酸根等形成的复合物,约占15%;③结合镁:主要与清结合。镁是一种二价阳离子,它与是同族阳离子,可在肠道中与酸结合,减少游离酸的吸收;镁是一种络合剂,可与尿中酸形成可溶络合物,竞争降低尿中饱和度。酸镁可溶,因此,降低了酸结合成不溶的的机会。也有学者认为与磷、与镁之间的比例对尿结石形成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一些研究已表明它们的比例不平衡也将导致尿结石的产生。研究认为不是尿中、镁离子的绝对浓度,而是镁/比率影响晶体的形成,但目前仍有争论。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因肠内胰酶活降低胆减少及小肠壁病损等小肠吸收原因,造成肠道吸收障碍。下消化道的消化液中镁的浓度较高因此溃疡结肠炎,长期服泻剂都可致低镁症。因此缺镁可致贫、代谢中毒并常伴有低钾和低治疗时不纠正缺镁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在低镁症时,病人循环液中的免疫反应甲状旁腺激素(immunoreactivePTH,IPTH)减少。降低剌激PTH分泌是通过甲状旁腺腺体细胞膜结合的腺苷酸环化酶介导的。此酶需Mg2+激活,而此时浆Mg2+浓度降低,故不易激活此酶。因此,虽然已有初步降低,也不能刺激甲状旁腺分泌PTH,乃进一步降低而导致症。此时,PTH的靶器官如骨骼系统和肾小管上皮等对PTH的反应也减弱。这是因为PTH也必须通过腺苷酸环化酶的介导才能促进靶器官的功能活动。低镁症时靶器官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同样也不能激活,因而骨的动员和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发生障碍,得不到补充

很多实验研究表明给予镁能够预防结石病。喂食去吡哆醇膳食的老鼠易患结石,可通过添食镁来预防。再如给予大鼠已二醇,在正常饮食下半月可才引起肾沉着,而在缺乏镁的饮食时,24h就出现的沉着。有学者发现土壤中缺乏镁的地区结石发病率高,结石患者尿中镁/比值较低。美国东南部的“结石带”与镁缺乏土壤的地带大体一致。来自美国达拉斯的大样本调查发现,低镁结石的检出率为4.3%。

到目前为止,明显低镁尿最常见的原因是与吸收不良有关的炎肠病。大多数低镁尿患者也具有低枸橼酸尿。在这些个体中,镁或(和)枸橼酸抑制或结合能力的丧失与晶体产生有关。一些临试验验讫了镁对预防结石复发的疗效。此外一项对比研究尿结石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镁代谢情况,未发现结石患者饮食中镁的缺乏及镁的负平衡。尽管有些研究发现肾结石尿镁排泄值低,但尿镁平正常时也形成结石。结石患者尿镁/比值降低与尿排泄增加有关,而不是尿镁排泄值降低的结果。

一种特殊疾病,由于Claudin-16(CLDN16)编码的是一种紧密结合,它的变异可以引起家族低镁症同时伴高尿和肾沉着,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亨利袢的TAL缺陷导致肾小管和镁重吸收的紊乱所致。CLDN16杂合子型可能表现较轻微,并可延缓肾的损伤的过程,但这个基因多态对特发尿的具体作用,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

来源:镁动力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