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西瓜摊儿

时间:2018-06-24 17:16:09 来源:北京文摘作者:西瓜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早先,临到“四脖子汗流”的时辰,瓜熟蒂落。赶着节气西瓜上市。街巷之中摆起了西瓜擂台:长短音儿的吆喝声,压过唧鸟儿叫、赛过喜鹊鸣。“大块嘞,蜜沙瓤!”到月亮上树梢,您兴许还能听见“甜如蜜——饶一块儿嘞!”足能把你的馋虫勾出来。

盛夏的当家

盛夏来临,正是老北京时令当家果——西瓜面市的季节瓤儿的、红瓤儿的、儿的、儿的,鲜汁美,让您在消暑解渴的同时,还能得到味觉的满足。

说这“西瓜”大名儿,其实来不小。往远了说,是汉朝张骞捎带的功劳。老张家风尘仆仆打西边回来,除了金银财宝,稀奇古怪的物以外,端着银碟说是“稀瓜”,请汉武帝尝鲜儿。一看:皮绿,疙里疙瘩;摸不得,扎;看着不顺溜。汉武爷龙颜大怒,不说,贬了老张的职,发配了,献情儿没献好——炸了。

“献瓜争”遭了贬,张骞郁。在海州府任上,没闲着,几经改良,这事儿就成了。再恭让武帝爷品,龙颜大悦了。南瓜、北瓜、冬瓜都有了,就叫“西瓜”吧!都那么闲篇儿,谁知真假。

那会儿的西瓜品种可没现在的多。老几样儿:蹦筋儿、大三、绿儿皮等。而且,时令极强,一过八月节,西瓜就拉秧了。哪像现今儿,一年四季总能西瓜:天南海北、棚内棚外、品种繁多。寒冷的冬季,就着火锅西瓜,竟也成了现下的一道风景。

每当西瓜的时候,禁不住总要想起老北京西瓜摊儿。

瓜摊儿有行商有

行商的摊儿,大多是独轮或排子厢里的瓜立着堆起来,把搁案板,在街巷尾沿街设摊叫卖。看着简易,实则讲究。上层摆满切开的半个瓜,瓜面一律朝外展示,下层蓝布打湿了平铺在案子上,一是干净二是利落(湿布不起皱)。大块瓜竖着切开分儿,码在后排,小块按四分之一分儿,切成大小相同的三角块,这就开卖了。

商就架案子了,西瓜则被整齐地码在摊案下,而且每个下面要垫绳圈,用抹布擦得光滑亮,码成山形。讲究点儿的,防日晒、防雨淋,还要用苇箔支上凉棚,围个圈儿。有时也有京郊的瓜农赶着马,自个儿地里的摘了现卖。他们往往更随意,找块地儿,让马歇、喂喂料,买卖就做了。人在槽帮上,整西瓜任您挑,遇着心里拿不定主意的,说出要多大个的,瞧瞧、拍拍、听听,一准儿挑的八九不离十。进城的瓜农,实诚。

一个西瓜切几块,切得是否均匀,既要根据整个瓜的大小,还得看摊主切瓜的艺。先看看家伙什儿——特制的西瓜刀。刀身一寸宽,一尺长,刀无尖,是齐的。刀片薄,刀刃磨得锋利,一般随西瓜的外形打制成长弧状。切瓜时翘着,刀两绝不沾案。刀把用光滑的枣木制成,握在里舒坦。切起瓜来得心应,切出来的瓜自然规矩漂亮。那时的瓜季只是夏季节。天气,又常下雨。烈日下卖瓜人一把破芭蕉扇既轰苍蝇又遮荫,物尽其用。再讲究些,案上还要放冰,一大块从冰窖里趸来的天然冰,把西瓜摆在冰上,遂成冰镇西瓜。一声“冰镇的凉啰,落汗儿!”听着那汗儿真就没了。

会卖还得擅吆喝

光会卖还不是好把式,摊主还要擅吆喝,有句老话儿:“老王卖瓜,自卖自。”姓不姓王单说,五八门的叫卖声少不了,无论是唱还是喊,嗓音或宽亮或窄高,几乎都拖着长腔,吆喝一二里外都能听得真真儿的。要是碰上几个摊儿叫劲,就了。吆喝声你来我往,此起彼伏,煞是好听。瓜摊儿叫劲,明理儿人都略知一二。这声或低或高吆喝就是较量中的暗斗,唯恐谁拾了先机。京城,此起彼伏的唱和,也多少驱走了烦,只当逗子。

卖瓜人比谁都明:沙瓤瓤,得看种瓜的地界儿;少,比的是瓜农勤;瓜熟瓜生,拼的是积攒经验。到了上西瓜的时辰,聪明的摊主直接跑瓜地,个个过,保熟保甜,心里有底。买主心里有了小九九:脸儿的,瓜好;不听脸儿的吆喝,只是好听,心里真没底儿。

西瓜儿也不糟践,归拢一块堆儿,搁在盖帘上,屋檐下,晾干。到了天寒喽,围着火炉自家的“炒货”,惬意中透着几分滋润甜美的满足。

顽童们“新鲜的”,家里完的半拉西瓜皮,顶在小脑瓜上。一面比着谁的“瓜皮帽”色好,一面舔着滴答下来的甜汁儿蜜儿,兀在回味。好像约好了似的:一人一顶。那回,家里就我和姥姥在家,买的瓜小,顶在上小了一号,让那帮小子踩咕的,眼眶里差点掉下“金”豆儿。

天擦儿,葡萄架下那张老藤椅上纳凉,不由自主地瞅瞅天上,透过枝叶的缝隙,看得清清楚楚,今晚的月亮真圆。我闭上双眼,似又听到了那声吆喝:“买嘞,买一块饶一块嘞!”

(摘自《老北京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