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桂峰村,宛如一片梦中仙境

时间:2017-11-08 10:38:38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探访过不少古村古镇,常见的大多是择一处平地而建,而福建省尤溪县的桂峰村则是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气势,再加上错落有致的布局,看上去整个村子的建筑像是连在一起的,颇为壮观,远远望去好似深山里的布达拉宫。这个闽中的小山村,既有江南乡的古韵,又具繁华商埠的缩影,这里人杰地灵,文化范儿十足,是宋四家之一的蔡襄后人聚居的地方。

尤溪桂峰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东北向,现存明清时代古建筑39座,保护面积13公倾,古民居面积2.6万平方米,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村落之一。桂峰村海拔599米,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 2007年6月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0年1月被福建省旅游局授予“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入得村口,最先来到的是石印桥,它始建于明万历32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之所以叫做“石印桥”,是因为桥的下面有一方巨石如印而得名。石印桥可以说是桂峰村最的去处了,这里种有金桂、紫荆等古树,树下是环绕石印桥的各种店铺,有杂货店、酒肆、小店等各种作坊。这是因为桂峰村里有曾经是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是尤溪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地,所以在当时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与苏轼、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法家和学家蔡襄,其九世之孙蔡长在760多年前来此肇基。南宋中后期,金兵南侵,随着朝廷安顿地方的改变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着南移。蔡长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便选择桂峰成为他的落之地,初定村名为"岭"。

至元代初年,桂峰其它族姓或外迁或消失。而蔡氏子孙却繁衍很生产力也有所发展。开始大规模开荒造田,建设村庄,铺设石路,广种桂,遂改村名为"桂岭"。明中叶,蔡姓成为方圆百里内的名门望族。所以,外人开始称桂岭为"蔡岭"或"蔡岭",正名为"桂峰"。

蔡氏子孙在这里经过几个世纪的辛勤耕耘、创造文明,使桂峰成为方圆几百里之内的名门望族。整个村落的建筑风格,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迭迭,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曲巷通幽,真可谓踵即景、移步换天。漫步村中,宛如涉足于一片中仙境。来此的人都不禁惊叹:“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

尤溪桂峰村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村落之一,现存明清时代古建筑39座,保护面积13公倾,古民居面积2.6万平方米,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大多数为清代建筑。

蔡氏宗祠位于石印桥上游。系清康熙八年已酉(1669),蔡茂相(名云鹤)高中进士后,第三年为首主持兴建的。据桂峰《蔡氏族谱》记载:当时正值盛世,也是蔡氏家族鼎盛时期,"一时拨币兴工,备极辉煌冠冕"。从此,它成为蔡氏族姓最重要的纪念建筑之一。

村中“功名桥”下的“独占鳌

山间的溪流在村中流淌,孩童们戏嬉自乐,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依山势而筑的民居

窄小的“美人巷”

楼坪厅大厝位于村部后侧,方向170度,占地面积594.6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二进制穿斗式木构建筑。是台胞蔡龙豪先生儿时旧居。因地势陡峭,于右侧另搭一楼板为厅,故曰"楼坪厅",主体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讲究方圆的门石

少有的明朝建筑

石建街区曲巷通幽:桂峰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路皆石,曲巷通幽。因为桂峰地势崎岖,各座建筑之间的距离相对窄小,故而要用大量的石材构筑护坡。

后门山厝的护坡多达14层、高达余30米,这样就形成了各条曲径通幽的小巷。为便于行走,又在各小巷的路面铺上石板条,形成独特的街区路面。因每座房屋构建工程浩大,新建扩建相当困难,为保留街区的传统风貌,奠定了基础。

后门山大厝当年耗资一万三千两银,历经十余年所建。整个地基是建在陡峭的山边上,石砌扶坡从山涧底开始砌筑,高达30几米,多达14层。厝子孙中考取举人1名、贡生2名、秀才6名,真可谓名副其实的香门第。

小布达拉宫

蔡氏自蔡长始至今已在桂峰繁衍34代,裔孙开基发展遍及各地,他们承祖训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斋是桂峰明末清初建筑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座古建筑都有,并在斋周围配有池塘、圃等,可见当时当地蔡氏家族对文化的重视

玉泉斋是尤溪的三大斋之一

如今村里还存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玉泉斋”、“泮月斋”和“后门山斋”等斋遗址,这都证明了桂峰村祖祖辈辈对对读教育重视, 许多专家学者来桂峰参观后惊叹:“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斋墙上张贴的许多科举捷报,至今仍依稀可见。

三十几座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年代的古建筑中,有一条守则是相同的,那就是突出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对后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十分巨大。据记载,明清两代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贡生41人,太学生29人,秀才412名。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也传下了崇文尚学的精神财富。

天然画柱

在桂峰村44号这栋700多年宋末的古建筑中,有一镇宅之宝--天然画柱,房屋内数十根柱子上呈现出天然的精美纹路,构成天然的百景良图,或似江河,或似云彩,或似凤舞,玄幻迷离,妙趣横生。

蔡氏祖庙位于村中心,南朝北,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31平方米,为二进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祖庙背倚青山,面朝绿,龙脉雄伟,案堂俊秀,地理先生称之为"飞凤衔"。原祖庙始建于宋元时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六月廿二夜,周围民房失火,殃及祖庙,遂于次年在旧址上重新鼎建,现存建筑基本完整。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天井、下堂。正堂为三层建筑,迭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粗梁大柱,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面阔五间,明间高大宽敞,厅设有神龛,置历代祖宗之神位,供后裔春祭祀。堂上高悬"九峰毓秀"、"进士"、"举人"、"文魁"、"武魁"、"五代同堂"等匾额。

整座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台,台沟边左右各有一口小井,清泉汩汩,誉为风的"龙眼"。从建筑的风格来看,祖庙并不豪华,但在蔡氏子孙的眼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桂冠何处有,举目望峰巅。透过祖庙的屋脊远眺村山峰形似桂冠,又像金元宝。

"桂峰八景"(石笋擎天、金鸡耀日、玉泉涌蜜、丹桂飘香、印桥皓月、酒座清风、双际龙吟、三峡虎啸)清新脱俗,婀娜多姿,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数百篇赋。

"四寻客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步三回,"是当时桂峰情景的真实写照。这座保存完好的楼,如今看来也是蛮潮的。

交通提示:桂峰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东北部,距福银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仅12公里。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