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变得不像一个孩子

时间:2017-11-03 20:15:05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每个孩子本身就有属于自己的灵性。也许是孩子画出的那些成人看不懂的画,也许孩子唱出的那些成人无法欣赏的曲调,这些都是孩子独特灵性的表现。当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时,家长又应该扮
扫描关注公众号
“ 每个孩子本身就有属于自己的灵。也许是孩子画出的那些成人看不懂的画,也许孩子唱出的那些成人无法欣赏的曲调,这些都是孩子独特灵表现

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时,家长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是放支持、积极引导还是劝诫警告,让孩子远离这条道路?”

别让孩子越长大,越麻木

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好萝卜,英文也不行,中文也不行,但每个孩子都是好萝卜。我是老萝卜,孩子是正在成长的好萝卜。

意大利的导演费里尼说,全世界的孩子在五岁以后送到幼儿园就被扼杀了。虽然可能有点极端,但我的观点跟他相似,中国教育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变得不像一个孩子

人越长大,越是一个变麻木的过程。不看天,不看星星,不看,也不看树,脑子里更多想的是挣、当官。

法国的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晚年曾说:“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我岁数越大越明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

中国家长要克服“家长欲”

要让孩子独立思想,首先家长要克服自己的“家长欲”。比如我克服自己的方式就是,当我看到周围的那些画,有些我喜欢,大部分我喜欢,觉得太教条,不真实,不感动我,那么我就不要那样画,而是想办法画出真实且感动人的画。

其次,中国家长有一个需要克服的趋势,那就是太把一个孩子孩子。他是他自己,有他的才能和好,只是你一时看不出来。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问他的孩子应该怎么学画。其实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他是否了解他的孩子,在于他是否冷眼观察孩子——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时教育就开始了,如果可以叫做教育的话。所以家长最要紧的是冷眼看,然后带着孩子走向他感兴趣的地方,而不要强行带他去他讨厌的地方或者没感觉的地方。

家长欲”是很可怕的。现在的孩子辛苦,一天到晚被逼着学钢琴、古筝、英文……这时候有一个最可怕的东西丧失了,他们长大会恨家长,说自己没有童年,一天到晚在上课。我所处的年代是另一回事情,非常匮乏,也非常无聊,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也没有东西可以看。我九岁的时候得到的第一本画册是美国画家画的动物画技法,全是马。我特别喜欢马,我父亲看我喜欢马,就给我买了那本,我到现在还能画得出马的骨骼。我不是很了解现在的孩子,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还存在一个选择问题

对低年龄孩子说概念,非常有害

13岁以前的孩子,不要跟他们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和“现代”这类概念,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就不要对他解说,他听不懂,并且会厌烦。就是让他看,如果他实在不想看,就带他出去,他想、想,不要太早灌输这么多词汇给孩子。有的孩子半大不小就能说会道,可说的全是大人教他的词,一点也不像孩子

我在美国、欧洲、日本看到的孩子都像孩子,他们不太会说话,说的也都是很简单的词,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废话,更没有空话。可是中国孩子,尤其是春节联欢会上的孩子,或者一些比较优秀的被选出来的孩子,满口空话、假话,这说明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得太早。

孩子10岁至15岁的时候,家长要特别观察,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对什么有极大兴趣。如果这个时候,他正好喜欢画画喜欢音乐喜欢写作,或者喜欢科学实验,家长就要带他到好的环境耳濡目染,并且周围有同样喜好的孩子,这点对孩子非常重要。至于所谓的概念东西,我想差不多要到初中以后孩子才会开始对这些感兴趣,才有理解力和判断力。

父母孩子崇拜模仿的对象

我在世界各国博物馆总是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人抱着儿在逛博物馆,其实儿在睡觉,但我觉得这个胎教非常好。带孩子到很嘈杂的店或商场去睡觉和在博物馆睡觉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二,国外小学生和中学生会全班去博物馆,不是浏览,而是有专业的老师在那上课,学生很自由地提问。但在国内,我经常看很多父母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大人自己也不太喜欢,但觉得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就带孩子去,我觉得这个是最可怕的。对小孩而言,身教大于言传,如果父母真的很这件事情,小朋友得到的讯息是这件事情很有意思

所有的小孩,在童蒙时期,最崇拜的人是爸爸妈妈,所以父母这个角色是很难当的。人是模仿动物,同时又是一个下载的动物,所有小孩子的脑袋,你带他去任何场合,无论是开心事、伤心事,不管懂不懂,他已经下载了。下载后可以储存很久,等到他懂事了,受了教育智力发达了,他会重新反举这些早年下载的印象。所以爹妈真的不好当,你不经意间已经在教育孩子,或者已经在毁坏这个孩子

在孟子说来,孩子最初孺慕至亲,然后转移到亲戚身上,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不可能有舅舅或者阿姨,所以再大一点孩子喜欢同学,男生喜欢男生女生喜欢女生地男女生互相喜欢,这里有很重要的智力感情变化大人要密切关注,但不要打断孩子孩子特别怕他正在一个过程中,爹妈的话来了,他又不敢不听。

不要小看孩子的潜力

不要太控制小孩什么或者不看什么。因为我们经常会小看孩子,不太注意到他的能量。第一,他当然会乱看,拿到的或拿不到的都会看,或者有些孩子完全没兴趣看,有些则沉迷在里面,大人不需要太在乎这件事情。

学龄前孩子看的东西,到了学龄后会自动消失,就像出麻疹一样,忽然就不看了,转而看更高级的东西。我记得我13岁以前喜欢画画,同时还喜欢跳舞,还去拍过电影,还打架,还捉虫子,上树闯祸。可是13岁以后忽然对别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了,于是绝大部分时间就只用来画画。到了18岁又是一个飞跃,以前的很多习惯忽然停顿,转入更高的智力需求。有些事情大人不要太担心,也不要太关心,由他去,到一定的时候会消失的。有一种习惯在你看来不是很好,你要去掰它,一切都起于“掰”,有时候就会掰坏了。当然也不能纵容孩子,不能过,有些事情会自动消失,也会自动生长

绝大部分儿童读物是很平庸的,一小部分是特别好的、经典的,比如那么多的童话故事里,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就是好的。

兴趣方面,对孩子喜欢做的事少啰嗦

国外幼儿老师会有一些词汇选择英文有很多好听的词,他如果觉得这幅画不是很好,他会说that’s interesting(有意思)。

尽量不要对小孩说出价值判断的词,大人说好或不好,对或不对,都是在扼杀小孩。可是特别顽强的小孩,你再扼杀他,枪林弹雨,最后他拿起笔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少数天才,甚至长大了他真的变成一个天才画家。

所以我要对家长说,13岁以前的小孩,在绘画上或任何文艺兴趣上不要多说,孩子要做就让他做,少啰嗦。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认可,他看到画作对比后沮丧时,就让他去沮丧,因为他第二天醒过来又好了,去画的仍是那个样子,他有很顽强的动物本能,保护他这个本能,这时不需要家长引导

我对小孩观点,第一,生命安全注意。第二,不要生病生病马上去看。此外什么都不用不管,我从来没有管过我的女儿,她也很正常,很自立

本文整理自陈丹青座谈、燕赵都市报《陈丹青: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动物”》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