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4 00:19:07 来源:作者:点击:
水是人类生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物质。人类离不开水,人的身体有70-80%是由水组成。
自古以来,人们择水而居,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河流。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叫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河流让人类与自然有了交互和对话的能力。尤其对农耕文明而言更是如此。白酒酿造根植于农耕文明,因此,白酒与河流息息相关,总是存在着若远若近的关系。
赤水河孕育了茅台、郎酒、习酒、董酒等老名酒企业,催生了国台、金沙等二名酒品牌。长江在四川境内孕育了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沱牌等老名酒企业,也在湖北境内催生了稻花香、枝江、白云边等二线新名酒品牌。在苏鲁豫皖交界处的淮河流域,同样也是美酒云集,既有古井、洋河、宋河、双沟这样的老名酒品牌,同样也有今世缘、口子窖等类似的新名酒企业。
作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五的黄河,缔造了中华文明,并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周边,及其流域范围内也有诸多白酒企业。第一届名酒评比会上所评出的四大名白酒企业中,汾酒和西凤分别在深受黄河影响山西省汾阳市,和黄河支流渭河河畔的陕西省宝鸡市。而除了这两大老名酒企业之外,还有内蒙古的河套,青海的互助青稞,河南的仰韶、杜康,山东的扳倒井、景芝等也都深受黄河文明的熏陶。
但是,在白酒行业,赤水河名酒产区,长江名酒带、淮河名酒带早已声名远播,并以整体品牌为流域内白酒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而黄河名酒带客观存,但时至今日,一直没有企业将之上升到企业战略和产业集群的战略高度加以规划和打造。
当前,白酒市场处在深度调整期,产业生态更加复杂,新的商业机遇正在孕育。在这种情况下,站在白酒产业酿造本质、白酒产业发展演变规律及商业逻辑的角度,梳理白酒产业竞合规律,探讨黄河名酒带定盘战略,及流域名酒企业竞合发展之道,对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一方水土,酿一方酒。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不同,对世界酿酒产业而言,产区既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充满极大排他性的商业话术体系。比如所谓的波尔多产区,描述了法国吉隆河流域生产葡萄酒的事实,并经过长期的商业化运作,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最好的葡萄酒产于法国波尔多的认知。同样是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美国酿酒人却将以法国波尔多为代表的欧洲葡萄酒定义为旧世界的葡萄酒,而以美国加州纳帕酒谷为代表的葡萄酒界定为新世界的葡萄酒。在美国酿酒人的话语体系内,葡萄酒有了新旧世界的“二元选择”,而对法国葡萄酒酿酒人而言,葡萄酒是“单极世界”,产自波尔多的最好。而在事实上,中国的烟台、新疆,欧洲的意大利等也都生产优质的葡萄酒。
在白酒行业,产区概念的形成与建国以来的历届名酒评比会有关。第一届名酒评比评选出了茅台、汾酒、西凤、泸州老窖四大名酒。其中,茅台属于长江支流赤水河畔,泸州老窖位于长江上游泸州河畔;西凤产地宝鸡位于黄河支流渭水河畔,汾酒属于黄河流域。而到了第二届、第三届名酒评比,又增加了淮河流域的古井、洋河等企业。这为白酒产区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第三届名酒评比会正式提出了按照香型评定名酒的方法,并由此确立了浓香、清香、酱香为白酒三大主体香型的事实。其中,茅台为酱香型白酒代表,汾酒为清香型白酒代表,泸州老窖、五粮液、古井、洋河等为浓香型代表企业。1980年代开始,川酒崛起,浓香型白酒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一度占据白酒市场70%多的市场份额。
但是,浓香型白酒在风格上并不统一,彼此之间差异很大。1990年代,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先生曾经撰文指出,在浓香型白酒领域存在着以四川为代表的浓郁型风格和其他地区淡雅型风格的区别。但是产区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还要在2000年以后。2003年《糖酒快讯》记者雷达撰写了著名的《发现淮河名酒带》一文。这是行业媒体第一次对长江名酒带和淮河名酒带进行较为系统的报道。
虽然《发现淮河名酒带》一文并没有在川黔板块引起共鸣,但是却得到了正处在低谷时期的淮河流域名酒企业的高度重视。《发现淮河名酒带》一文明确提出了以安徽蚌埠——江苏的双沟为中心,横跨安徽、江苏两省,构成淮河名酒带,具体包括古井、洋河、双沟三大名酒,及今世缘、口子窖、金种子、皖酒等二名酒,亳州、宿迁两大酒城。2004年,在苏鲁豫皖四省行业协会联手,放大了淮河名酒带概念,将淮河名酒带扩展为黄淮名酒带,并在江苏洋河酒厂召开了第一届苏鲁豫皖白酒峰会。
苏鲁豫皖白酒峰会推动了四省白酒联盟共同形成板块共振效应,推广淡雅浓香,与四川的浓郁型浓香做品类切割,并最终在白酒行业形成消费潮流,为洋河、古井、今世缘等品牌的逆势崛起提供了产品支持。从苏鲁豫皖四省白酒峰会到2012年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以江苏洋河、安徽古井为代表的东部白酒板块崛起,形成了东西部白酒精彩纷呈,争奇斗艳的局面。由此可见,产区对推动区域白酒产业发展的作用及贡献不容忽视。
也许正是看到了苏鲁豫皖产区联盟的力量,2008年,四川酿酒人提出以四川的泸州、宜宾,及贵州的仁怀构成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提法在2012年之前在白酒行业影响较大。当时,白酒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期,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沱牌等蒸蒸日上。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概念即是一个事实,即这里是中国名优白酒的集中地带,是对长江名酒带的进一步明确,同时也符合四川及贵州地方政府推动白酒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但是2012年之后,随着白酒产业竞争环境的变化,贵州赤水河流域酱酒阵营崛起,贵州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产业战略。对贵州酿酒人而言,打造赤水河谷整体品牌概念显然更具商业价值。此后,“贵州酒博会”、“黔酒中国行”的战略目的都是为了打造贵州白酒整体品牌。
这一时期,四川白酒阵营依然在积极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不过此时的“金三角”已经不再包括贵州的赤水河白酒产区流域。长江名酒带一分为二(四川和贵州)看似已成定势。但是在2017年,有关中国白酒金三角又出现新的转机。2017年3月20日,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等茅台集团负责人及中国酒业协会、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等相关负责人共同考察五粮液集团,双方达成了包括“共同打造国际市场”,“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在内的五大共识。双方约定形成定期沟通机制,深度交流合作,在新常态下形成新的战略合作联盟。
可见,在新的产业发展时期,打造产区整体品牌,寻求共振效应,已经成为一种更加值得关注的现象。
西部的长江名酒带分分合合,最终走向合作,东部的苏鲁豫皖白酒阵营也并非铁板一块。其实在白酒行业,黄淮名酒带的概念一直存在颇多争议。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主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流域范围主要集中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在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夺淮入海,形成了一个黄淮交织的区域,而这个区域与淮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大致相似。
这一区域的主要白酒企业有江苏的“三沟一河”,安徽的古井、口子窖,河南的宋河等。而对于远在山东北部的扳倒井、景芝,及河南东部的仰韶等企业而言,无论在地理,还是在文化基因方面,均属于纯粹的黄河流域,而与淮河没有关联。因此,在洋河、古井等企业崛起之后,黄淮分流,“脱淮入黄”已经成为成这些企业的共识。
2012年,白酒行业媒体《国家名酒评论》刊发了《黄河酒魂》一文,提出了“黄河名酒带”的概念,文章得到了黄河流域白酒企业及地方协会的高度认可,黄河名酒联盟呼之欲出。
由此,我们可以梳理出依托于中国三大河流——中国名酒产区的演变路径。
一、2003年:两大产区
分为长江名酒带和淮河名酒带,其中长江名酒带主要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沱牌等四川和贵州的白酒企业,淮河名酒带主要包括古井、口子窖、皖酒、洋河、双沟、今世缘等安徽和江苏的白酒企业
二、2004-2008年:两大产区
淮河名酒带扩大为黄淮名酒带,山东、河南整体被划分到黄淮名酒带。
苏鲁豫皖四省白酒峰会连续召开五届,极大的推动了以洋河、古井为代表的苏酒和徽酒发展。东部白酒整体壮大,内部分化,竞争加剧。
三、2008-2016:三大产区
2008年,最后一届苏鲁豫皖白酒峰会召开,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概念出笼。
2012年以来,贵州省全力以赴打造赤水河谷名酒产区。
同年,黄河名酒带概念被媒体提出,“脱淮入黄”成为鲁豫部分酒企的战略企图,但是黄河名酒带尚未形成行业共识。
通过对白酒产区演变路径及演变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在白酒产业酿造本质、产业政策及商业竞合规律三大作用力的共同推动下,白酒产区在2016年的档口形成了长江名酒带、赤水河谷、淮河名酒带三大产区并驾齐驱的产区格局。
2004-2008年被广泛提起的黄淮名酒带,2012年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概念被提出,2017川黔白酒对此达成共识。由白酒产业酿造本质及竞合要素决定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曾经在建国初名酒评比中占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黄河流域白酒阵营一直没有提出明晰的产区概念和话术体系。但是在事实上,黄河名酒产区是中国白酒产区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
黄河流域自古多灾,但不可思议的是,这条全长5494公里,中国第二、世界第五的滔滔大河,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中华文明是依托黄河文明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的始祖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草原文明、农耕文明无不受黄河文明的影响。
黄河孕育了最早的农业文明,并因此孕育了中国最早的白酒。在仰韶文明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的古代酿酒及饮酒器物,比如保存在汾酒博物馆的小口尖底瓮,在内蒙古阴山岩画中以酒祭天的画面足以把黄河流域的酿酒历史延伸到6000千年以前。因此说,黄河名酒带代表着中国酿酒产业最早的、最完整的产业史。
黄河龙腾虎跃于中国北方,并鬼斧神工的造就了一个几字型。华夏先民根据黄河的形象想象出了龙的形象。其中黄河入海口作为龙头部分一直在华北及华东的东海岸不断摇摆。地理学研究表明,在10000年以前,黄河入海口在天津境内,然后不断南移,在明朝时期一度夺淮入海,直到明末清初才将入海口最终锁定在了山东东营。正是不断摇摆的黄河入海口冲击而成了华北平原,以及苏鲁豫皖交界处的黄河故道。
虽然在今天黄河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已经大大萎缩,京津冀地区已经不在其流域范围之内,但今天的华北平原却是由黄河入海口的南北摇动冲击形成的。而且在文化层面,华北平原更是深受黄河文明影响,是黄河生态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从酿酒产业板块现实看,京津冀地区白酒主要是以清香型白酒生产为主,与汾酒同根同源,却又自成一体。其中,衡水老白干为清香系老白干香型,牛栏山及红星为清香系二锅头工艺,是大清香白酒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抱团发展的角度看,如果京津冀白酒企业能够与汾酒一道,形成黄河名酒带清香阵营,无疑可以借助黄河文化,壮大清香整体品牌内涵。
因此,我们今天提到黄河名酒带,在地理上可以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中部、山西全境、陕西大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等广大区域的白酒企业所构成的阵营。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汾酒、西凤、河套、骆驼、互助青稞、仰韶、宝丰、杜康、衡水老白干、牛栏山、红星、津酒、扳倒井等。如果用一个概念来形容黄河名酒阵营,“北酒”是值得考虑的!
自2003年,长江名酒带与淮河名酒带被行业媒体正式提出以来,中国白酒产业产区理论在经过十几年的演变之后,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川黔为代表的长江名酒带分化为以四川为主导的长江名酒带和以黔酒为主导的赤水河谷名酒产区。淮河名酒带在2004-2008年扩大为黄淮名酒带。在2008年之后,黄淮名酒带联盟组织解体,河南的仰韶、山东的扳倒井等开始致力于围绕黄河文明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洋河、古井、今世缘等继续倡导淮河名酒产区特色和优势。淮河名酒产区开始从分散走向聚焦。
因此,在当前,如果以产区解读中国白酒产业,那么在事实上产区的划分应该如下图所示:
1、以河流为支撑,中国白酒产业可以划分为长江名酒带、赤水河名酒带、淮河名酒带和黄河名酒带四大产区。
其中,长江名酒带区域跨度较大,以四川为核心,辐射到湖北、江西等地,主要企业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黄鹤楼等老名酒企业,以及稻花香、白云边、枝江、四特等新名酒企业;
黄河名酒带跨度较大,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主要包括汾酒、西凤等老名酒企业,以及河套、互助青稞、仰韶、扳倒井、衡水、牛栏山、红星等新名酒企业;
赤水河谷名酒带高度聚焦,主要集中在贵州茅台镇的赤水河两岸,并延赤水河向外辐射到四川泸州二郎镇。代表企业有茅台、郎酒、董酒这三个老名酒企业,以及习酒、国台、金沙等新名酒企业;
淮河名酒带高度聚焦于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宿迁、淮安、亳州、商丘、蚌埠等地,代表品牌有古井、洋河、双沟、宋河四家老名酒企业,以及今世缘、口子窖、金种子等新名酒企业。
2、产区概念的形成,既与白酒产业酿造工艺本质有关,又是60多年产业政策及竞合关系的共同导向。
3、基于产业竞争战略考量,白酒产区的界定是笼统的,受制于企业实力及竞合需要此消彼长,并非一成不变。
4、黄河名酒带的概念虽然现在尚未明晰,但她确是一个客观存在。需要深受黄河生态及文化影响的白酒企业从战略高度,齐心协力,共同探讨。
从古至今,中国消费者对好酒最重要的判断依据是闻香,香气幽雅舒适,香而不腻为好酒。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酒的香气物质来源于酒体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决定白酒的香气。地理生态决定微生物菌种的自然属性,而酿酒工艺则会对酿酒微生物做出不同选择,进而影响酒体风格。
解放前,受制于交通条件,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资交流比较困难,酿酒人更倾向于就地取材,依托于地理环境,逐渐完善酿酒工艺。因此,虽然都是采用粮食制曲、发酵,但不同地域的白酒酿造工艺是独特的、自成一体的。这也是1953年,第一届国家名酒评比会议评定出“汾酒、西凤、茅台、泸州老窖”老四大名酒的主要依据。
而老四大名酒企业对自身酿酒技艺的优化则为日后“浓、清、酱”三大主体香型概念定盘铺平了道路。1979年,第三届名酒评比会提出依据香型评选名酒,并按“色、香、味、格”四个标准为白酒打分,其中,“色”为10分,“香”为25分,“味”为50分,“格”为15分,这最终在白酒产业形成了“浓清酱”三大主体香型并列的格局。
1970年代之前,清香型白酒市场最为庞大,占比为70%左右。1970年代之后,浓香型白酒市场放量,逐渐取代清香老大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华东、华北地区原本生产清香型白酒的企业逐渐开始由清香转向浓香。这个过程中,山西、京津冀白酒企业坚持了清香型工艺,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逐渐形成了以浓香型为主导的板块,而内蒙古的河套酒业则是北方最早由清转浓的企业。
1990年代,川酒大流通,形成了川派浓香一统市场的格局,包括苏鲁豫皖在内的浓香型白酒企业也纷纷通过到四川购买原酒,或者在酿造工艺上向川酒学习,做川派浓香。浓香型白酒风格雷同,竞争激烈,在浓香型白酒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四川白酒牢牢把控市场主导地位,其他板块的浓香型白酒企业则处在竞争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黄河流域的内蒙古河套酒业从产品风格方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发挥自身曾经生产清香型的优势,走清浓香型风格结合路线,开创了“淡雅”型白酒。与川酒的浓郁型浓香在风格上形成了显著不同。另外,淮河流域的洋河酒厂,同样创新出“绵柔型”白酒。
淡雅型和绵柔型白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大家族,但是根据产区不同及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需要他们在“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香长”的浓香型风格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香型风格,进行大胆创新,降低了酒体的“浓郁”感,在“绵甜柔和”方面获得突破。而在事实上,两者在风格上虽有细微差异,但彼此十分接近。
如果结合诸多专家意见,绵柔型的口感上可以用“绵中有香”来形容,味觉体验优势明显。按照第三届名酒评比中“色香味格”的评分标准,白酒消费是从“重香”向“重味”转型。那么作为中国白酒产区重要一极的黄河名酒生态产区,其酒体风格又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黄河流域白酒风格在1970年代属于清香型,按照第三届名酒评比对白酒香型的划分,清香型白酒的酒体风格为“清香纯正 诸位协调 醇甜柔和 余味爽净”,其核心概念为“正”。“正”有“正本清源”之意,表明清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传统特色。在黄河名酒阵营中,汾酒、衡水、牛栏山、红星等企业依然坚守清香型酿酒工艺。代表着清香型白酒的“纯正”风格。
近年来,随着白酒消费的多元化,消费者口感的复合化,香型融合趋势加快,为了增加口感的复合性,香型之间的融合趋势加快,白酒去香型的趋势特别明显,从建国之初的无香型,到1979年划分三大主体香型,再到当前的去香型化,都是符合白酒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香型融合趋势之下,清香型白酒企业开始借鉴其他香型酿造工艺,或在勾调环节融入酱香型或者芝麻香型调味酒,以增加酒体的醇厚度和雅致感。
西凤酒作为黄河流域名酒企业代表,在工艺路线上兼具清香型的制曲工艺和浓香型的发酵工艺,丰满了自身作为凤香型白酒代表的产业地位。凤香型白酒的专家评语为“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
自199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还有多家企业完成了由清香到浓香的转型,但是受地理环境及传统工艺的影响,这一地区浓香型白酒在风格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清浓结合的个性,被称为浓香系-淡雅型白酒。专家对这一地区淡雅型酒体风格的描述为“窖香幽雅、绵甜醇厚、谐调甘爽、味净香长”。
从专家评语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浓香型白酒产品与川派浓郁型浓香白酒相比,酒体更加绵甜,而与淮海流域浓香型白酒相比,酒体风味更加净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色。其中“纯正”“净雅”的概念价值巨大。
根据说文解字:雅者,正也。“雅”既是“正”的意思。表明黄河流域是中国白酒工艺之源,是中国白酒文化之根,是中国白酒品质之魂。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黄河名酒带虽然可以划分为清香系、凤香系和淡雅型三大流派,但是三大流派在酒体风格上却有着诸多相似性,都突出了酒体风格的“雅”和酒体风味的“净”。
再结合1979年酿酒专家提出的“色、香、味、格”为白酒打分的标准。我们就可以用一张图来形容中国白酒产业四大产区的不同风格特色。
从赤水河谷酒体风格的酱香突出,到长江上游川派浓香的窖香浓郁,淮河名酒带的酒体绵柔,再到黄河名酒带酒体追求风格上的雅致,风味上的净爽,既完整的体现了中国白酒生产与地域环境的密切结合,并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形成酒体风格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所谓品质有高低,风格无高下,对于白酒而言,尽管风格特色各有不同,但是都严格恪守了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的酿造本质,不同酿酒师的酿酒智慧也融入其中,共同助推中国白酒四大产区的形成。
酿酒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产业,是农业的延伸产业,高度依赖地理和气候,并在漫长的产业进化中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酿酒工艺,形成不同的酒种。
白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都是世界著名的烈性酒。其中,白酒为中国独有。白酒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被称为中国国粹。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这在地理上奠定了白酒产品物理风格的多样性。而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传承,也赋予了白酒产品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理解黄河名酒风格的形成,需要从物理属性和文化属性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山脉众多,东西高差悬殊,各区地貌差异很大,又由于流域处于中纬度地带,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影响情况比较复杂。总的看来,黄河流域在地理、气候、物产、文化方面具有以下四点共性特征:
第一、四季分明,温差悬殊。
与川黔地区相比,除河源地带及上游部分地区之外,黄河流域,尤其是产酒区绝大多数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节差别大、温差悬殊。白酒的发窖、制曲、存储都要经历四季变换,冷暖交替,酒体微量元素能够缔合充分,酒体的平衡感较好,风味多样、风格雅致。
第二、降水偏少,蒸发量大。
黄河流域降水偏少,蒸发量大,整体属于气候干燥地区,微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适中。这是形成清香型白酒清雅型酒体风格的主因。
但是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由于有丰富的黄河主支流水系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河谷湿地环境,山东北部地区受海洋气候影响,降水量有所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为这两个地区生产淡雅型浓香型白酒提供了气候上的支持。
第三、光照充足,辐射较强。
黄河流域地处高纬度,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全年日照时数一般达2000~3300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之间;仅次于日照最充足的柴达木盆地,而较黄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普遍偏多出l倍左右。
光照资源为黄河流域粮食生产带来更好的光合作用,因此,黄河流域是我国优质小麦、高粱的主要产区。在酿酒生产中,小麦是制曲的主要原料,高粱是优质的发酵原料。在历史上,优质的高粱、小麦产区为黄河流域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称。青海互助青稞酒业以种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稞为主要酿酒原料生产的青稞酒为黄河名酒带一大特色。
第四、酿酒历史悠久,工艺千锤百炼。
在历史上,清香型白酒是黄河流域主导风格。清香型白酒长期的饮用习惯是黄河流域“重‘味’轻‘香’”的白酒消费习惯。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肉食增多,消费者饮食倾向开始由“吃荤”向“吃素”转化,这反应在白酒消费上,就是从“吃香”向“吃味”转移,绵柔型、淡雅型、净雅型白酒市场份额增加。
在自然与人类的双重选择下,黄河流域及黄河文明生态圈内存在着包括互助青稞,山西汾酒,陕西西凤,内蒙古河套,河南仰韶,河北衡水老白干,北京牛栏山、红星,山东扳倒井等为数众多的名优白酒企业。它与长江名酒带、赤水河谷、淮河名酒带共同构成了中国白酒产业四大产区,是中国白酒产业整体板块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10到20年间,长江名酒带、淮河名酒带、赤水河谷名酒带先后以各种形式被明确提出,并通过产区竞合加快了白酒产业链的整体进化和升级,促进了产区集群发展。但是黄河名酒带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确认,虽然也有多家企业以不同形式发出各种倡议,呼吁黄淮名酒带白酒企业形成联盟,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统一的组织力量,这一战略一直没能得到有效实施。
长江横贯中国南方,沿线流域、尤其是四川的宜宾、泸州一带,白酒企业众多,从而形成了长江名酒带。而赤水河属于长江的支流,穿越云贵高原之后,在贵州的仁怀市、习水县,四川古蔺县,集中爆发,形成了赤水河谷名酒聚集区。相比较四川的长江名酒带而言,赤水河谷是个小产区,但是小产区却酝酿了大品牌茅台。当川黔两省白酒企业达成共识,携手打造涵盖以泸州、宜宾、遵义(仁怀)为核心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国白酒长江名酒带的产区效应将会进一步放大。
淮河拥有27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流域之内酒企众多,支撑起了淮河名酒带。自2003年淮河名酒带产区概念提出之后,在江苏洋河、今世缘,安徽古井、口子窖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这一产区在黄金十年得到快速发展,洋河蓝色经典、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等品牌快速崛起。产区协同效应不可忽视。
如同长江、淮河一样,黄河是横贯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在其流域范围内,同样拥有众多酒厂。从黄河上游到下游,这些白酒企业就如同穿在母亲河黄河上的颗颗珍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黄河名酒带。
这些不同的白酒品牌在风格上都有着风格上的“雅”和风味上的“净”的共性,但是由于它们之间酿造工艺不同,加上黄河流域生态的多样化,又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不同品牌的独特个性。正是这种个性赋予了这些品牌打造区域市场的竞争优势酒。研究黄河名酒带企业可以发现,这些品牌大都拥有强大省级的根据地市场,比如互助青稞在青海,河套在内蒙,汾酒在山西,西凤在陕西,绝对都属于一股独大的品牌。这就决定了这些品牌拥有天然的抗风险、抗打击能力。
而从聚合产业集群效应看,黄河流域及黄河文明生态圈内名优白酒企业若能联手共同打造黄河名酒产区,在长江以北,尤其是西北、华北、东北、及中原地区等广大地域内形成共振效应,那么这不仅有助于黄河名酒带整体品牌的建立,而且可以推动中国白酒产区概念的整体发展。长江名酒带、黄河名酒带、淮河名酒带、赤水河名酒带,四大名酒带协同发展,符合中国白酒产业未来趋势。
大美·青海—互助青稞酒
互助青稞酒被全国酿酒专家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是以高原特有农作物青稞为原料、由青稞和豌豆适当配比制成的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花岗岩条石发酵窖池和陶缸、不锈钢酒罐为储存容器、清蒸清烧四次清独特生产工艺,以及互助县威远镇特有小气候环境下生产酿造而成。
酿酒所采用的地下井水,其水源主要来源于号称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及原始森林的泉溪,水质优良无污染。酒体具有清雅纯正、怡悦馥合、绵甜爽净、 醇厚丰满、香味协调、回味怡畅的独特风格特点。
绚丽·甘肃—滨河集团
滨河食品工业集团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腹地张掖,是甘肃白酒领军品牌,与甘肃南部陇南徽县的金徽酒共同构成了甘肃白酒品牌的双子座。
滨河集团旗下核心产品滨河九粮液采用高粱、小麦、糯米、大米、黄米、沙米、黑米、绿豆、豌豆。其中,黄米为黄河流域西北高原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又称黄小米。沙米更是特产中的特产,是戈壁、沙漠野生的禾本科粮食,具有高度稀缺性,而其他诸如高粱等也均为滨河集团自有的粮食种植基地生产。
滨河九粮液是依托河西走廊而成长起来的白酒品牌,是甘肃白酒的一面旗帜。所谓河西走廊,即指甘肃境内,乌鞘岭以西,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北侧有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的一个狭长的堆积平原,因处黄河以西,所以称作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甘肃的一张地理名片,滨河九粮液是河西走廊独特地域的产物。
亮丽·内蒙古—河套酒
从太空俯视地球,阴山脚下的内蒙古河套平原镶嵌在黄河弓起的龙脉之上,苍茫而广阔,静逸而神秘。而“河套”的出名,不仅源于一个特殊的地理板块和文化板块,更源于一瓶口碑相传的好酒,这瓶好酒出自河套酒业。
素有北国酒都之称的河套酒业所在地陕坝镇恰好处于黄河“一撇”与“一横”的交汇处,与阴山紧密相连,是湿地平原位置最高的所在。3000多小时的日照时间赋予了这里的一季好粮,独特的地理气候使得这里的酿酒微生物精灵隐藏于土壤之中,“河套酒业,矗立北疆。大河滔滔,草原茫茫。天赋神韵,淡雅浓香”,这便是河套酒业的“一个地方,一瓶好酒”。
文化·山西—汾酒
山西可谓处黄河之襁褓之中,黄河由北及南,顺山西边界而下,行至晋豫陕三省交点之处,又延山西南界而转,依偎山西,揽抱山西,加之汾河支流深入山西,像一只正在爱抚婴儿的手,养育着晋中百姓。黄河路径,滋润两岸,加之山西处昼夜温差相对较大,从而形成了山西物产——汾酒。
“天地玄黄,大河清香”,相比较南方的白酒产区,汾酒所处环境冬季冷而干燥,夏季温和湿润,以及相对封闭的空气流通环境,使得这里的微生物类群较为稀少,细菌、酵母和霉菌等生物在曲药中配比以及在其酒体酿造汇总的相互作用也与其他地区大有不同,酒体纯净而独特。
人文·陕西—西凤酒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八百里秦川之西陲的凤翔县柳林镇,这里地域辽阔,土肥物阜,水质甘美,颇具得天独厚的兴农酿酒之地利,是中国著名的酒乡。
近年来,西凤酒作为白酒行业的“陕西名片”,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自主创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坚持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发出凤香复合型西凤酒,被酒界专家誉为“新西凤实现了中国白酒工艺革命性的突破”。其主导产品西凤酒是中国凤香型白酒的鼻祖,其“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 被世人称为“三绝”、誉为“酒中凤凰”。
厚重·河南-仰韶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位于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源地、国酒之源——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是豫酒典型的品质标杆企业
“悠悠七千年仰韶文化,绵绵八万里美酒飘香”,仰韶酒是中国七千年酒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中华文明可觅的源踪。仰韶酿酒精选高粱、小麦等九种天然粮食为原料,采用“陶泥发酵,陶甄蒸馏,陶坛储存,陶瓶盛装”的独特工艺,辅以古今闻名的醴泉佳水,形成独特的“醹、雅、融”酒体风格。
好客·山东—扳倒井
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高青县,扳倒井酒是其特产白酒。2012年10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扳倒井酒”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集五谷之精华而成玉液”,扳倒井以高粱、大米、糯米、小米等多种粮食为原料,在井窖窖池中,经全固体状态自然发酵,并经高温蒸馏制得。其生产用水采用地下700米处无污染的温泉水,常年保持28摄氏度恒温,晶莹清澈,甘冽净爽,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衡水甘泉多佳酿,历史名酒今更香”,衡水老白干自古享有盛名。
衡水老白干酒以“醇香清雅、酒体谐调、甘洌醇厚、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著称于世。“老白干”三个字是对源远流长、技艺精湛、质量优良、风格独特的衡水酒特色的高度凝练和赞美,是对衡水酿酒人的热情讴歌与颂扬!“老白干”三个字从此与衡水密不可分,衡水老白干酒成为衡水的地方特产而声名远播。
今天的衡水老白干人在秉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不断研究探索与完善,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使产品质量日臻稳定,从而使衡水老白干酒以其典型风格与浓香、酱香、清香型等白酒共立于中华酒林。
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三伏天吃什么汤解暑 解暑佳酿养生汤推荐
月子经典小米粥怎么做 产后恢复小米粥菜谱宝宝辅食自制冰棒 水果酸奶冰快手美味早餐 总有一款是宝宝最爱蒜蓉烤茄子怎么做 在家制作宝宝大人都能吃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