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花花馍——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中的惊艳之作

时间:2017-10-12 11:41:43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在陕西,各地都有做花馍的习俗,花馍成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不开或缺的一个民俗,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陕西,各地都有做馍的习俗馍成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不开或缺的一个民俗,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馍又称面塑艺术,是陕西地区一绝,它是关中地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一个瑰宝,在农村流传至今有千年之余,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同时也是研究陕西民间历史、民俗、雕塑、美学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传陕西关中地区汉族民间有个习俗,那就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他喜庆节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陕西的馍,大的气势宏伟,重约10,小的精巧玲珑,重约半两几,形如豆粒,细若游丝,精致好看,令人叹服。

  很早以前,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场面,在关中地区的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模的高,其中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这些农妇们捏啥像啥,虎就是虎,就是,且要求做的各有神气。虽为静物,却有动感,就像活的一样。

  陕西馍和人生礼仪紧密相联,有的以物言情寄托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有的礼尚往来,代代传习,积习成俗。在陕西民间四时八节走亲访友,婚嫁迎娶表示祝贺,生儿育女以志贺喜,丧葬致哀都离不开馍。人们将他们的情谊浓缩于小小的馍之中。相传农历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农村人几乎家家都要用面粉制作诸如人物、动物卉、翎毛、瓜果等样繁多、技艺精湛的馍,这些馍不仅充实了年节气氛,而且增加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馍的制作工具简单面、剪刀刀、梳子、红枣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陕西的馍大都用精麦发面,它通过用捏、揉、拨、粘等方法,用剪刀、梳子做细部及装饰,蒸熟后上色点彩、然后晾干,做成的馍表面光亮,不易干裂。常用造型多样,空中飞的,地上生的,中游的无奇不有,无所不在。

馍的饰以神态自然鸟虫蝴蝶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新婚夫妇的恭贺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五月端午或满月时,由舅家送外甥一个特制的大型圆圈面,群众叫“曲莲”,上面捏塑着、龙、莲之类,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龙指时运亨通,青云直上;莲指幸福开,喜气迎门。所有馍的内容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它也反映与表现着特定的民族心理格。另外,很多民间艺人在长期的“馍”习俗活动中,不断发明创造,逐渐把“粮画”艺术从围仓、馍中分离开来,充分利用粮食颗粒的形状大小颜色,把一粒粒粮食在木板、瓷器、片等上面拼粘成各种法字体、吉祥图案等,表达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祝福

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馍。如春节蒸大馒、枣 、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 巧饽饽 ) , 形如石榴、桃、虎 狮 、 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馄饨 ;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所有馍的内容象征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它也反映与表现着特定的民族心理格。

有没有让陕西传统文化所惊艳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