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投入1.06亿,他付出所有,要把家乡打造成一个田园综合体

时间:2017-11-07 07:06:24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导语:

燕窝湾村是全国贫困村,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环境乱差。曾生于斯长于斯的徐志新,7年前主动请缨,从北京回到家乡建一座生态农庄,先后投入1.06亿,为这个国家贫困村的美丽蝶变拉开了序幕。

燕儿谷,让人一听就上了这个名字,脑中立刻就有了“落独立,微雨燕双飞”“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画面感,还没去就先多了几分好感。

阳如画,碧空如洗,我们来到燕儿谷时,正是天最美的时刻,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居,掩映在楠竹和香樟树中。一排竹篱紧紧环抱着盆景园,旁边种满了雏菊,把竹篱点缀得富有生机。

竹林深处,皂荚树下,徐家老屋,一群人正在随意地喝聊天,村后不远的山岗上,一座徽派风格的养老院,墙、瓦,简洁而素雅,让人有一种想要回归宁静的渴望。

踱步在燕儿谷,感觉就像置身于画中,小径,古树,,不远处是梅园、竹林和湖泊,总觉得有一片地方藏匿着幸福的童年。

登临后山的观景台,眺望延绵不绝的群山,俯瞰郁郁葱葱的林园,呼吸着风吹送过来的香甜气息,旅途的疲劳一扫而尽。

我不禁想,是谁把这个不为人知的偏远小乡村,建设得如此有特色?这里既保留了乡村的传统与古朴,又有现代园林的设计感。

依托乡村传统,尊重乡村自然风貌,将现代元素成功糅合进传统乡村,让乡村人住得更惬意,让城市里的人愿意体验乡村生活

这一切不正是未来新农村建设所要达到的最理想的效果么?

临近晌午,我们终于见到了谷主徐志新,他面容清癯、风度儒雅,有一股属于知识分子的文气,眼神亲切又带有一种理的犀利。

我想,他一定能解答我的这些疑问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几步的选择,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徐志新,燕儿谷谷主只是他的身份之一,他同时是北京地平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导师。

7年前,年届不惑的他,可谓春风得意、事业有成,他完全可以继续在法律的道路上走下去,成为司法系统一枚耀眼的新星,以他的智慧,前途不可限量。当然,那就会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了。

他做出了一个让身边的亲友大一惊的决定:回到罗田老家去!他要在自己的出生地湖北罗田燕窝湾村组建一个生态农庄。

这绝非一拍脑袋就做出的冲动决定。律师的身份让他经常与政府单位打交道,他了解到:罗田当时的发展虽然缓,但是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国家会启动一些政策以及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好长江中下游的生态资源,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则作为其主要发展产业。

虽然当地政府一再倡议,但无人敢接下这个重担,就在那个时候,徐志新只觉得中迸发出无限的自信与激情,他主动请缨:“我来试试!”

他想要带,转变罗田的产业结构,转变三农的经济增长方式,做一个转型示范的标杆农场,带领家乡百姓共奔致富路。

虽说他早有心理准备,知道这绝不是投一点,也不是一年两年能产生效益的事。对此,他专门请来了行业内顶级的规划设计师来帮他出谋划策,设计师绕着凋敝的小乡村走了一遭,只问他一个问题:“能不能持续地投8年?”

他二话没说:“没问题!只要我没挂在墙上就可以,只要我还在,一定把这个项目搞下去,而且一定能搞好!”

他指着身旁的叶总,对源味君说:“当时叶总陪着我,租的第一亩田,栽的第一棵树,他是跟我创业到现在的人。我曾跟他们开:‘总有一天,中央会派人过来的,国家领导人都要来。’”

事后证明,他说的这一切都成了现实。

他用智慧与才干成功地说服了身边所有反对的声音,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每一步的决策方向都是正确的。

在这么多的身份之间转变,源味君好奇地问他:“之前做律师,对你现在成为庄主有没有什么裨益?”

他一乐:“这个还真有,了解政策、法规,让我对农业政策法律有一个预判,所以在顶层设计、公司发展方向上有一定的前瞻,方向不会错。另外,当律师让我心中有正义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乡风文明、基层治理能够做得好。”

在他的家乡,徐志新无疑是一位风云人物。他祖居古庙河(今匡河镇)竹林坳,祖上出过举人。20世纪60年代因为修莲河库举家迁到了燕窝塆。

1969年,他出生燕窝塆,9个月时患了一场重病,他得了脑膜炎、膜炎,危在旦夕。贫困的父母无力诊治,只能尝试各种民间偏方,却未有丝毫好转。

住在林家咀的外婆得知消息后,心急火燎地赶来看望外孙,把刚满一岁的他带回林家咀。或许是外婆的虔诚感动了上苍,他神奇般地战胜了病魔并恢复健康,从此就留在外婆身边一直待到12岁。

在外婆的悉心呵护下,他在林家咀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夏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游泳天上山捡桐子,搞小收,冬天上山拾柴火。春天来了,他和伙伴们在田野和山岗上奔跑,秀美的山村风光,是留在童年记忆中最美的画面。

正是由于这份美好情愫,让他在外读、就业期间,对故土的一、一树一木无不常常惦念、萦绕在心。

也正因为此,在建设农庄时,他特别强调农庄与燕窝塆的和谐共生。在保留村庄的道路、系、山林等原有面貌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村舍,没有刻意让其整齐划一,一栋栋小别墅似的农舍,散落在几个山塆间,依山面河,迤逦而来,农庄改造的部分也注意自然融合。

他开辟了一个梅园,初冬时分,12公里长的燕儿谷,几万株争奇斗艳。此外,还有6000多株梅的梅岭,还规划有樱园和海棠园,过去景观乏善可陈的山村变成了四季鲜盛开的农庄。

△昔日荒地

△如今已是一片

△昔日荒山

△今日梅岭

当源味君问到目前的营收情况,他坦诚地回答:“7年下来,我们前前后后投入1.06亿,我为此都有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发,说实话,今年的投入能收回来就谢天谢地了,但我相信明年一定能盈利!”说这句话时,他一如往常的自信。

在源味君走访的许多农场,农场主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谈到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但在燕儿谷,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徐志新的身边,围着一大群年轻而有活力的公司管理层员工,其中不乏武大、华农等高校的硕士毕业生,我不禁好奇地问他:“这些人才愿意留在农庄,这全靠的是您个人的人格魅力吗?”

他开心地了:“应该说大家对我确实有信心,但更大的原因其实是大家对三农有感情。我对他们就是按照懂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模式培养的”。

源味君又问道:“这7年来,你一直在投入,给家乡建公厕、猪栏、垃圾池、改良土壤、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为农村的生态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但是仅仅有生态是不够的,怎么盘活农村的经济?”

他缓缓地说:“这个其实也不难,想把人引进来,首先必须把生态搞好,给他一个来这的好环境,我们这没有长城、没有兵马俑,也都是“非著名”景点,生态环境发展尤其重要,好的生态能让城里人心向往之,他们来了,自然经济也就盘活了。”

“你下午5点多钟,准时到徐家老屋,会看到2000多只鸟飞回到竹林中,为什么选择徐家老屋?它们喜欢这的环境,这里让鸟儿有安全感,而且我们不用农,它们有很多虫子可自然愿意飞过来。良禽择木而栖,动物如是,人也如此。”

“现在农村的情况是,一流的人不回来,二流的人留不住,三流的人出不去,但在我这,他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电工、建筑工在我这干活就有,又何必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大学生也乐意参与燕儿谷的创业,本村的当地人也愿意回来就业创业,就都回来了。”

据了解,考虑到乡村生活的特殊,燕儿谷采用了大集体时代的记工分方式,即将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几个时间段,报酬按小时计算,村民可自主选择上班时间段,村民不仅实现了灵活就业,还能照顾家里工作。这种以服务村民为目标方式,是农庄的一大管理特色。

在采访中,他一直强调:农村要有未来,一定要引进人才,所以他特别支持青年大学生的创业,还以个人的名义设置“法制地平线奖学金”,用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创业。

在源味君采访的同时,滋农生态团队的CEO李想也在与徐志新洽谈亲子项目的合作,徐总一再强调:“我相信滋农的实力,但我更看好李想你们这样一群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轻人,而且,我也愿意提供这样一个双方共的平台。”最终,双方圆满达成了合作。

今年底,滋农团队将进驻燕儿谷,为燕儿谷订制亲子活动路线,打造自然教育课程。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上这样一个充满情画意的美丽乡村。

徐志新告诉源味君,他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家乡的生态资源,转变乡村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帮助当地老百姓增收脱贫致富。

从2010年栽下第一棵树开始,燕儿谷农庄走过了7年的路程。2015年,燕窝湾村被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作为美丽乡村两次登上央视新闻,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2017年,他荣获首届湖北改革奖“个人奖",这个奖项,全省仅有10人入选。随之而来的,是燕儿谷品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从农庄创办以来,每年重阳节和春节,徐志新都要宴请村里的老人,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延续了乡村社会尊老的传统。

在他办公室橱里,摆放着一张他和村里老人的合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容,他提到这些老人时,就像谈到自己的外婆一样,他记得每个老人名字年龄,还有老人好。

养老,是燕儿谷的一张大牌,徐志新要建一个返乡养老村,这是燕儿谷“乡村振兴计划”之一,“我们的养老园叫‘燕园’,我们就读第四声,燕子的燕,顺便抱一下北大的大”,他幽默地解释。

将来会有更多这样的养老园,我们甚至可以以百家姓来建,每一个姓氏拥有自己的一片庄园,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家谱,知道自己姓氏缘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

每家门前一大块坪,几亩地,一个院子,一条,一丛鲜。在阳光下,大家可以喝一喝,吹一吹风,聊一聊天。

他很清楚,未来的乡村无论怎样变化,传统的乡土文化的根基不能变,新的乡村应该有相适应的新文化,而新的乡村文化必须也应该是从传统的乡土文化中滋生。

新乡村除了看得见山,望得见,记得住乡愁外,还应该是一个和睦温馨的乡村熟人社会,人们彼此,相互关照,不仅幼有所教,老有所乐,还应有丰富高雅的精神生活

他最向往的情景莫过于孔子的弟子曾晳在描绘自己志向时说出的那一句千古名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服已经做好穿上,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大伙儿一起唱着回家。

这一种闲适而又充足的惬意感,令人深深地沉醉。

当我们老了,一定想找到这样一片土地,我们可以安放我们的乡愁,我们可以和记忆中的乡村一起老去……

在这个社会,总有一群人愿意站出来,扛住所有的压力,以“虽万千人吾往矣”的精神,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让后人得其荫护,有枝可依,有枝可栖。

一如徐志新,在功成名就之时,散尽家财反哺故园。燕儿谷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农庄而存在,它作为一个标志美丽乡村建设模板,对整个农村经济与生态的发展,都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农场主+(farmerpro)

文章投稿/转载/自媒体合作请联系微信:yuan-xiaosi

农场考察/农人专访请联系微信:lsh287806652

业务咨询/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tudouge1978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