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看电视的家长 你错了!

时间:2017-11-08 06:04:08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近一两年,我身边颇有一些朋友小骄傲地告诉我:他们从来不让孩子看电视,有乔迁机会的,甚至干脆把电视从家电目录里拿掉了。他们说得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语重心长,我却听得怒火中烧、愤愤不平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近一两年,我身边颇有一些朋友小骄傲地告诉我:他们从来不让孩子电视,有乔迁机会的,甚至干脆把电视从家电目录里拿掉了。他们说得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语重心长,我却听得怒火中烧、愤愤不平、遗憾之极。

这绝不是因为少儿电视节目是我们谋生的碗,真的是为那些被剥夺了看电视权利的孩子们鸣不平。

各位,下面,请允许我在罗列朋友们拒绝电视的几大原因的同时进行一一反驳。

电视节目三宗罪之一“内容肤浅 情节搞

朋友说:你看看那些动画片,简单幼稚,毫无营养,可到令人发指!

朋友,话到此时,我想起电影《不见不散》里葛大爷扮演的姚远对徐帆说的一番话。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徐帆要出差,委托葛大爷代课,给一群美国的华人小孩教中文。徐帆回来的时候发现葛大爷教孩子们老北京见面打招呼呢,徐校长很生气说葛大爷没正形。葛大爷是这么说的:“他们中国话还说不利索呢,我给他们讲《荷塘月色》他们也得听得懂啊,我认为,培养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片子是喜剧,话说得在理。

人,作为智慧生命体,认知世界是有过程的,由表及里,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儿、幼儿、少儿,不同的身心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理解能力和兴奋开关。作为一个成年人,觉得情节简单故事荒诞,这并不构成判断儿童电视好坏的绝对依据。要说荒诞,一个和尚带着一只猴子、一只猪、一个大胡子鬼,明明徒弟们个个都会飞,偏偏骑着个马一路打妖怪,算不算荒诞?可是,一部西游,代代相传,讲正邪分善恶,道理讲的是仁义礼智信润物无声,故事编得是跌宕起伏,让人百看不厌。好看好看看不看?我相信,咱谁也没少看!所以,重点不在荒诞,更要看它在简单和荒诞背后,是不是有内涵,有精神,有意义,有价值。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逗小朋友有个小戏法,把脸藏在自己掌后边,突然露出来,再配上各地不同的象声词,简单重复,屡试不爽,每每出,小朋友紧锁的小脸立马欢乐开怀,可是要逗大人开心也用这个法子,基本会被判定为神经病。

道理就是,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得用不同的招数,不能一套神龙十八掌打天下。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像央视少儿频道这种专业儿童电视机构,里面一大批经年累月天天研究儿童心理幼儿教育,有信仰有担当的专业电视人起早贪披星戴月地做了很多有内涵有温度的优秀儿童电视节目,您喜欢,或许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您长大了。

回想一下,您小时候看《七龙珠》、《圣斗士》、《恐龙特急克塞号》的时候,令尊令堂也跟着一起转圈变身念咒语么?同理。

别跟我说您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比现在的强多了。《警长》、《天奇谈》、《葫芦娃》是不错,是好看,是精品,可是,抛去先入为主的心理因素和昨日重现的恋旧情怀,从制作层面来看,现在也颇有一些精品可与比肩。 比如,央视动画出品的《小鲤历险记》、《棉云朵妈妈》、《儿子与小爸爸等等。而这些,因为身为家长的您,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地看,就被一棍子打死,何其冤枉!

电视节目三宗罪之二“毁三观”

朋友说:你看看那些综艺节目明星八卦游戏说的话,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朋友,暂且不说是不是有些电视节目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咱们就从逻辑上说说

从逻辑上说,当今国内,上星卫视几十家,各种频道几百家,栏目节目多如牛毛,数以千计。从概率上说,这些电视节目的综合质量模型应该属于“纺锤型”分布,也就是说,精品节目和特别糟糕的节目在两,都是少数,中间的大肚子是一大批有优点缺点电视节目们。

这就像个市场,奶,品种琳琅满目,质量良莠不齐,其中,或许有些假冒伪劣抑或违法乱纪的食品添加剂什么的,但是其中自然也有色香味俱全,好看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逛市场的您,自然不会不加选择来者不拒,即便像我这样疏于家务的糙老爷们,也知道看看新不新鲜,比比便不便宜。

再者说,电视节目也有个所谓“观众细分”,人家明明是做给成年人看的娱乐节目,从语言风格到话题设置再到表现方式自然未必适合少年儿童。拿音乐打比方比较理解,有嘻哈摇滚R&B,同时也有儿童谣识字什么的。

还是那句话,大型的专业电视机构,就像央视少儿频道这样,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电视节目,再根据不同年龄孩子作息规律进行科学编排合理播出,给孩子多少帮助,省家长多少心思,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因噎废食不免可惜,择其善者而观之,逻辑可行。

电视节目三宗罪之三“线播出 被动选择

朋友说:现在都是上网看,想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看,电视播出时间都是固定的,太死板……

话说,魅力中文,博大精深,规律和死板,在很多时候,本就是同一现象不同情感语境下的不同表达方式

网上点播固然机动灵活,但是,这种随意对于观众来说,毕竟也是双刃剑。放下主观选择的结果是否一定足够的科学合理不说,固定时间播出的相对固定主题的节目,可以帮助构建一种我们称之为“约会感”的心理效果

举个未必完全恰当的例子,上大学食堂的时候,我自己给自己定的,每周三和周六的晚上,打一份红烧。当然了,这主要是因为顿顿有点消费不起,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但是那种感觉,到了周三傍晚端着盆走向食堂的那种兴奋、期待,排队的时候唾液腺就已经火力全开,看着进了碗,迫不及待地先放一块在嘴里,舍不得嚼舍不得咽,跟似得含着,让的香气充满口腔溢入鼻腔,在每一个味蕾和嗅觉细胞的表面徘徊。回到宿舍之后,一阵风卷残云,最后恋恋不舍地把最后一块放到嘴里,闭上眼睛,细嚼咽,齿颊留香,那叫一个满足!然后就开始期待下一次重逢。

用一个那会没有的词,这就叫“获得感”。现在,工作了,挣了,山珍海味不敢说,顿顿红烧还是没问题的,可是,仔细想想,有多久没有找到当年每周两次红烧那种感觉了?久已!

说了这么多,就是解释所谓规律和期待感对人心理影响

在这个方面,网络点播,似乎难以承载,而电视节目,则天然具备。比如,少儿频道最近几年在暑期周六晚上七点播出的《最野假期》,就营造了这样一种“约会感”,有观众留言说,以前都是孩子看动画片,大人机,或者上网看剧什么的,家里安静得都没人情味了。后来跟着孩子一起看了一会《最野假期》,发现这个节目挺好,全国各地的风光,新鲜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润物无声的道理,所以,后来每到周六,全家早早,全家人像十几年前的家里一样,一边果,一边看电视温馨,其乐融融。找到了久违的“家的味道”。

看看,一个电视节目,让家庭生活有了一种“仪式感”,请允许我们荣幸并欣慰三秒钟。

还记得七八十年代,电视刚刚走进我们的生活,那时候,可不是家家有电视,家属区里的每栋楼配了一部电视,锁在大箱子里,每天晚上,大姑娘小媳妇儿,老爷子小孩子,里三层外三层,早来晚走,看得那叫一个,那会看的是《魔域桃源》、《沈珍珠传奇》、《渴望》、《便衣警察》、《大西洋底来的人》什么的。那会信号不好,天线还经常被熊孩子们鼓捣坏,导致屏幕下雪有声没影成了家常便,即便如此,看客们依然风雨无阻乐此不疲。

每天晚上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播什么节目什么时候是《为您服务》,什么时候是《请您欣赏》,什么时候是《广而告之》,大家都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到了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每天晚上孩子放学了,家长下班了,一家人,围着桌,看着电视,听听新闻,聊聊一天的经历家长里短的故事,那会每晚必看的有《评联播》、《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七巧板》、《大风》、《倚天屠龙记》、《东京故事什么的。那时候,世界上十几个主要国家的元首名字我张嘴就来,电视广告背得比课本都熟,一心想赶长大当个神探亨特什么的……

(每周二下午电视停播是最难熬的时间

如今,日子越过越好,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足,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却渐渐少了,少了亲昵,少了欢聚一堂,少了“家”的味道。连大人孩子电脑某PAD,人一个,睡觉厕所都不带抬的,自己看自己的,自己自己的,自己,自己,不跟亲人聊剧情,只跟网友弹幕。难道这就是我们期待并追求的现代生活么?我觉得不是的。

网络时代,轰轰烈烈地来了,势不可挡,也没必要挡。它是趋势是方向,甚至是方法习惯生活方式。我们享其灵活,用其便利,乐其无穷的同时,是不是也该乐定思乐,扬长避短。

用个不时髦的词,叫“做它的主人”。

最后,我隆重建议大家,试着放下各自的小屏幕,跟家人一起,找一个适合全家一起看的节目果,喝着酸奶也行,看看,聊聊,制造一段属于全家人共同的时间和空间,为自己的家庭,定制一点“仪式感”。

当然,如果节目不好选,我可以推荐一个,不久之后,央视少儿频道会推出一档原创的文博主题节目叫《在博物馆》,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听故事,长知识,长见识,温情家庭建设,或许可以从这个节目开始,试试。

撰稿:司晓峰

1978年生人

小时候想当木匠

后来想当建筑设计

再后来

毕业于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

差点成为工程师

2002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工作至今

编辑:冯菲

本文来自央视少儿,欢迎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哦~)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