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徽杭古道,走过皖浙天路,探寻徽州之源,自在绩溪

时间:2017-11-08 04:04:01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前言

一个人,一座城。

说不上“倾城之恋”那般任,但于我而言,一个人,就会想要了解他从小生活的那片土地,想去感受他曾经生活的地方,想知道那里有着怎样的历史和故事。所以,每次去徽州,我都是特别期待,怀揣着小激动的心情,这一站终于来到了绩溪。

说起来这是我的第二次“到达”绩溪,但第一次真的停留在这个城市。上一次是我们刚认识的时候,绿皮从合肥到山,路过绩溪。那时候的,停站时间也很长,我们可以下来舒展下,记得我还开说要不要到对面去给他买点橘子,他竟然一瞬间明了我的着说要买也是他给我买。

这些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的小故事,然后我们就在一起两年多了,终于,我们又回到了绩溪。

自驾绩溪

这些年陆陆续续其实都已经去了不少徽州区的市县,经验告诉我们,自驾游会是比较轻松方式,尤其是在绩溪这里有一条非常出名的自驾公路——皖浙天路,沿途美景美不胜收。所以这一次,我们特别约了几个绩溪当地的小伙伴,来一场属于三日三夜的自驾之旅。

景点&行程安排

绩溪景点很多,我们挑了几个比较兴趣的,根据位置,方向顺路的组合在一天内去了。

day 1 家朋乡梅干岭 + 皖浙天路 + 尚村晒

day 2 胡开文徽墨厂 + 徽杭古道

day 3 龙川古村 + 胡宗宪故居 +紫园

家朋乡梅干岭,摄影胜地原是英雄故里

家朋乡这个地方,喜欢摄影的人应该都会听说过,境内景色实在是美,春山拱秀,流光,群峰环峙,挚若擎天,因而被众多摄影家推选为摄影胜地,近年更被打造为摄影小镇。据说每年春天盛开的季节,这里更是非凡。

要看美景就不能偷,一大早我们就从县城出发,开大概是三四十分钟到了日出最美的梅干岭观景台。非常幸运够赶上了时机,太阳躲在了山峦后面,还没有完全跑出来,挡不住的光芒远远洒在村落和有点金的树梢之上,蓝得特别通透的天,与灰的马墙相映,近处梯田上云烟雾绕,也许是清晨未散的雾,也许是村里飘来告知新一天又开启的炊烟。眼前之景,俨然一副传统的徽派墨画,又多了几分大自然才能调出来的颜色。难怪有人说美得不敢眨眼。

美景稍纵即逝,还来不及感叹,太阳就已经完完全全跳出来,光芒耀眼。以前不明什么这么多人衷于早起,翻山越岭,只为看那一眼日出之景,来到这里我才明,为了这一眼的努力绝对是值得。清晨的太阳仿佛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能唤醒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希望。这种感觉,就好比我刚从南方过来一下子未能适应山里清晨的微寒,还在呵气搓着心,突然阳光照耀,马上感觉到温暖。

家朋乡这个名字,初听时觉得有点台湾的文艺气息,家朋,就像是一位邻居哥哥的名字,十分亲切。后来查看资料,才知道原来真的是一位年轻小伙子的名字,他不仅仅是邻居哥哥,更是一位英雄。他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许家朋烈士。这儿是他的家乡,原名“坎”。1957年为了纪念烈士,才改名为家朋乡。

清晨的山,是温柔的,清晨的雾,也是温柔的。家朋乡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切都很美好,嗯,矫情点说,就是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离开家朋乡,我们一路前行,正式进入皖浙公路。

皖浙天路,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

皖浙天路位于安徽省绩溪县,起始于家朋乡,贯穿整个荆州乡,与浙江省临安市倒上线互通。这条公路的海拔最高处达1158米,是华东海拔最高的盘山公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皖浙天路”,更被誉为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

公路沿线皆为风景,古村落、古民居、梯田、峡谷、瀑布、云海,比比皆是,如同一幅巨轴山画卷。春夏冬,沿途景色因季节各异,风景胜绝一方,令人沉醉。无论是艳阳高照的晴天,还是风起云涌的雨后,驾而上,你都能收获震撼心魄的美景。

这条公路不仅在自驾圈里走红,也曾是中国绩溪2015马拉松自行骑行大会的赛道,可以说得上是无数自驾好者释放速度与激情的理想去处。

笔架峰,为皖浙天路第一景。此峰顶出五锷,形如笔架,悬空削壁,望不可攀,古人有云:“仰慕原由盘古脊,垂名却为女娲姿。满天风月藏意,四面青山作低题。架上提来绝妙笔,笔尖莫向暴秦低”。

高气爽,在这山路里开真的是爽,一路收获美景无数。只见一处三面环的山丘,原来就是传说中的小九华山。在《中国名胜辞典》中记录:“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修行,因此而得名小九华。”

只见远处一面石山矗立,村民说这是关刀山。这里海拔1100米,远眺犹如刀砍斧劈一般,传说当年关羽大帝穷追败寇,寇逃入此山而不得见,一气之下,关公挥起大刀向山体砍去,于是山体留下深深的刀痕,而大刀则化为巨石,立于耸山溪之畔。锋面古“万古不磨”4个大字,年久湮没。民国27年(1938年)农历闰七月,乡人胡锺吾出资,写“七七纪念”于上。

尚村,晒是每年入冬前的指定动作

天的徽州古村,有着不一样的独立魅力——晒。晒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每一年收之后,入冬之前,利用天的好阳光,晾晒食材,囤过冬,是一项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农活。过去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意般的“晒”称呼。

自古以来,尚村这里就有着“春祈报”,“十雨五风祈大有,四时八节庆丰收”的徽州社屋民俗,源远流长的社屋文化,使天充满丰收的喜庆。房前屋后,勤劳的村民们利用竹编的晒匾,在温暖的阳光里把收后的农作物晾晒在空地上。火红的椒,金玉米,五谷杂粮等在阳光下显得如此绚丽多姿,十分的壮观。远远望去宛如一幅画,美不胜收。

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外出打工,因而村里留守的老人居多,只见一位伯伯蹲在院子里,仔细地挑选食材,他说,好的就晒干留着,坏的就不要了。

没有特别限定种类,只要是天收成的,都可以晒,常见的如柿子、椒、玉米等。

也有晒葵瓜子(还是应该叫葵?)。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原只”晾晒的,大叔说这就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里。晒对农村的小孩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好的事,因为要看着食材不被践踏,往往要在旁边看守一整天,小时候也没有机可以王者农,只能捧着一个葵,一边剥,一边晒太阳。我他说,也许现在皮肤,就是当年晒晒出来的。大叔说,这才是劳动人民的最美肤色。

在这淳朴的村里,其实蕴涵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比如说墙上的标语,竟然是浓浓文艺气息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想,这真的是一句人生哲理,无论是在生活上的追求,还是对情的态度,始终要记住这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胡开文墨厂,炼墨好比炼人生

写了这么多年法,直到来到绩溪才知道原来墨是这样造出来的!中国画里讲究墨的干湿浓淡润之呈现,一副好的墨画,甚至不需要颜料,单靠这墨色的变化,就可以勾勒出世间变幻的风景。而这些行内人才懂的细节,说起来,真的是全靠墨的好坏。

胡开文墨厂是一个百年老店,参观才知道,原来造墨工序非常多,设有雕模、点烟、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个生产工序。这里更是集中了名家制作徽墨的全部技术设备和祖传配方,拥有明清以来历代名家创作雕刻的珍贵墨模七千八百品种,至今保留传统工艺精华——古法工点烟技术。这是炼墨的第一步,也是最的一步。

看似每锭“都是漆漆”的墨,原来有着不为人知的繁复工艺,可谓经历千锤百炼,静候时光的洗礼,才成为一锭有价值的墨。

简单的墨,浓缩了一点儿也不简单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一锭好的墨,追求轻而不浮。轻,这不正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嘛,对世事要看轻,不要过于执着,对自己也要要看,不要自以为是。不浮,则是说我们要沉着造人,不浮不躁。所以说,炼墨就好比炼人生,有着说不完的学问,毕力躬行。

徽杭古道,一步一步走出去的才叫做

来到徽州自然要做好山的准备!走了一段徽杭古道,感受过去交通不便利时徽商和徽州学子外出经商求学的艰辛。

“江南第一关”,自岩至关口经1400余级台阶,关口刻有“径通江浙”的魏体大字,因太平天国是待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关门由四根大厂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从这里开始便是徽航古道的精华部分。

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至于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

徽杭古道在杭徽公路通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里。古道始建于唐,已历经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继”丝绸之路”“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同时,也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是中国第一古道。

古徽州,由于地窄人稠的生存缺陷,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尤其苦耐劳,所以绝大部分徽商出行选择的是乘船或徒步,一代代的徽州人贩运、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徽杭古道即其中之一。清代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也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

如今我们来到这里,不过是耍,而在古代,这条山道,就是徽州人通往想的唯一之路。一步一步,负重前行,也许会迷路,也许会很累,但都不能放弃,只有走出这深山,才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实践自己的想。看着在大山大龄,要是换着生活在现在代的我们,恐怕是没有那种走出去的坚毅和力量,有时候想想都觉得现在幸福来得太轻易,求学,工作,只要努力都会有回报,真的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龙川,胡姓聚族而居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位于皖南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是一个“八分山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村。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胡氏后人居住在此。

曾经是非凡的街,如今显得宁静。

缓缓的流,载着昨夜街人家的想,静静地流向万重大山,也许谈不上是选择,也没有承诺,只有一个流动的信心,向未来前进。

中午时分来到这里,看着屋外晾晒的腊鸡腊鸭,堂前摘老人家,不一会儿就闻到了家家户户的炊火香,让这些百年老街旧宅,散发着亲切又熟悉的生活味道。

作为徽厨之乡,最出名的自然是绩溪炒粉丝。不过我要推荐几款大家可能不曾留意的地道小

绩溪,是绩溪传统酒席的必备之一,真真是老少皆宜。上好的农家豆腐弄碎,辅以沫香菇沫和笋干沫混合搅拌,揉成圆形。下锅,等所有的浮出面才算大功告成。

世间万物就是那般巧妙,这所有一切的化学变化悄然无声又倏忽即成。汩汩的豆腐带着浓郁的香味流下来,满是清新自然的气息。你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和最纯粹的香气撞了个满怀。也许是妈妈们早已将所有的鼓励,安慰,肯定等,都揉进了这里。

相对于技巧,倾注的心意才算最值得回味的。那是的味道,神秘又家常。

挞粿,源于绩溪话ta guo读法的谐音。

旧时徽州人外出经商,山高远,出一趟门要很久很久。为了不在路上挨饿,就会想方设法制作出一些不容易变质食物带着,挞粿便应运而生了。把面和好后,摘成一个个面疙瘩,用辘粿锤把面疙瘩拓成一张张圆圆的面皮。

馅的种类繁多,香椿,萝卜丝,咸等,用轻柔的法将面皮沿着粿馅提起来打成一个个小褶,最后收拢成一个小圆点,粿馅全在里面,再用辘果锤拓成一个个圆圆薄薄的挞粿,上灶生火,锅表面放些许,用温火烘烤,不一会,一个个又香又脆的绩溪挞粿就出炉了。

绩溪小孩有句顺口溜,“踏一炉火、捧一挞粿,除了皇帝就是我。”

胡宗宪故居风好,曾是徽州第一家

在绩溪,胡姓被公认为是当地家族最大、人数最多的姓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5%),他们的始祖是远古贤明帝王舜的后裔胡公满(即妫满)。据研究,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胡姓共有7支,其中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有4支,被称为“绩溪四胡”,即“龙川胡氏”、“金紫胡氏”、“遵义胡氏”和“明经胡氏”。在绩溪的四支胡姓中,数“龙川胡氏”出的名人最多。“他们的一世祖、始迁祖名叫胡焱,后人尊称为焱公。他的画像如今就挂在龙川胡氏宗祠的祠堂里。”

誉称“徽州第一家”的龙川胡宗宪尚府座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龙川村呈船形,东耸龙须山、西卫凤凰山,登源河与龙川河村前交汇相拥,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宝地。府景区居船之掌舵位,为龙川风最佳之处。

龙川胡宗宪尚府,占地5000多平方米,粉墙黛瓦,绿环绕,如如画。透过五百年的时空,彰显出古徽州的幽秘与神奇!那古色古香、美仑美奂的古建筑,那底蕴深厚的徽文化和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让您仿佛回到了明朝的天伦之乐中。可以说尚府是整个古徽州迄今保存最为完美、气势最为雄伟,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建筑群,也是古徽州最具代表的官宦豪宅。

在这古老大宅里,很多布局都有着与风有关的传说,在这些美丽故事背后,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敬。

或多或少,因为注重风,龙川胡氏的先人们才更加自然,不肯轻易破坏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活环境,从而保护了生态,延续起一个地区生生不息的命脉。除了好风外,从胡氏家族迁到绩溪至今,这里就一直因“偏僻”而远离战火(唯一的一次是太平天国起义)。因为少战乱,绩溪人的生活相对安逸平稳。而徽商们“太平时候外出经商,战乱时则回乡避祸”也已成为传统。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这里的人们自然重视教育重视对子孙后代的培养

紫园,亭台楼阁里品味徽州掠影

紫园,位于绩溪上马石村,距县城仅1.8公里。这里原名叫莲塘。传说元末朱元璋被元兵追杀,骑马狂奔。跑到在居此地五里处,见战马疲惫不堪,立刻下马。然而马即倒地身亡,化成一尊岩石。元兵穷追不舍,朱元璋换上卫兵战马继续奔跑。到此地,马又毙命。也化成一尊岩石,因此这里就叫“上马石”,而原先死马地方就称“下马石”。如今,上、下马石都已被毁,仅留下传说。

说,紫园算不上是古迹,其实是将散置徽州各处的古建筑构件汇集一起,重新组合的景区,也就是徽派特色的一个缩影。

紫园由待云阁、徘徊亭、十部通转院、官厅、戏台、六部通转院、朱氏宗祠、小姐楼等组成,是集徽派民居、祠堂、园囿于一身的庭院。

园内亭阁,木碑石,琳琅满目,甚至连一砖一瓦,皆是主人从徽州各处收集而来,所以走在这里,也有一种“木清香庭院深,琴雅趣室幽”的感觉,想来这是徽州人向往的悠然生活

攻略贴士

以下是一些简单实用贴士,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参考

交通:

小伙伴们从各地出发前往绩溪集合,绩溪有,但目前班次不多,如果没有直达的话建议从合肥转,合肥过去的比较多。

住宿:

入住在绩溪县城的酒店,绩溪是一个发展得还不错的县城,附近民宿还在筹备,县城里的酒店虽然算不上高大上,但舒服干净卫生,这几天有在山路开,也有山走古道,所以选择了设施齐全的酒店,每天晚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

美食

绩溪素有徽厨之乡的美称,可以说是在绩溪境内,随便找个人都能下厨炒几个小,随便挑一家都好。小遗憾的是同行里只有我是纯粹的货,其他小伙伴都很随意,没有坚定的遍绩溪之心,所以这次并没有特别的推荐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