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06 09:31:52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liliang点击:
儿童个性的形成与母亲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在看“妈妈是超人”的第二季的时候,对于对于包贝尔和包文婧家2岁的孩子更加的能体现出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对于饺子来说,母亲应该是她最亲近的人,而饺子妈妈则是她心目中可有可无的人。那么母亲是如何影响宝宝的性格的呢?下面八宝网的小编通过对饺子的案例的分析,为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
看着女儿哭,包文婧心也碎了一地,只能开微信视频,让饺子看姥姥。看到姥姥的那一刻,饺子情绪崩彻底爆发,嚎啕大哭,泣不成声。面对饺子情绪失控,束手无策包文婧内心也跟着沦陷了,两人一起嚎啕大哭。突然被告知要跟“陌生”妈妈独处几天,强忍着对姥姥的不舍,和妈妈好好相处,一早折腾了半天肚子饿的咕咕叫,最后没吃上东西不说,妈妈还跟着一起大哭,此刻求饺子心理没安全感的面积。
好不容易用安抚奶嘴安抚住,安静了一会,妈妈照看不周,又从桌子上摔了下来,又是一声哭。拉了便便,被妈妈洗了一地的水,又是一跤。这一摔,又激起了饺子对姥姥的思念,爬起来直冲姥姥的房间,寻找姥姥的身影,看着房间空空如也,饺子内心的失落,只能用哭来发泄。
第二天,包文婧一早起来在厨房忙活,准备自己和孩子早餐,趁着孩子没醒来,自己先吃,吃着吃着,想起头天晚上对饺子的怒吼,和这几天自己的不易,终于忍不住,对着电话里头的爸爸,嚎啕大哭。和妈妈经过这么多的哭泣之后,小饺子开始真正意识到必须听话、让妈妈不要生气而取得心灵的安慰与稳定。特别是醒来看到妈妈哭,这个印象强化了孩子的行为。
萨提亚里对孩子的五种心理养分析中提到:0到6岁是决定心理营养的5朵金花是否会开的关键期。
出生后3个月之内,孩子需要无条件接纳,找到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第4个月到3岁为安全感强化期,孩子会慢慢理解分离是什么,知道分离会再出现 (与重要他人分离),然后开始建构自己的人格特色。
孩子三岁前,妈妈跟孩子是一体的,妈妈在孩子心中的重要程度,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如果孩子跟家庭中其他人比较亲近,甚至替代了妈妈的角色时,那么,妈妈就会因为不被孩子需要而感觉失落。
当妈妈一直充当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时,她的情绪上就很容易出现波动,烦躁、易怒、情绪化。
包文婧其实很想成为一位好妈妈,尽管心里焦虑,委屈,面对饺子时,她也尽量在压制自己的内心。
她在采访中也说过,自己小时候读书跟妈妈分开的经历。而包文婧可能没有发现,饺子目前所承受的失落和被抛弃感,正是自己童年时所经历。饺子的懂事来自一个尚未从童年期长大的妈妈。母女的关系如果要平衡,就必须有调整。像一个天平,如果妈妈暴怒,孩子就会隐忍,如果孩子情绪化,妈妈就会退让;为的就是让关系达到平衡。而包家调整自己的是饺子。
妈妈表现:有些单亲妈妈,在情感上稍显冷漠。她也许本来就没想要孩子,或许潜意识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这种妈妈很少抱孩子,对孩子非常严厉,有些冷酷型单亲妈妈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处于孤独的抑郁状态,对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独儿童。孤独儿童往往惧怕亲密接触,因为依恋妈妈的渴望经常落空,并由此认为:我没有需要。孤独儿童的内心里,可能隐藏着一个不真实的自我,看起来独立,实际上却是否定自我的需要。
成长的烦恼:孤独儿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他们通常在事业上很成功,物质需求淡薄,独立并富于忍耐。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满曲折。常见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动物、冷酷无情的人,多半是孤独型人格。
家教EQ:孩子是非常需要爱和抚摩的,在国外,抚摩和拥抱甚至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重要手段,刻意孤立孩子,不与他进行身体接触安抚,于他于己,都说不过去。
2.控制型妈妈:容易养成回避型孩子
妈妈表现: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或者出于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产生的怕遭到遗弃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过度依恋,有些单亲妈妈内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为,而难以忍受与孩子的片刻分离。
孩子心态: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产生距离儿童。他们不害怕亲近,但总是小心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他们允许妈妈抱,但同时总是把脸扭到一边,不让妈妈亲。因为他们害怕过于亲近会使自己无法从妈妈的控制中逃脱。
成长的烦恼:距离儿童成人后,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他们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来回避家庭生活:长时间忙于工作,偏爱经常出差的工作,或总是埋头看书、看报、看电视。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最喜欢那种来去自由的关系,当配偶企图保待一种亲密状态,或有进一步需求时,他们便会立即退缩,甚至生气:“你怎么没完没了?你要求得太多了。”
家教EQ: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你和孩子“相依为命”只是暂时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小爱人”,只会使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
妈妈表现:有些妈妈因为忙,或许是性格使然,表现出缺乏耐心的一面,她们总想快点从教育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所以,鼓励甚至强迫孩子过早地开始探索和独立。
孩子心态:幼儿独立尝试对世界的探索时,如果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就容易造成他对独立的恐惧。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讨好妈妈做出好孩子的样子,或找出各种借口来赢得妈妈的注意力。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害怕离开妈妈,需要不断反复地确证是否有人随时都在关心自己。
成长的烦恼:这样的孩子,成年后通常表现出追求型人格。他们害怕被抛弃,为了保持与配偶的亲密关系,总是力图取悦对方,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成为“贤妻良母”或“五好丈夫”。但这种关系却可能使对方感到窒息,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讨好,暗自伤心,感叹“活得太累”。
家教EQ:除了教,孩子仍是需要“养”的。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信,需要妈妈足够的耐心,同样需要足够的时间,这点上似乎没有捷径可走。
妈妈表现:单亲妈妈一般都有经济上的压力,承担着繁忙的工作。对孩子依恋的需要,有时能满足,有时则迫于无奈忍痛“割爱”;加之重压下的妈妈,自己情绪也难以稳定,有时不免冷淡烦躁,有时对孩子又呵护有加。
孩子心态:这样的环境很难帮助孩子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潜意识里,他会认为,只有不断哭闹,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爱和关注,并经常感到愉快、满足和愤怒、伤心交替出现,不由地对妈妈形成爱恨并存的矛盾情感。
成长的烦恼:这些孩子成人后,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依恋倾向就会明显表现出来: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往往要求对方时时刻刻关注自己,难以容忍丝毫的忽视和冷遇。他们习惯性地使用生气、吵闹和威胁等手段,迫使异性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强烈的不安全感使他们心生嫉妒和猜疑,无论对方如何表白,他们都无法真正地信任对方。
家教EQ:日常生活里,刻意避免这种自相矛盾的不稳定的情感和情绪表达,在言语和行为上给予肯定,让他知道,不管妈妈怎么忙,他都始终如一地拥有妈妈的爱。
据调查:
母亲的态度是支配型的,儿童的性格则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和依赖、温和的。
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度的,儿童的性格则是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的。
母亲的态度是保护的,儿童的性格则是缺乏社会性、深思的、亲切的,情绪是安定的。
母亲的态度是溺爱型的,儿童的性格则是任性的、反抗的、幼稚的、神经质的。
母亲的态度是百依百顺的,儿童的性格则是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
母亲的态度是对孩子忽视的,儿童的性格则是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创造力强的、社会性的。
母亲对孩子是常常拒绝的,儿童的性格则是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暴的、企图引起人们的注意、冷淡的。
母亲的态度是残酷的,儿童的性格则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
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儿童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的、创造的。
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儿童的性格是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以我为中心、大胆的。
从上述调查资料看,儿童性格的形成是和母亲的态度分不开的。当然这个资料反映出来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这里仅供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作参考。
孩子人际关系不好怎么办 让孩子活泼外向的方法孩子人际关系不好怎么办 让孩子活泼外向的方法
孩子太好强怎么讲都不听 试试这个方法包试包灵宝宝过分依赖爱粘人的原因 如何让宝宝变得自立第一次当妈妈 如何教育好孩子宝宝为什么会过度依赖家长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怎么办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