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征服嫩江流域,都有哪些谜团?

时间:2017-11-04 09:03:41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月亮小镇柴河,向西越过大兴安岭平缓的西坡,就进入了被翦伯赞先生称为 “中国历史的后院”——呼伦贝尔大原。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每过数百年就要上演一场游牧民族与定居民族激烈的对抗。当强大的原部落,从呼伦贝尔高原走下来,奔向南面农耕地带。中国历史大变动的序幕就拉开了。在原上仰望蓝天上翱翔的雄鹰,会激发横刀立马,弯弓射雕的豪情壮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之初仅在斡难河(今鄂嫩河,即俄罗斯境内石勒喀河上游)、额尔古纳河狭小的区域游牧,势力很小,经常被其他部落攻击,生存极其困难。几次被驱赶的走投无路,只得远走贝加尔湖北部。当成吉思汗击败塔塔部跨过克鲁伦河、呼伦湖,占据了整个蒙古高原最丰盛的呼伦贝尔原。一个叫世界瞩目的英雄诞生了

蒙古族崛起于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之称的呼伦贝尔原,这里的、牧畜和人力,为成吉思汗提供了雄厚的战争物质基础,牧民们很锻炼成骁勇剽悍的蒙古骑士。兵强马壮的游牧骑士,在呼伦贝尔原进行的数次鏖战,均获得全胜。高原上各部落之间四分五裂,互相攻伐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原帝国屹立在蒙古高原上。下图是呼伦贝尔原。

“逐而居,居无定所”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战争更是其生产方式的一种。成吉思汗纵横呼伦贝尔原,统一蒙古高原后,会加征服的步,追逐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公元1211年2月,成吉思汗利用金内部政局不稳之机,在克鲁伦河誓师出兵攻打金国。明代宋濂著的元史记载:“二月,帝自将南伐,败金将定薛于野狐岭,取大泺、丰利等县。金复筑乌沙堡。七月,命遮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拔之。八月,帝及金师战于宣平之会河川,败之。九月,拔德兴府,居庸关守将遁去。遮别遂入关,抵中都。”

蒙古骑兵卷起的疾风,即将横扫欧亚大陆,令人胆寒的战争开始了!

成吉思汗为彻底切断金之后援,于是“分兵三道:命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循太行而南”,攻取平阳、太原、代、武等20余州而还;“皇弟哈撒兒及斡陈那颜、拙赤?、薄刹为左军,遵海而东,取蓟州、平、滦、辽西诸郡而还”;“帝与皇子拖雷为中军,取等郡。复命木华黎攻密州。是岁,河北郡县尽拔”。原著名射箭哲别直捣金国东京(今辽阳)。蒙古三路大军几乎侵掠了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而中都和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等城还被金国人守护着。

经过几年的腥战争,金国退缩在河——淮河一线的狭小区域。成吉思汗确没有乘胜灭亡金国,主力部队转向西面,开始了对西域各国的讨伐。历史上一直有个疑问?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高原,占据呼伦贝尔原后,为何没有越过大兴安岭山脉,掠取近在咫尺的嫩江流域?而在几乎灭亡金国的时候,确转向西方了?那么金国的大后方,女真人起家的龙江、松江、嫩江流域,为何没有遭到成吉思汗骑的进攻?

嫩江西岸平原属于松辽平原的一部分,是大兴安岭山脉山前倾斜平原,地形起伏和缓,呈带状由北向南延伸,由河谷平原、阶地、下湿甸子地、漫岗以及浑圆的残丘组成,因湿润的季风于此被在大兴安岭所阻挡,降量较多,河网密集,量丰沛,有些地域有沼泽、湿地生成。土壤以肥沃的土为主,在河谷平原多为肥沃的甸土、沼泽土,甸植被广阔,长势繁茂,产量高,是良好的牧场。下图是大兴安岭山脉。

大兴安岭东南坡,嫩江流域的齐齐哈尔——肇源一线,目前是一片庄稼地和无数的城镇、村庄。然而一千年前这片金国的统治地,人烟稀少,茫茫原,肥美。按常理夺取这片原是最理想,也是最便捷的。而历史上蒙古人,借助金国西北部边界突厥人汪古部的让道,顺利越过长城,进攻河北、山西和河南,占有淮河以北的金国土地,与南宋隔江对峙。然后又转向西面,进攻西域各国。那蒙古骑为什么不先攻占离自己最近的嫩江流域,利用比呼伦贝尔更好的养育自己?对以后东征西讨不是更加有利吗?

对于成吉思汗是否越过大兴安岭,掠取嫩江流域?历史并无明确记载。只是近代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的历史好者提出零散的说法:大致是说成吉思汗统一原后,进攻嫩江流域,遭到女真人的激烈抵抗。蒙古人遂转向西面和南面。

女真人建立金国不久,立刻面临新崛起的蒙古人的挑战。金国为了防御蒙古游牧民族骑兵南下,在中国的北方修筑长城。大约于金太宗天会(公元1123年)年间开始修筑,至金章宗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前后竣工,历时70余年。 金长城共有两条。一条起于大兴安岭北麓,由根河向西,穿过呼伦贝尔原,到达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德尔盖尔汗山以北沼泽地带。另一条自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起,沿兴安岭经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向西入漠北,至锡林郭勒盟后,再向西南沿着阴山延伸,止于市东河北岸。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始,沿大兴安岭走向的金长城界壕边堡,分为东北路、临横路、西北路和西南路。

有一年我去阿尔山,无意间在乡间小路迷路,最后顺着滔滔声,发现一座残破的土城,上面注明“小城子古城”,是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城子古城为辽金时代古城遗址,位于龙江县济沁河乡东北沟村,北距金代东北路界壕边堡11公里。在金长城内侧,有许多防卫用的小城。而眼前一座土城废墟,既是《金史》中所称的边堡,今堡内汉族居民称边堡为“古城”、“土城子”。上小城子城墙,可以看出四角角楼的土堆高出城墙许多。我问了一位闲逛的老乡,她说土城内住几十户人家,并说已经住不下了。土墙上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人走动,昔日的军事要塞已变成小城子农民休闲散步的场所。

据说,这样的古城在内蒙古和龙江还有很多。离开小城子古城不远,前面是一条河流,一压压像墙一样的山峦横亘面前,这就是巍巍兴安岭。非正史断断续续的记录:成吉思汗征服呼伦贝尔原后,立刻进攻嫩江流域了。而一道继万里长城之后,中华民族创造的又一建筑奇观,金界壕边堡阻挡住了骑兵的疾风。当身着重甲的蒙古骑士,从雅鲁河、绰尔河谷地翻越兴安岭后,下坡是高耸的金界壕。界壕垒依托河口、山岗等地势修筑,平坦之地修筑主墙筑,然后在其南侧挖上内壕,修起副墙,在其北侧挖上外壕。整个壕体宽已逾50米。蒙古骑兵风般袭来,无论怎样腾空跳跃、翻墙过堑势必登天还难。 下图是东北路金长城小城子古城。

金代大兴安岭东,金长城各要塞附近驻扎的女真部落较中原女真人还算强悍,还有臣服女真人的其它民族,如契丹人、渤海人和突厥人,最为可怕是还有一部分在蒙古原互相征伐中的失败者,他们越过兴安岭,投向大金国。其中乌古部和迪烈部,他们是最早被安置在金国的大后方庞葛城地区。《金史·地理志上》载:“乌古迪烈统军司,后升为招讨司,与蒲与路近。”乌古迪烈地应在克东古城以西,嫩江西部地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蒙古弘吉剌惕及其属豁罗剌思部,出没于金国的临潢路,骚扰金国边境。因此,金章宗完颜璟命宗浩佩虎符率万人戍泰州,征弘吉剌惕部。弘吉剌惕部所属6部在首领忒里虎率领下,举部降金。金国将弘吉剌惕部所属一支纳仁汗部迁徙到金国内地的松嫩两河交汇处驻牧。

成吉思汗对兴安岭东发起进攻时,金国北部边疆居住着以女真人为主体的众多民族。如乌古、迪烈、朵儿边(杜尔伯特)、女真(锡伯族)等部落及契丹突鞠部遣民。而史载,女真人“善骑射”,“好渔猎”,“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善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为了适应森林、山地和江河以及冰雪严寒等自然环境,女真人磨练的和其它原游牧民族相比毫不逊色。古代的战争,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征战,失败者妻儿、财产全无,自身不战死及被杀戮。当蒙古人向中原地带的女真中央政权发出挑战后,被农耕文明熏陶的软弱的金王朝,进行了悲壮绝望的抵抗。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原帝国》这样描述了蒙金战争时期的女真人:“中国记载了女真人的无畏精神。以这种精神,最后一批女真人拼死抵抗,以至成吉思汗及其子窝阔台对金国的征服耗费了25年时间。女真人这种绝望的英雄主义和忠诚常常令蒙古将军们惊叹不已”。

成吉思汗在河流域进行的战争异常艰苦,勒内·格鲁塞还写道:“此外,像古老的女真人,尽管他们已经在平原区定居了一百年,但仍然保存着通古斯人的特点,他们液中流淌着一种特有的元素——毅力,致使蒙古人在进攻不下的苦恼中,又添加了另外一种困难,那就是中国工程师的聪明才智与通古斯战士的英勇气概”。 而生活在大兴安岭东以及嫩江流域的女真人,比入主河、淮河流域的女真人,尚有一丝渔猎民族的气息。还没有像大宋那样软弱无力,任蒙古骑兵宰割。

进入中原农耕文明腹地的女真人尚有一丝勇悍,又凭借从汉民族学来的筑城防御本领。“中国工程师的聪明才智”这样的话透露了女真人掌握了筑城技术。而金国东北路和上京路,有金长城如此伟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加上比中原女真人更加勇武的战士。他们拼死抗击蒙古兵,磨砺的女真人阻挡住了高原冲下来的骑。而零散的资料说,这次进攻是成吉思汗的叔父统帅的,成吉思汗本人以及蒙古部落其它著名将军都没来。蒙古征战史,每一次重大战役出征,不是成吉思汗本人,就是他著名的“四大战将”木华黎、孛斡儿出、孛罗忽勒与赤老温;或者是哈撒儿、哲别。而蒙古原统一后越过大兴安岭森林第一次对外征服,仅仅是历史默默无闻的人物,估计是成吉思汗试探进攻,投入的人力不多,又遇到顽强的抵抗,蒙古大军遂转向中原。

几番攻击之后,蒙古人伤亡极大。面对坚固的金长城,还有顽强的女真战士。也许蒙古人沿着雅鲁河、绰尔河和洮儿河撤回原。但是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高原胜利的鼓舞下,又刚被推为原大 汗,蒙古骑初次征讨高原以外的区域,没有掠取到兴安岭东嫩江的,据说部队指挥者成吉思汗的叔父也战死了。这样残酷的事实成吉思汗能撤回原吗?

试想一下历史也许会有两种结果:

1.蒙古人冲不开金界壕退回呼伦贝尔高原。

2.蒙古人战胜女真人,越过界壕,夺取最好的地。

第一种情况,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不可能接受的,他势必越过界壕;第二种情况,极有可能出现。那蒙古人必元气大伤,或许嫩江的能使其短期恢复。但同女真人初战损失巨大,蒙古骑是否有勇气把旷世的恐怖战争持续下去。而后纵横欧亚大陆的风是否会在此刻嘎然而止?

勒内·格鲁塞的《原帝国》透露一点有价值的信息“而塔塔儿人居住地的东面,嫩江流域的索伦人则表示愿意向成吉思汗称臣纳贡”。塔塔儿部是蒙古部的东邻,他们游牧在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捕海子(今贝尔湖)一带的广大原。受金朝的统治。成吉思汗祖父时期,塔塔儿部伺机捉住了成吉思汗的祖父和伯祖父,交给金朝,被金朝钉到“木驴”上处死。于是更加深了蒙古部同塔塔儿部之间的仇恨。当成吉思汗逐渐强大起来后,塔塔儿部最终为成吉思汗所灭,此时发生在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格鲁塞说塔塔儿人灭亡后,嫩江东部的索伦部就臣服成吉思汗了。《元史》记载“尽管塔塔儿人被消灭,但成吉思汗的敌人并没有消亡。避难于外贝加尔地区巴尔虎(在贝加尔湖东南)的篾儿乞部国王伺机重新出山,向成吉思汗发起攻击,但被成吉思汗打败”。这就说塔塔人失败后,蒙古人完全占领呼伦贝尔原,东面嫩江流域的部落也倒向成吉思汗。而此时成吉思汗还没有统一蒙古原,原西部还有强悍的乃蛮、克烈部。距离公元1212蒙古大军南下同女真人厮杀为时尚远。

蒙古灭亡金国先攻取了西夏,灭宋先迂回云南的大理国,然后对金与宋成围态势。蒙古人擅长的战争模式,难道他们在灭金战争中就不怕金国越过金长城,出击呼伦贝尔原,在蒙古人的后背给其致命一击吗?

按前面那位著名的法国历史学家的说法。也许历史上嫩江流域的蒙古以及其它部族,在成吉思汗灭亡塔塔人后,私下和蒙古人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就像金国西北边疆的突厥人汪古部一样早已和蒙古人暗中勾结。但是他们在成吉思汗还没有进攻金国时,表面上还服从于女真人。大兴安岭东坡下面的防守军队,成分很复杂,虽然长城后面曾是金朝在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上京会宁府,是女真人的发源地。而在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海陵下令撤销上京留守司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派吏部郎中萧彦良来会宁府督办,毁掉了旧宫殿、宗庙、诸大族宅第及皇家寺院储庆寺,接着把它夷为平地,听任耕种,不留任何痕迹。此时的金国东北防务早已空虚,对于各个部族未公开的反叛行为,鉴于自身的实力,只能笼络安抚为主。

成吉思汗试探进攻嫩江流域,遭遇顽强抵抗,只能和嫩江流域部族达成协议。金长城暂时又安静下来,也解除了成吉思汗的后顾之忧,直到他们第一次发动对金战争初期,也没有越过大兴安岭下面的金长城。于是蒙古人放心的转向西方和南面。其实真正挡住了蒙古骑士的步还是那座雄伟的金长城。蒙古人刚刚征服原,他们全是骑兵,擅长在空旷的地带作战,对于被大小河流、稻田及沟渠切断和淹没了的土地,还没有找到克服的有效办法。他们还需要在以后的战争中,从中国或者穆斯林工匠那里,学会使用攻城用的云梯、火炮和弩箭等武器。而此时蒙古人对金长城还显得无能为力。

蒙古人没有大举进攻嫩江流域,更为重要的两个原因:一是蒙古人征服的既定目标;二是嫩江流域的地形特点及所处的地缘带。

勒内·格鲁塞的《原帝国》记述道:“蒙古人喜欢面向南方。根据这个方向,蒙古军队通常被分成左中右三翼,左翼在东部,最早由札剌儿人木华黎指挥;中翼的总指挥是八邻族人纳,……右翼则有阿鲁刺部族人孛斡儿出任统领”。这样的军事地理方式影响到蒙古人以后部族的划分,现今原上你会注意到有右旗左旗;前旗和后旗。如巴林右旗和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左旗;乌拉特前旗和后旗。前后左右方向划分,会是很多人迷惑,其实只要你面向南方,立刻会区别开右旗和左旗的方向。蒙古人地理方向不是东南西北,而是按前后左右划分。前面是南方;背后是北方;右面是西方;左面是东方。也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征战目标遗留下来的思维方式

勒内·格鲁塞还写道:“蒙古人喜欢面向南方,这一点是和他们的征服目标相一致的。当他们面向南方时,首先要征服“左面”的中国,然后征服中部的突厥斯坦与伊朗东部,最后在征服位于“右面”的俄罗斯原,左中右三面像扇子一样展开”。

嫩江流域河网密布,属于河流原和洼地,夏季经常洪泛滥,冬季寒冷异常。主要是北方渔猎民族在此活动,而不是游牧民族。隋朝时蒙古人的先祖之一南室韦,其居地在今嫩江中下游及其支流雅鲁河一带。《隋·室韦传》介绍南室韦的经济情况时说:“气候多寒,田收甚薄,无羊,少马,多猪牛……其国无,多貂。”《旧唐·室韦传》说:“剡木为犁,不加金刃,人牵以种,不解用牛。”唐朝中原地区农业发达,制农具早在汉代就普遍使用,而嫩江流域还没有金属犁铧和牛耕,加之气候多寒,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所以“田获甚褊”。而养牛、马、豕、犬等畜牧饲养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衣食的主要来源。这些记载都表明嫩江流域的先民生产方式,是渔猎为主外加较原始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

到了金代情况有所改观。金初为扩大耕地面积将大量猛安谋克户迁到龙江流域嫩江平原西部泰州屯种。天辅五年(1121年)除“摘诸猛安谋克户民莴余……屯种于泰州”外,又将收国年间迁移到宁江州的“拾得、查端、阿里徒欢、奚挞罕等四谋克,挈家族耕具,徙于泰州”。泰州就是今天的龙江省泰来塔子城,金代是金长城的总指挥部。而据《大金国志校证》记载,金朝建国前后,农业生产的地域逐渐扩大,到熙宗时就已相当广阔,“自涑沫江之北,宁江之东北者,地方千余里,户口十余万……田宜麻谷,以耕凿为业。” 蒙古人统一原后,还停留在“逐而居”的游牧思维模式下。他们在征服金国土地后,把大片农田毁掉,当放牧的地。在这种思维影响下,蒙古人初次越过兴安岭后,发现嫩江流域的大片农田,他们失去了征服信心。而嫩江流域、松江流域的东方是茫茫大海,没有蒙古人要的原和人口。蒙古人要原放牧牛羊,要人口弥补战争减员。寒冷的嫩江流域,勇悍的女真人,秘密倒戈的部落。嫩江流域还没有引起蒙古人足够的征服欲望。各种因素综合力促使蒙古人调转马向西、向南而去!嫩江只能等待这些“世界的征服者”们,在战争中学习如何攻克坚固的城墙;如何在河网田地间作战。下图是嫩江平原。

建立北魏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的拓跋鲜卑族,也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入住中原的少数民族。他们原来生活于大兴安岭北部的大鲜卑山,处于游猎社会。因冬季漫长严寒,生存不宜,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举族南迁,走出山林,来到呼伦湖一带,进入游牧社会。《蒙古秘史·第1节》言“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渡过大湖而来,来到斡难河源的不儿罕·合勒敦山扎营住下。”大湖即是中国第五湖泊——呼伦湖。秘史的开就说蒙古族也曾生活在大兴安岭之中,后来南迁到呼伦湖一带游牧,继之西迁至肯特山、鄂嫩河流域。这也是一个历史奇特的现象?森林养育出的民族,一旦强盛起来,不是向东走下兴安岭,而是向西走上蒙古高原。这不能不说大兴安岭的东坡,河流平原不适合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干旱的蒙古高原,湖泊和河流没有岭东那么泛滥,非常适合游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会永远放弃征服嫩江流域吗?不会的,这位征服欧亚大陆的君主,绝对不会放弃家门口的原。他也不会相信岭东的各部落会遵守一个不稳妥的协议,更不会允许背后的危险长期存在。

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分兵三路向金国进军。明代宋濂修的《元史》记载:“皇弟哈萨儿及斡陈那颜,拙赤得、薄刹为左军,遵海而东,取蓟州、平、滦、辽西诸郡而还。”仅仅说了攻取辽西就返回了。返回到那里?是呼伦贝尔原还什么地方?而《蒙古秘史》记载,金宣宗贞佑二年(公元1214),在蒙古军强大攻势压力下,金国遣使求和,成吉思汗退出居庸关。然后命其弟哈萨尔沿海而进。这个说法和《元史》“遵海而东”一致。可后面的记述极为不同,成吉思汗指令“攻下大宁城,大宁城即降则至其彼厢,经女真之夫合讷处。夫合讷若思拒敌,则剿而捕之,彼若降,则经其边上诸城,沿浯剌、讷浯等河而去,溯讨浯儿河,越山归大营中来。”根据这一命令,哈萨尔与主儿扯歹、阿勒赤、脱仑扯儿必四人率军先去攻取金国辽西,这也和《元史》记录一致。而“沿浯剌、讷浯等河而去,溯讨浯儿河,越山归大营中来。”确只在《蒙古秘史》里面记载。浯剌、讷浯、讨浯儿河是指松江、嫩江、洮儿河。当时,在松江、嫩江汇合处驻牧的主要是豁罗剌思部。哈萨儿诸将返回原,除了占有金国管辖的地域外,还要收复沿江蒙古各部。

而史料均无记载金上京路和驻守金长城的女真人如何抵抗?当时金国中央政权被蒙古人打的已经迁都南京(现今河南开封),中都(现今北京)陷落,河北、山西和山东广大地区皆被蒙古人占据,金国辽东地区纷纷反叛投靠蒙古人。当时东北的政局混乱,从《蒙兀尔史记`蒲鲜万奴传》可见一斑“时金主御下严刻,万奴畏罪不自安,又闻东驾迁汴,不暇东顾,思乘间据地自擅”。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国家——东夏国。他的国家最强盛也没有到达嫩江流域,而且他们与蒙古之间达成友好关系,在蒙古没有征服金国和宋王朝之前,也是政治上暂时的妥协。

龙江的女真人被割裂在东北地区,已成一隅飞地孤悬在外。龙江省肇东籍作家士安老先生的又一部力作——《八里城演义》。小说反映了金末元初时候,我国东北一座美丽的小城“八里城”有位金陵公主,率兵救援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南),而后统兵镇守八里城,她率军开荒屯田,帮助城民解困难,抵外侵、除内奸,使八里城出现一片升平景象,最后蒙古兵来侵,她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而先考虑到全城百姓的安危,因而更加得民众的戴的故事故事说女将军率兵救援上京会宁府,而不是救援金长城的城池,如泰来塔子城、齐齐哈尔土城子和龙江小城子等城。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说明蒙古人是从后面杀过来的,耗费巨大的金长城失去防御作用。蒙古人掠取了嫩江流域,尽管这样的统治还极为不稳固,可成吉思汗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征服世界了!而演义出一位美丽临危救国,有点《杨门女将》表达了人们美好愿望的意思,也说明金国东北路和上京路已无可用良将了,加之金中央政权远去河南,和中原王朝的陆路交通联系断绝,处境更为危难,金朝覆亡已成定局,女真人心中必是恐惧异常。在蒙古人骑的疾风袭来,又失去长城的依托,留在金源地的女真人真的屈服了吗?

《蒙古秘史》说哈撒儿他们沿松江、嫩江等河而去,逆流洮儿河,翻越大兴安岭返回蒙古原。确无和女真人作战的记录。《金史·纥石烈德传》:“贞祐二年,迁肇州防御使。是岁,肇州升为武兴军节度,德为节度使宣抚司署都提控。肇州围急,食且尽,有粮三百船在鸭子河,去州五里不能至。德乃浚濠增陴,筑甬道导濠属之河。凿陷马阱,伏甲其傍以拒守,一日兵数接,士殊死战。渠成,船至城下,兵食足,围乃解。”这段史料说的“肇州围急”时间是贞祐二年,也就是公元1214年。究竟是何人兵围肇州城?应该是哈撒儿的蒙古兵围肇州城。这样看来哈撒儿他们仅仅收降了嫩江流域的蒙古部落,而没有攻破女真人驻防的城池。《金史·忠义二·乌古论德升》记载公元1215年,宣宗迁都汴梁,召乌古论德升入朝,上言:“泰州残破,东北路招讨司猛安谋克人皆寓于肇州,凡征调往复甚难。乞升肇州为节度使,以招讨使兼之。置招讨副使二员,分治泰州及宜春。”宣宗下召从之。这样看来哈撒儿蒙古军这次进攻,并没有收服女真人,却给他们重重的一击,东北路防守长城的战士都退缩于肇州,已经失去了攻击能力,只能处于防守态势。而早在几年前同成吉思汗达成协议的嫩江蒙古各部,翻翻倒向蒙古。

公元1217年,叛离金国自立的女真大将蒲鲜万奴率部北上攻取隆安府(今吉林农安),金守将辽东、上京等路宣抚使兼左副元帅蒲察移剌都弃城逃往开封。万奴全力攻打上京(今龙江阿城之城子)。上京行省太平逮捕元帅完颜承充,投降蒲鲜万奴,上京陷落。金宗室完颜承充之女阿鲁真,胡里改路(路治在今龙江省依兰县城北的旧古城)猛安夹谷胡山之妻。上京失守后,阿鲁真所在胡里改城(在今龙江依兰)变得孤立无援了,完颜阿鲁真义无反顾地率军顽强抗拒。这也许是流传很广的八里城公主的原型。万奴几次发动进攻,均未能攻克。于是他放弃攻城,向东进军,进入易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速频路(今辽宁丹东九连城地区)。六、七月间,改国号为东夏。蒲鲜万奴建立东夏国时期,金朝在东北的统治已经崩溃。蒲鲜万奴也无力正面抗击蒙古人,于是臣服蒙古成为附属国。

东夏国的疆土北面达到今天吉林农安以及龙江依兰。这就是说当年嫩江流域蒙古以及其它部族臣服蒙古了。地方割据东夏国暂时同蒙古互相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双方相安无事。成吉思汗同东北各少数民族部落以及东夏等地方割据,采取了妥协政策“搁置争议,纳贡即可”。蒙古骑可以放心大胆的“征服世界”去了。遗留问题待他的后人去解决

文章来源:大话哈尔滨 作者:陈文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